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牧天
“打工”為名,以詞分人,帶了幾分正氣?
盲目跟風,肆意自嘲,添了幾分自強?
不可否認,“打工人”一詞本身并不含任何貶意。而央視新聞公眾號以《早安啊,打工人》為名發(fā)表文章,其最初的目的也是為了激勵所有為勞動拼搏的人們。
可當這樣一個頗具正面意義的詞爆紅網(wǎng)絡時,帶來的仍然是正面的效應嗎?
筆者以為不然。
且看它是以怎樣的方式走紅的吧。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點了外賣還沒到嗎?沒事!要做鐵打的打工人!”
“冷嗎?冷就對了,溫暖是留給擁有小轎車的人!”
……
粗獷的筆觸,極度夸張的勵志話語,在互聯(lián)網(wǎng)中一遍遍傳唱這種語錄的,一次次以“打工人”自我標榜的,究竟是勤奮堅韌的有志之士,還是消極迷惘的憤俗青年?這種精神到底是逆境中的不屈志氣,還是高壓下的歇斯底里?不言而喻。
這樣的苦中作樂,實在過于淺薄。
梁曉聲曾言:“凡是在虛構中張揚的,都是在現(xiàn)實中缺失的?!贝搜圆惶?。
不管是“網(wǎng)抑云”式傷痛文學,還是“凡爾賽”式炫耀文學,抑或是“打工人”式雞湯文學,其背后反映的文化本質(zhì)殊途同歸?;蚴怯谙胂笫澜缰幸粌A己悲,于自己所構筑的虛擬絕望中無病呻吟,在極端化妄自菲薄的同時顧影自憐;或是于眾賓相簇間俾夜作晝,于自己所構筑的虛擬榮華中矯揉造作,在極端化浮夸自謙的同時自鳴得意;或是于高荷強壓間肆意喧囂,于自己構筑的虛擬上進中無腦振奮,在極端化憤激自嘲的同時自我沉浸。
這種種極端張揚的背后,體現(xiàn)的是一種缺失,對自我真正精神價值定位的缺失。無處安放自己的心靈,無所寄托自己的靈魂,在種種虛擬的夸張間隨波逐流,享受著興奮式精神沖擊的饕餮盛宴。
真正的打工魂,絕不會隨著一個名詞注入到那些自謂打工人的精神內(nèi)核。借此為宣泄壓力出口的所謂“打工人”,只會一步步讓自己的自強意識受到無腦式雞湯的侵蝕與弱化。且觀《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的所言所思,以對勞動與自身現(xiàn)實的深刻認知為基礎作出真正切實適度的自我激勵,方可使心中燃起的自強之火,生生不息。
摘下自己曾盲目貼上的打工人標簽吧。愿你我棄打工之名,行自強之實,不為狂歡衣馬動,自強不息砥礪行。
指導老師點評:
本文開篇以兩句結構相近的反問切題,簡明清晰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在精煉地點出“打工人”一詞爆紅的背景及其廣義內(nèi)涵后,筆鋒一轉,另辟蹊徑地從該詞的傳播方式切入,通過列舉粗糲夸張的“打工人語錄”,揭示其后所折射的某些以“打工人”自榜者的負面心理。接著,作者援梁曉聲的名言為引,從“網(wǎng)抑云”“凡爾賽”“打工人”三則熱門時事的相似性切入,深層剖析其共有的文化本質(zhì)——自我價值定位缺失。結尾運用對比收尾,回扣中心論點。全文語言精簡,思路清晰,觀點新穎,立意深刻,可謂是一篇考場上乘之作。
——余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