閆培培,郭琳
(聊城市人民醫(yī)院 東區(qū)手術室,山東 聊城,252000)
目前,宮頸癌是臨床高發(fā)的女性生殖系統(tǒng)惡性疾病,嚴重威脅廣大女性的生命健康[1]。外科手術治療是挽救宮頸癌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2]。但由于患者對疾病和麻醉的認知不足,極易產生恐懼、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進而影響手術的治療效果及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3]。因此,為提高宮頸癌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改善其消極情緒,對其進行科學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討術前健康教育結合手術室心理護理對宮頸癌患者臨床應激反應和手術質量的影響。
經聊城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選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聊城市人民醫(yī)院就診的88例宮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 經病理學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宮頸癌;② 意識清晰,認知功能正常,無溝通障礙;③ 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研究目的并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 合并其他重要器官器質性病變或功能衰竭;② 存在精神類疾??;③ 依從性差;④ 合并除宮頸癌之外的惡性腫瘤且已發(fā)生轉移。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上述納入的患者分為觀察組(44例)和對照組(44例)。2組間一般資料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均>0.05),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1.2.1 常規(guī)護理 本研究對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護理,直至出院。具體內容包括:① 護理人員于患者入院后記錄其一般資料,安排并協(xié)助其進行各項術前檢查,評估其生命體征、心理狀態(tài)以及營養(yǎng)狀況等。② 向患者及其家屬口頭宣講疾病相關知識,包括手術前后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及對應的護理措施等。③ 針對患者出現(xiàn)的負面情緒給予及時疏導。④ 指導患者遵醫(yī)囑正確用藥,同時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術后的相關注意事項和護理方法,引導患者積極配合術后康復治療。
1.2.2 術前健康教育結合手術室心理護理 本研究對觀察組患者予以術前健康教育結合手術室心理護理,直至出院。
1.2.2.1 構建護理團隊 婦科護士長組織具有豐富宮頸癌護理經驗的護士加入術前健康教育和手術室心理護理聯(lián)合小組(以下簡稱“聯(lián)合小組”),該小組以婦科護士長為組長。組長于每周五組織聯(lián)合小組成員開展宮頸癌手術治療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的經驗分享交流會。同時邀請高年資醫(yī)師進行現(xiàn)場講解并指導小組成員正確實施手術室心理護理的方法。組長根據護理內容,向聯(lián)合小組成員分配任務,并督促每位成員將聯(lián)合護理理念及各自承擔的護理任務落實到護理工作中。
1.2.2.2 術前健康教育 ① 聯(lián)合小組成員于患者入院后為其建立健康檔案,記錄其一般資料、疾病類型、心理狀況和生活習慣等,并在檔案資料中單獨備注該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飲食和作息習慣;術前針對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強化宣教,并有針對性地指導患者進行健康飲食和科學作息。② 組長于術前組織召開宮頸癌手術治療專題知識講座,邀請臨床經驗豐富的主任醫(yī)師作為主講人,為患者及其家屬介紹宮頸癌疾病知識、手術流程、術中麻醉注意事項及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等,加強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的認知。③ 小組成員于術前通過床旁健康指導,與患者保持日常交流,全面了解其對自身疾病情況的認知程度和心態(tài)變化,耐心地為其答疑解惑,消除其疑慮。
1.2.2.3 手術室心理護理 ① 聯(lián)合小組成員根據患者的一般資料來評估其心理狀態(tài),同時通過巡房過程中的溝通和用藥指導來了解其術前心理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和疏導其不良情緒;② 聯(lián)合小組成員于手術當日以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與患者交流,耐心提醒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需要配合的事項,強調盆腔淋巴清掃術、腹腔鏡宮頸癌根治術的安全性,緩解其焦慮情緒;③ 組員根據患者的心理變化調節(jié)手術室儀器及人員交談的音量,同時保證室內溫度和濕度適宜,注意為患者術中保暖,避免外界低溫、噪音等環(huán)境因素引起患者生理不適或產生負面情緒;④ 組員于麻醉前與患者交流輕松愉快的話題,引導其適應手術室環(huán)境并放松心情,同時協(xié)助患者調整至舒適的麻醉體位;⑤ 告知患者麻醉的重要性及安全性,緩解其因對麻醉認知不足而產生的心理壓力;⑥ 組員及時給予部分術中意識清醒的患者積極的心理暗示與支持;⑦ 術后,組員每日查房2次,針對患者因疼痛產生的不良情緒及時進行安撫,同時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屬的支持和配合,共同調節(jié)患者的消極心態(tài);⑧ 組員鼓勵患者積極配合康復鍛煉,并給予其科學的營養(yǎng)支持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導。
① 分別于術前1 h、術后24 h采集患者的空腹靜脈血,檢測血清應激激素血管緊張素Ⅰ(AngⅠ)、血管緊張素Ⅱ(AngⅡ)和去甲腎上腺素(NE)水平。② 比較2組患者在術前1 h、術后24 h炎癥因子指標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1β(IL-1β)的水平。③ 比較2組患者術后首次腸道排氣、下床活動、排便時間和住院時間。
術前1 h,2組間血清AngⅠ、AngⅡ和NE水平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均>0.05)。術后24 h,2組患者的AngⅠ、AngⅡ和NE水平均較同組術前1 h明顯升高(P均<0.05),但觀察組患者的上述指標水平均較對照組低(P均<0.05),見表2。
表2 2組應激激素水平比較
術前1 h,2組間血清IL-6、IL-8、IL-1β水平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均>0.05)。術后24 h,2組患者的血清IL-6、IL-8、IL-1β水平均較同組術前1 h明顯升高(P均<0.05),但觀察組患者的上述指標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3。
表3 2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首次下床活動、腸道排氣、排便時間均早于對照組(P均<0.05),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手術質量指標比較
近年來,宮頸癌的發(fā)病群體呈年輕化趨勢,該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威脅其生命安全。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對宮頸癌患者進行對癥治療,其可直達病灶,具有療效好、康復快等優(yōu)勢[4]。但手術畢竟是有創(chuàng)治療,加之絕大多數(shù)患者及其家屬對子宮全切術、盆腔淋巴清掃術及麻醉安全性的認知程度不足,使患者對治療產生恐懼、緊張甚至抗拒等負面情緒[5]。這也導致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差,影響手術治療效果。
健康教育通過向患者及其家屬普及疾病知識、護理方法和正向調節(jié)不良情緒等,加強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提高其依從性[6]。心理護理即護理人員在熟悉和全面評估了患者的一般資料后,結合個性化心理護理方案,采用溝通、訪視等方式,給予患者針對性的心理支持[7]。本研究對觀察組宮頸癌患者施以術前健康教育結合手術室心理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在術后24 h的應激反應指標水平較對照組低(P均<0.05)。這一結果提示術前健康教育結合手術室心理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術后應激激素水平,減輕其應激反應。究其原因有,首先,觀察組患者從入院至術前接受以疾病知識講座、床旁講解和日常交流為主要形式的術前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對該疾病及治療方式的認知水平,緩解了其對手術治療的恐懼和緊張情緒;其次,護理人員于手術室護理過程中留意患者的心理變化,適當調節(jié)手術室噪音、溫度等,避免患者因外界環(huán)境不適而產生生理應激反應。陳丹等[8]發(fā)現(xiàn),手術室心理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術后應激反應,提高其手術治療效果,與本研究結論基本一致。本研究通過對比2組患者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和手術質量指標,發(fā)現(xiàn)觀察組在術后24 h的血清IL-6、IL-8、IL-1β水平均較對照組低,術后首次下床活動、腸道排氣、排便時間均較對照組早,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P均<0.05)。這表明術前健康教育結合手術室心理護理可有效緩解宮頸癌患者的術后炎癥反應,提高手術療效,加快其腸道功能恢復。分析其原因為,術前進行疾病日常知識科普和健康指導,可增強患者的自護意識,引導其配合手術及護理工作;對患者進行科學合理的飲食和衛(wèi)生清潔指導,督促其參加適當?shù)目祻陀柧?,可提高其免疫水平,抑制機體產生炎癥反應,促進其下肢血液循環(huán),加速腸道系統(tǒng)和泌尿系統(tǒng)功能的恢復,提高手術質量。王宇[9]發(fā)現(xiàn),科學合理的術前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宮頸癌患者的手術及預后質量,在本研究中得到了證實。
綜上所述,采用術前健康教育結合手術室心理護理可有效改善宮頸癌患者的應激反應,緩解機體炎癥反應,提高手術治療效果,具有較好的臨床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