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鋒
之前回鄉(xiāng)看到老家泗洪縣的城市鄉(xiāng)村、大街小巷張貼著不少宿遷市出臺的“人情新風‘宿9條”宣傳畫,就減輕人情負擔、弘揚文明新風作出倡導。第一感覺這是件好事情??墒怯錾贤蝗缙鋪淼男鹿诜窝滓咔?,老百姓的婚喪嫁娶“被迫”從簡或暫停了,一時半會還真看不出這項工作的效果如何。前段時間,看到不少媒體報道泗洪縣“人情減負”的新聞,于是選了個周末回鄉(xiāng)看一下相關情況??h委宣傳部吳副部長與我剛見面就說:“我們先去看看文明理事堂,這對人情減負太重要了?!币惶炫芟聛?,我對他口中的“太重要了”有了真切感受。文明理事堂對倡導“人情減負”至少有四個好處。
——把減負工作統(tǒng)起來了。所謂文明理事堂,就是村居社區(qū)專門為居民操辦紅白喜事提供的場所,泗洪全縣建了286個。其實,文明理事堂決不是一個“場所”那么簡單,它把泗洪縣所建立的婚喪嫁娶服務機制、紅白市場監(jiān)管機制、人情減負勸導機制給串起來了,人情減負工作連成了有機的整體。用吳副部長的話說,人情減負工作千頭萬緒,用文明理事堂這個抓手來統(tǒng),工作就具體了,就能抓一處帶全身。
——把基層力量頂上來了。泗洪縣抓人情減負很注重基層自治,成立了支事協(xié)會270個、吹奏協(xié)會42個、餐飲協(xié)會30個,縣里不僅幫著定章程、搞培訓,還利用文明理事堂為他們發(fā)揮作用提供舞臺。比如支事協(xié)會集中了農(nóng)村德高望重的年長者,他們在文明理事堂為族人操持婚喪嫁娶,責任感更強了,“從簡”成了他們要把好的第一道關。全縣已通過支事協(xié)會促成婚事新辦近千件、喪事簡辦1000余起,基層自治的作用不可謂不大。
——把人情開銷降下來了。把文明理事堂用起來,起初是基層黨員干部帶的頭。老百姓一看村干部在這里辦宴席都沒掉份兒,既有一定的“排場”,場地租金、菜品價格也不高,到文明理事堂辦宴席逐漸成了新風尚,受到不少群眾歡迎。其實,受歡迎正是因為老百姓覺得相攀比、講排場、撐面子實際上是個沉重負擔,現(xiàn)在通過文明事理堂的做法把宴席費用降下來,帶動禮金也降了,為打破“大操大辦”這一群體習慣性力量沖開了一道缺口,抓到了人情減負的要害處。
——把文明風尚比出來了。走訪時正趕上一戶人家在村里的文明理事堂辦喜事,不遠處樹蔭下坐著幾位老奶奶,一位老奶奶跟我們說,她們不出禮(禮金),只是來看熱鬧,等孫子娶媳婦也來這里辦酒席。旁邊的老奶奶附和說,這個還怪時髦的??磥?,文明理事堂還是重要的宣傳陣地,這里“做出的樣子”正在影響著周邊鄉(xiāng)鄰,所發(fā)揮的正向引領作用既可觀可感又潛移默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高鄉(xiāng)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fā)鄉(xiāng)村文明新氣象。在全省遵循新發(fā)展理念持續(xù)排查解決突出民生問題工作會上,省委書記婁勤儉談到,農(nóng)民群眾的一些生活習慣慣性大,可能一時還不適應現(xiàn)代城鎮(zhèn)化生活,有的地方剛剛脫貧,但農(nóng)村人情負擔比較重,都需要合理引導。鄉(xiāng)風文明是鄉(xiāng)村振興的靈魂,也是一個重要標志。如何推進鄉(xiāng)村文明建設,筑好鄉(xiāng)村振興的精神基石?我想,泗洪縣推行文明理事堂、助力人情減負的實踐就給人很好的啟示。
啟示一:鄉(xiāng)村文明建設不能靠“自生長”,抓與不抓大不一樣,只有真正重視起來才能抓得起來。與人情負擔一樣,農(nóng)村很多陳規(guī)陋習并不是一時一地的問題,但把解決這些問題“當成件事情”來抓的還不多,或發(fā)個文件開場會倡導一下,或要求黨員干部帶個頭,效果并不明顯。省委書記婁勤儉是把農(nóng)村人情負擔重作為突出民生問題提出來的,一方面說明鄉(xiāng)村文明建設很重要,另一方面也說明解決起來不容易。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不管是新風良俗還是陳規(guī)陋習,其形成都會受到群體性心理力量的影響,一旦陋習壓過良俗,個體往往無力掙脫。所以,黨委政府的鮮明倡導、有效引導對鄉(xiāng)村文明建設極為重要,如果只任其“自由生長”,新風良俗在陳規(guī)陋習巨大慣性裹脅下會“生長”得異常艱難。都說“千難萬難,只要重視就不難”,對于抓鄉(xiāng)村文明建設這樣的難事、大事、重要事,重視起來了,真正抓起來了,或早或晚或快或慢總有解決的可能,泗洪縣的探索就是個很好的例證。
啟示二:破除陳規(guī)陋習不能靠“一頭熱”,是堵是疏大不一樣,只有做足群眾工作才能受到歡迎。破除陳規(guī)陋習,農(nóng)民從心里面是歡迎的,為什么有時候效果卻并不明顯?因為與一般的群眾工作相比,這是一件觸及群眾思想的工作,宜疏不宜堵,而這個“疏”還不是一般的疏,因為一般宣傳發(fā)動所要說的道理群眾大多都明白,但有人會考慮“別人隨了我禮金,我少隨或不隨是不是要被人說道”?如此等等。對此,泗洪縣在宣傳發(fā)動的同時,通過文明理事堂,讓群眾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樣子”,從“禮金”方面打開了一道缺口,把群眾思想上最大的疙瘩給疏通了。倡導文明新風,決不是群眾認為是對的就一定能推得開,群眾思想上可能還會有這樣或那樣的顧慮,必須把群眾工作真正做細做足,做到他們的心里去,針對思想上的“疙瘩”對癥下藥,幫他們把顧慮消除掉,否則就會疏而不通,黨委政府倡導的與廣大群眾關心的就會形成“兩張皮”。
啟示三:倡導文明新風不能靠“喊口號”,抓手虛實大不一樣,只有抓到了點子上才能事半功倍。我們可以把“人情新風‘宿9條”看作一種號召,如果缺乏實實在在的工作抓手把這些號召落實到群眾日常生活中,號召就會虛化為“口號”,群眾不會買賬。除了建立工作機制、成立相關協(xié)會、設立文明理事堂,泗洪縣在倡導文明新風上還有不少有效的抓手。比如,泗洪縣在大王莊黨性教育基地舉辦了一場清新簡樸的集體婚禮,50對新人吃“憶苦思甜飯”、在“移風易俗、婚事新辦”簽名墻上簽名誓約,受到年輕人的點贊和熱捧;還比如,泗洪縣陳圩鄉(xiāng)去年底舉辦了一場鄉(xiāng)愁運動會,摔花牌、打陀螺、推鐵圈等10多個“孩提型項目”讓農(nóng)民樂翻了天。這些工作抓手很具體很實在,事情推動起來就很順利,也容易出成效?,F(xiàn)在各地都在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實踐站建設,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僅關注場地、設備、經(jīng)費、人員達不達標,還要更多謀劃一些具體的工作抓手,推出一些群眾喜歡參與又能夠參與進來的活動項目,使新建起來的陣地真正成為育化鄉(xiāng)村文明新風尚的大舞臺。
(作者單位:中共江蘇省委研究室)
責任編輯: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