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
P2P行業(yè)曾經實現了輝煌式的發(fā)展,一度實現了數萬億元以上的發(fā)展規(guī)模級別。從2007年開始興起以來,P2P行業(yè)先后經歷了探索期、發(fā)展期、爆發(fā)增長期以及洗牌期等階段,在此期間,P2P成為不少家庭必不可少的資產配置方式之一。但是好景不長,在2015年實現了爆發(fā)式增長之后,整個P2P行業(yè)卻快速陷入發(fā)展的低谷期,從2016年至今,在短短4年的時間內,已經對整個行業(yè)展開了全方位的洗牌,曾經在高峰期有著五六千家平臺的P2P行業(yè),如今已經完全清零,這意味著P2P時代正式落幕了。
P2P從追捧到謝幕
民間資金多,投資渠道少,在當年P2P行業(yè)有著偏高投資收益率的背景下,吸引了大量資金的關注。與傳統(tǒng)的銀行理財、貨幣基金乃至大額存單相比,P2P憑借著較高的收益率優(yōu)勢,逐漸成為不少家庭主要的資產配置渠道。不可否認的是,在P2P行業(yè)處于黃金發(fā)展的階段內,對股市、房地產等渠道起到了一定的吸金效應,在龐大民間資金進場的背景下,也促使整個行業(yè)壯大至萬億元級別乃至數萬億元級別的水平。
P2P行業(yè)本身被市場定義為銀行間接融資渠道的有效補充,并解決了中小微企業(yè)的融資需求。但是,因后來這個行業(yè)的游戲規(guī)則被玩壞,且多年來存在著平臺實控人跑路、資金轉移等問題,P2P行業(yè)逐漸演變?yōu)橐粋€魚龍混雜的渠道。
自2016年P2P行業(yè)步入加速洗牌期之后,整個行業(yè)開始掀起了一輪加快優(yōu)勝劣汰的過程。自此之后,有的平臺開始加快完成合規(guī)性的要求,有的平臺因無法適應監(jiān)管合規(guī)的要求而不得不選擇退出,近年來選擇良性退出的平臺為數不少。不過,相比良性退出的平臺,部分平臺因存在資金鏈斷裂、非法集資等問題,卻上演了平臺跑路等問題,由此也引發(fā)了一系列資金追繳過程,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投資損失。
P2P正式落幕,并非宣布所有平臺都陷入絕境。這些年來,憑借大數據優(yōu)勢以及用戶優(yōu)勢的平臺,開始采取積極轉型的策略,有的平臺選擇轉型為網絡小貸公司,有的平臺選擇轉型為消費金融公司,也有的平臺選擇轉型為助貸機構等。不過,在眾多P2P平臺中,最終得以成功轉型的還是寥寥無幾,多數平臺陷入了良性退出的狀態(tài)。
曾經輝煌的P2P行業(yè),如今卻正式處于落幕的狀態(tài)。對不幸踩雷的投資者來說,最好的應對策略就是等待。相比良性退出平臺的投資者來說,部分平臺實控人卷款逃走,導致投資者損失慘重,接下來投資者只能耐心等待清償以及資金追繳的過程。但是對不少投資者來說,可能面臨不能拿回全部本金的風險,這也是P2P投資的一次重大教訓。
應該如何制定投資策略
在P2P正式落幕的同時,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國內市場的剛性兌付現象正逐漸被打破。在剛性兌付被逐漸打破的背后,實際上伴隨著國內市場無風險利率的持續(xù)下降,這意味著未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以及風險承受能力將會發(fā)生重要的變化。
對投資者來說,經過P2P行業(yè)投資的教訓之后,未來在投資的過程中,可能會更傾向于謹慎。對不幸踩雷的投資者來說,在隨后幾年的時間內,難免會存在一個資金積累的過程,在此期間,切忌抱有一夜暴富的心理,試圖挽回P2P的投資損失,這也是投資中的大忌。
在實際情況下,投資者應該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制定出有效的投資策略。例如,激進型投資者可以增加股票、基金的配置比例,穩(wěn)健型投資者可以增配銀行理財、“固收+”等投資渠道,保守型投資者則應該注重貨幣基金或大額存單的配置比例。每一個投資者自身的風險偏好不同以及風險承受能力不一樣,那么就意味著投資者的資產配置計劃會有所不同。
不過,對多數投資者來說,在當前內外部市場環(huán)境并不明朗的背景下,還是建議資產分散配置,不建議把多數資產集中配置到某一投資渠道之中。例如,對穩(wěn)健型投資者,可以把股票和基金的投資比例控制在30%至40%,同時把資產增配到大額存單或銀行理財之中,這部分資產的配置比例可以高于股票及基金的配置比例。最后,則考慮一些流動性的需求,可以選擇貨幣基金等渠道來滿足資產配置的流動性需求。
不要放棄資產配置的計劃
對P2P不幸踩雷的投資者來說,目前最佳的策略就是一個“等”字。假如平臺屬于良性退出的性質,那么投資者可以聯系平臺,做好相應的備案與資料收集,耐心等待平臺退回本金的過程。雖然這個過程比較長,但對選擇良性退出的平臺來說,應該會有一套比較完善的資金退回方案,也會給投資者一個合理的交代。
但是對存在資金跑路的平臺來說,投資者不僅僅需要耐心等待,而且還需要通過合理合法的渠道進行維權。與此同時,還需要做好登記與備案,并做好相關資料的收集。但是對這類投資者來說,可能需要做好漫長等待的準備,而且可能存在本金不能完全追回的風險。接下來,就需要耐心等待平臺清償以及資金追償的過程,但投資者不宜抱有太大的希望。
P2P行業(yè)的正式落幕,確實給不少家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其中,對不幸踩雷的投資者來說,未來數年的投資策略可能也會偏向于保守,因為投資者也需要一段時間來彌補資金的損失,起碼用數年的時間來完成資金的積累過程。但是經過P2P行業(yè)的大洗牌之后,投資者也不要完全放棄資產配置的需求,因為擁有一套穩(wěn)健有效的資產配置方案,可以讓投資者用更短的時間彌補損失,更快實現資金積累的過程。
對投資者來說,在投資過程中,應該注重四大要素,包括安全性、合規(guī)性、流動性以及收益率。其中,在這四大投資要素之中,最重要的還是安全性與合規(guī)性的問題,在滿足這兩大要素的基礎上,再考慮流動性與收益率兩大要素。
經歷P2P行業(yè)的洗牌風波之后,未來投資者確實應更注重安全性及合規(guī)性的問題,對每一個投資渠道,都應該先看政策監(jiān)管層面上的定義,千萬不要把錢投向缺乏合規(guī)性以及安全性的投資渠道,雖然表面上可以獲得很高的投資收益率,但實際上卻導致投資者得不償失,當年宣稱收益率非常高的投資平臺,如今也讓投資者吃了大虧。
對投資者而言,需要制訂好完善有效的資產配置計劃,盡可能把資產分散配置,避免資產集中單一投資的踩雷風險,這也是P2P大洗牌后一次深刻的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