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沖
簡筆畫具有直觀、生動、形象的特點,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和科學教材的呈現(xiàn)方式等,共同決定了簡筆畫教學的必要性。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筆者總結出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簡筆畫欣賞、創(chuàng)作、問題和評價,結合老師板書的一系列簡筆畫在小學低年級科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升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一、簡筆畫在低年級科學教學中的必要性
(一)學生認知心理特點
一二年級學生大多是六七歲,按照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這些學生處于前運算階段向具體運算階段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學生的特點是,通過語言、模仿、想象、符號游戲和符號繪畫來發(fā)展符號化的表達圖式。學生運用繪畫來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的認識和想法,表達自己內心的思想情感,并在其中體驗到快樂和成就感。這里的繪畫,包含簡筆畫。簡筆畫具有概括、形象、簡練、實用、好記的特點,這些特點符合小學低段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
(二)科學教材及活動手冊編寫特點
新編教材圖片多。蘇教版一二年級科學教材的內容,大都是以圖畫形式呈現(xiàn)的,而且這些圖畫顏色鮮艷、畫面優(yōu)美、布局合理,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圖畫可以把豐富的內容直觀地表現(xiàn)出來,可以讓學生的學習動機更加強烈,也可以讓學生體驗到科學蘊含在生活中,增加他們的求知好奇心。同時,配套的學生活動手冊,大多也讓學生來畫一畫。如,小球滾動時,你覺得障礙物在什么位置?
(三)簡筆畫教學的特點
引導思維參與的過程有時候需要借助一些具象的事物來展示,而作為一種圖形化的語言——簡筆畫,可以一目了然地展現(xiàn)出事物的基本形態(tài),具有示意性強和概括性好等特點。有學者研究指出,兒童繪畫創(chuàng)作最大膽、最富有獨創(chuàng)性是五六歲時,該時期被心理學家認為是兒童繪畫的高峰時期。實際上,簡筆畫教學不僅是教授學生一些繪畫技巧,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審美熏陶,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耐心、創(chuàng)新等方面素質的培養(yǎng)。簡筆畫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具有實用、簡單、方便的特點,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簡單幾筆就可以為語言學習創(chuàng)設出合理的語言情境。
二、簡筆畫教學在低年級科學課堂的應用
(一)簡筆畫欣賞,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
開學前老師收集與科學相關的簡筆畫,在開課伊始,適當?shù)亟o學生展示,學生在欣賞中理解簡筆畫的內容特質,初步認識不同簡筆畫代表的內容。在講解要求時,老師需注意控制繪畫的難度??茖W課不是美術課,在表達設計想法時,除了用語言外,還可以用簡筆畫進行表現(xiàn)。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對簡筆畫的學習興趣很高,欣賞之后也會自主地動手去模仿。學生認識簡筆畫后,學習過程中遇到需要用畫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只要老師用語言加以引導,學生一下子就明確了學習的方向。
以《借助工具觀察》這節(jié)課為例,老師向學生講解放大鏡的使用方法后,請學生利用放大鏡來觀察自己的左手食指,并把自己看到的指腹紋路畫下來。為了幫助學生明確目標,老師首先在黑板上畫出來五個指頭的輪廓,學生馬上明確了需要畫的內容,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就可以順利開展。學生活動手冊《自然世界與人工世界》一課中的第二題:“用自然材料可以制造物品,在空白處寫寫或者畫畫?!睂W生在看到這道題目時,有些不知所措,老師可以補充問題,幫助學生明確寫寫或畫畫的內容。比如,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紙做什么物品?我們可以用棉線做什么物品?可以用泥巴做什么物品?請你寫或畫出來。學生理解問題后迅速就畫出來相應的物品,他們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自然世界與人工世界的關系。
(二)簡筆畫創(chuàng)作,了解學生科學前概念知識
在一年級開學初,我會設計低年段科學調查問卷。問卷由三道題組成,兩道選擇題和一道畫圖題。學生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他們好奇為什么科學課要畫畫。老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提升他們學習的興趣。他們開始動手創(chuàng)作,繪制的簡筆畫真的是天馬行空,大大超出我的意料,他們也在繪制過程中理解了簡筆畫在學習中的作用。通過學生創(chuàng)作的科學簡筆畫,了解他們的前科學認識,也是老師了解學情的一種途徑。部分學生簡筆畫創(chuàng)作附下(圖1):
(三)簡筆畫問題,引導學生探究科學新知
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聽到讓他們繪畫的要求之后,就興趣高昂地開始動手實踐。很快,教室里就是響起此起彼伏的同一句話:“老師,我畫好了?!彼晕以诤髞淼慕虒W中,向學生講解繪簡筆畫的要求后,會補充提問:“繪圖完成后,怎樣向大家介紹你的作品?”或者“你在繪圖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還以《借助工具觀察》為例,課堂上,我請若干學生到黑板上繪制左手食指指腹紋路,完成后依次提問:一、你的指紋和黑板上哪種指紋相似?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發(fā)現(xiàn)來表述。如果找不到相似的,老師可以請學生上臺畫出來展示。二、黑板上每個指紋紋路分別有什么特點?學生描述每種指紋的特點。三、根據(jù)剛才的描述,你能試著給這些指紋分分類嗎?學生經(jīng)過仔細觀察對比后發(fā)現(xiàn):人的指紋大致分為三種。學生分別描述箕形紋、弓形紋和斗形紋的特點。最后,老師總結,指明三種指紋在科學上的名稱。學生的簡筆畫加上老師的言語講解,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學習。
以《輪子的故事》這節(jié)課為例,老師讓學生幫助古人一步步改進輪子,其實就是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在由實心圓片木輪向空心有輻木輪的轉變時,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很難用語言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就請學生到黑板上畫出改進后的輪子。圖畫的直觀性讓大家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想法,學生的成就感獲得了,開心地笑了,而我們的科學探究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著。這節(jié)課最后,請學生發(fā)揮想象,給某種物體裝上輪子。學生給桌子、凳子、房子、行李箱、船,甚至給人也安上了輪子。學生的想象力通過簡筆畫的形式完整表達出來了,其中一些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科技產品,如,水路兩棲的船舶、房車、平衡車等。學生的想象力真是無窮無盡。
(四)簡筆畫評價,培養(yǎng)學生學習好習慣
在評價的過程中,注意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可以采用自我評價、同桌互評、優(yōu)秀作品展示評價和等第評價等方式。等第評價法:把學生課堂中的繪畫作品分為優(yōu)、良、中三類,分別用簡筆畫圖樣的多少來表示,學期中、學期末根據(jù)不同印章的分值,進行階段性和總結性評價。經(jīng)過一學年的學習,學生更加認真地對待科學課了,并養(yǎng)成了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簡筆畫評價表如下(圖2):
(五)簡筆畫板書,幫助學生聚焦科學新知
老師可以利用繪畫開展教學,尤其在板書時,簡筆畫和圖畫法是繪畫在教學應用中最普遍的兩種方式。簡單有效地利用好這些方式,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精美的簡筆畫可以讓學生迅速地掌握科學知識,如,在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認識感官》《借助工具觀察》、第三單元中《樹葉變黃了》、第四單元中《輪子的故事》這些課,老師可以利用簡筆畫進行板書教學,用簡筆畫畫出人的眼睛、鼻子、舌頭、耳朵和手(皮膚),畫出放大鏡、顯微鏡、樹葉、不同時期的輪子等,學生對學到的知識記憶深刻。以《樹葉變黃了》為例,筆者利用簡筆畫向學生介紹樹葉的葉柄、葉脈和葉邊緣,學生都感覺很新奇。這里的簡筆畫板書不僅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讓學生快速掌握了樹葉各部分的結構,為接下來的科學知識探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簡筆畫板書范例如下(圖3):
三、結語
通過繪畫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科學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在一年級科學中用簡筆畫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用聯(lián)想的方法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并通過作品評價培養(yǎng)一年級學生的科學學習能力、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同時,老師也應該不斷地學習最新的科學前沿知識,加強自身簡筆畫技能、語言表達技能,以便更好地開展科學教學活動,讓一年級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