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自從有了二胎言寶,我經常會聽見這樣的話——兒女雙全,真幸福??绅B(yǎng)兒如穿鞋,孩子是否“表里如一”,醒著是不是和睡著一樣是天使,真的只有自己知道。
言寶兩周歲那一年,我們帶他回老家,見到農村的雞、鴨,他不是興奮,而是一臉愁容,躲在我的身后,大聲叫喚:“怕,怕?!彼肿銦o措的樣子,逗得親戚們哈哈大笑。聽見別人取笑,他的壞情緒立刻上來了,把手中的玩具扔在地上,兩手插著腰,生氣地說:“你們再笑話我,我就把你們打死?!?/p>
小叔子家的孩子,很快就和老家的孩子們打成一片,玩得不亦樂乎??裳詫氁欢祭p著我,拉著我的衣角,怎么都不肯出去玩。吃飯前,看他不肯洗手,我訓斥了兩句,他瞬間就紅了眼眶,開始抹眼淚。晚上,親戚鋪好了床鋪,他卻倔強地站在門口,任性地說:“我要回家,我不睡這里?!睘榱税矒崴X,我?guī)缀跏乔H技窮。
在親戚們的眼里,言寶是一個愛生氣、膽小、內向、愛哭以及不講禮貌的孩子,并認準是我太“嬌慣”他,把他養(yǎng)得“太嬌氣”了。
言寶被貼上這些標簽,說實在的,我心里也很難過。作為一個老母親,每天看兒子無數次生氣,無數次哭鬧,我簡直是心力交瘁??墒牵疫€得努力裝出一副云淡風輕的樣子,要不然就會被追問:“媽媽,你是不是不開心了?”
為了發(fā)泄情緒,我發(fā)了一條微信朋友圈,細數言寶的各種“罪行”。一個從事幼兒工作的朋友看了后一語道破——言寶是一個高敏感兒童。
美國心理學家伊萊恩·阿倫在《天生敏感》一書中給了“高敏感兒童”很好的詮釋:高度敏感的個體富有同情心,更聰明、敏銳和富有創(chuàng)造力,比一般孩子更關注他們周圍的環(huán)境,做事習慣三思后行,謹慎使得他們較少犯錯。因為在遇到“高音量”或信息量過多時會變得不知所措,所以他們不喜歡喧鬧的生日聚會,不喜歡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被盯著看,因此顯得膽小羞怯,不太合群。。
原來,言寶的內向、害羞、情緒差,是因為他高敏感。我以為是自己的養(yǎng)育失責,才把兒子養(yǎng)得嬌滴滴的,其實這是他的天生氣質。這樣一解釋,言寶以往的怪異行為突然能說得通了。
前兩天,我騎車接言寶放學,在半路上輪胎破了,考慮到要修車,我便把車停在了小區(qū)門口。回家的路上,言寶一直自言自語:“被別人偷走了怎么辦?”“輪胎破了,以后怎么騎車?”“小區(qū)門口沒有修車的,要去哪里修車?”……他的腦海里一直在盤算修車的問題,以至于上樓的時候,因為我沒有等他,他立即不高興了,說我是個壞媽媽,以后不和我好了。言寶作為一個高敏感兒童,行為抑制系統(tǒng)非?;钴S,每走一步都要思考很久,這樣的好處是行事會非常謹慎,但壞處是容易過度消耗大腦的能量,并且讓自己焦慮到無法思考。
高敏感兒童的“共情”和“同理”能力強,所以更能感知別人的疾苦,更愿意幫助別人。但同時,他們也容易受別人情緒的影響,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如果別人的臉色不好看、語氣差一些,或者評價是負面的,他們就會難受,甚至因此發(fā)脾氣。
去年六一兒童節(jié),言寶參與了學校兒童劇《王二小》,因表情豐富,被老師選中當“翻譯官”(漢奸)的角色。他演得很到位,得到了一致好評??捎袀€同學家長調侃說:“你演壞人太像了?!辈坏任覉A場,言寶已經敏感地聽出來,這句話不是夸他,立馬生氣地說:“壞阿姨,我要打死你?!碑斚驴拗[著要回家,即使同學的家長向他道歉,也是鬧了好一會兒。
高敏感兒童神經系統(tǒng)比一般孩子更發(fā)達,所以他們更容易注意到一些普通人不易察覺的細節(jié),被細節(jié)困擾,在喧囂和陌生的環(huán)境里容易崩潰,同時還是個“完美主義者”。周末,我們經常會帶言寶和姐姐出去玩,每次一下車,看到眼前的地方是陌生的,言寶都會生氣地說:“我不要來這個地方,我要回家?!庇袝r候,明明衣服很柔軟,他卻老是抱怨衣服刺得慌。偶爾有一點小痛,就哭得死去活來。
這個時候,我終于明白了,他不是“挑剔”或故意找茬,只是控制不住內心的敏感特質而已。
丹麥心理治療師伊爾斯·桑德說:“高敏感不是病,而是一種天賦,是上天給你最好的一份禮物?!备呙舾袃和邆浜芏鄡?yōu)點,培養(yǎng)得當,他們會表現得優(yōu)雅而有禮貌,成為科學家、咨詢師、律師、醫(yī)生、老師和藝術家。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父母付出更多心力去養(yǎng)育。
遇到高敏感兒童,我們做家長的要尊重和順應孩子的特性,而不是把我們的意愿強加給孩子。孩子喜歡動物,喜歡觀察,那就讓他學生物好了;孩子能安安靜靜地看一下午古詩詞,又何必把他揪出來聽大人聊一堆閑話?孩子怕這怕那,何必逼著他一下子就接受?交給時間,很多現在看來的“毛病”都能不治而愈,就像孩子不可能七八歲還穿尿不濕一樣。很多藝術家和創(chuàng)作者都是高敏感者,如果父母能夠“因材施教”,他們一定是難得的人才。
敏感的孩子容易受到過度刺激,情緒上也會表現高反應,而且他們特別容易因為受到不公平的對待而“反應過度”。這時我們千萬不能用“各打五十大板”來和稀泥,要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先跟孩子共情:“我知道你很生氣?!痹囍斫夂⒆?,然后幫助孩子表達情緒。只有這樣,孩子才知道自己憤怒、沮喪時,爸媽也是在場的,會有安全感和被理解感。終有一天,他會學會獨自面對,會有自己的社交方式。
有一次,我和朋友帶孩子在公園里玩。兩個孩子因為爭奪一根小木棍發(fā)生了沖突,沒注意就扭打在一起。我和朋友趕緊把兩個孩子分開,不等我說話,朋友開口說:“你們兩個都不是好孩子,在一起就要好好地玩,怎么能打架呢?”
聽完這句話,言寶當時就生氣了,哭著喊:“我要回家!”我蹲下來,拉著他的手,說:“事情不是這樣的,對不對?如果你愿意告訴媽媽,我很愿意聽的?!毖詫毑亮搜蹨I,說出了事情的經過。小木棍是他最先發(fā)現的,小弟弟沒有經過他的同意就搶了過去,他答應給小弟弟玩一會,可小弟弟玩了好久都不愿意還給他,還打他。我鼓勵他把這件事告訴小弟弟的媽媽,朋友了解后讓兒子給言寶道了歉,被誤會的言寶得到了公平,又開心地去玩了。后來遇見類似的事情,我都選擇傾聽,并給予建議,慢慢地他也懂得了如何解決遇到的問題,而不只是生氣、哭泣。
我們父母知道孩子敏感,但是很多親戚、朋友不知道。面對新環(huán)境,敏感的孩子必須經過慎重觀察后才可能融入其中,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充當孩子的保護傘,不能任由親朋好友逼孩子。比如——親戚說:“來,給我們表演個跳舞好不好?”你可以說:“不,他不想跳。”親戚說:“他很害羞呀。”你可以說:“真的嗎?我不覺得啊。他只是還在觀察和熟悉環(huán)境,等他準備好了,就會放開啦。這只是他的敏感特質啦,會比我們更謹慎一些。”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只是會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等待和耐心。高敏感兒童是墜落凡間的“天使”,他們需要父母溫柔地去對待,需要父母更認真傾聽和更多的愛以及理解。世上最好的愛,不是用一雙有力的手去抓住孩子這朵云,而是把自己變成一朵云,慢慢靠近孩子,告訴他,我們是一樣柔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