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羅蘭
科學是現(xiàn)代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學科。小學科學作為科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做好對其教學模式的設計,能夠為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構建帶來重要助力。從小學科學教材中的知識設計角度來看,做好對生活化教學模式的設計,能夠讓科學知識變得更為具體、易懂,同時還能夠滿足學生的認知興趣和思維需求。
一、借助生活化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從小學科學教學現(xiàn)狀不難看出,為了發(fā)揮生活化教學模式的作用,實現(xiàn)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老師需要在課堂導入階段,借助對生活化現(xiàn)象的有效展示,來完成對學生的認知引導,為課堂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做好鋪墊。例如,在進行《神奇的紙》一課導入時,我先拿出一張紙,將其架在兩張課桌的中間,并詢問學生這張紙能夠承受幾塊橡皮。有的學生說一塊橡皮;有的學生說兩塊橡皮;有的學生說一塊橡皮也承受不住。接著,我進行實驗,果然當橡皮一放上去,紙就被壓到了地上。之后,我將這張紙折疊成了瓦楞狀,再次將其放在兩張課桌的中間,詢問學生這張紙能夠承受幾塊橡皮。學生在經過第一次實驗后,都說一塊橡皮也承受不住。接著,我進行實驗,學生發(fā)現(xiàn),原本一塊橡皮也承受不住的紙,居然承受住了5塊橡皮的壓力,這讓他們感到很意外,同時又非常好奇。我告訴他們,這種紙叫作“瓦楞紙”,并讓他們跟著我的思維一起去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探究,以生活為基礎的課堂導入工作由此得以有效開展。
二、依托生活化素材,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在科學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老師想要發(fā)揮出生活化教學模式的作用,必須做好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老師作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在進行生活化素材的應用時,必須能夠根據(jù)不同教學內容的實際教學需求對其予以設計。如,生活素材用作興趣引導就要放在課前環(huán)節(jié);生活素材用作知識分析和講解,就要放在課中環(huán)節(jié)。例如,在學習《不同材料的餐具》這節(jié)課的內容時,為了給學生帶來良好的課堂學習體驗,我將所能搜集到的餐具帶到課堂上,讓學生以最直觀、具體的方式去觀察、探究不同材料餐具的特點,由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認知,提升他們的課堂學習效果。在眾多的餐具種類中,有木質的一次性餐具、竹質的餐具、不銹鋼餐具、塑料餐具、銀質餐具,學生可以通過最直接的方式去觸摸它們,并通過與我的互動,了解它們的質地、軟硬度、循環(huán)利用率、成本等,并在這一過程中了解環(huán)保、衛(wèi)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由此做到借助生活化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設計生活化訓練,強化學生記憶知識
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開展中,生活化訓練是強化學生記憶知識的重要途徑,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很大幫助。在教學活動中,為了有效開展生活化訓練,老師要仔細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情況,以確保生活化訓練符合學生的認知,同時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完成《神奇的紙》一課教學之后,我仍以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載重橡皮”實驗為基礎,讓學生以一張紙為材料,看誰的紙承重力最大。學生可以對紙進行折疊、裁剪等任何處理,其目的就是通過具有趣味性的訓練方式,來考查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又如,在學習了《觀察月相》這節(jié)課后,為學生設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嘗試制作月相盤。在這一活動中,學生需要自己畫、剪、粘等多種操作,最終完成月相盤的制作。其目的就是通過趣味手工游戲,來提升學生對月相知識的記憶,并進一步實現(xiàn)對他們的有效啟發(fā),為他們以后的科學知識學習做好鋪墊。
四、布置生活化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
布置生活化作業(yè)是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有效途徑。在科學活動開展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去探究科學知識,并將學習的科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為此,布置生活化課后實踐作業(yè)就變得尤為重要。例如,在完成《做一頂帽子》的課堂學習后,我為學生布置了利用家中廢棄材料制作出一頂帽子的任務,并將學生的帽子拿到班級中進行比賽,看誰做的帽子最有創(chuàng)意、最漂亮。在完成《土壤——動植物的樂園》一課學習后,我為每位同學發(fā)放了3顆種子,讓他們回家將這3顆種子栽種下去,看誰的種子能夠發(fā)芽、開花。在任務布置后,我會每周要求學生將自己栽種的植物拿到課堂上來比一比,看誰的長得快、長得好。借助生活實踐來幫助學生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并讓他們意識到土壤在植物生長過程中的關鍵作用,由此來實現(xiàn)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也為推動小學科學教學水平的進步帶來支持。
總而言之,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回歸科學知識本質狀態(tài),也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徑。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開展中,為了充分發(fā)揮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價值,老師要做好對生活素材與教學內容之間適配性的研究,保證所呈現(xiàn)的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興趣,能激發(fā)出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可以更為主動地與老師進行課堂互動,由此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實現(xiàn)小學科學學科的理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