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云南昆明 650500)
中國是有著千年文化的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應用到現代設計中,不僅可以繼承優(yōu)秀的文化,還可以很好地將中國文化傳播給世界各地。隨著國風國潮文化的再度興起,我們應該抓住機會,大力弘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但是如何更好地更有意義的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現代設計中傳承一直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字面意思則是中國的有一定意義的文化,何為中國有意義的文化?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有著民族特色的、有著民族精神的記錄。我國有著悠久的豐富的歷史文化,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特點,都獨具著研究的特色。而且地域遼闊,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差異,同時也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多樣性。
隨著三星堆文化時隔三十五年的再次挖掘,大量的黃金制品、象牙、大米、青銅等物品被挖掘出來,甚至被稱為“世界第九大文明奇跡”。這次的挖掘使得世人的眼光再次聚集在這偉大的中華文明上,千年文化沉睡于大地,一朝醒來驚世人,文化自信永立心中,無不感嘆古人的智慧、華夏的文明。
伴隨著網絡的傳播,“國風”“國潮”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了解喜愛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那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設計結合必將是設計界發(fā)展的大趨勢,同時也是繼承更新傳統(tǒng)文化的又一手段。
運用CiteSpace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處理,以CNKI中文數據庫為數據來源,對近20年有關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現代設計的論文進行數據分析,如圖1所示,得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現代設計應用的發(fā)展趨勢圖。從圖中可以看出,現代室內設計和文化傳承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現代設計應用研究中的熱點,也是2021年及后期研究的熱點,本文選取文化傳承作為主要的分析熱點。
圖1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現代設計應用研究領域突發(fā)性檢測示意圖(按時間順序排列)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人民幾千年的文化積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運用到現代設計中,可使得設計更具文化底蘊,并且增加其文化寓意,使得設計不再枯燥無味,更有利于設計師內心情感思想的表達。由于有了文化的底蘊,可使得設計作品與受眾產生共鳴,使得受眾通過作品理解設計師創(chuàng)作時的心境以及情感。比如一些傳統(tǒng)圖案的運用,在中國自古就有一句古話“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那就自然使得設計具有了吉祥之意,為作品錦上添花。或者一些民族圖案的運用,使得作品具有民族特色,發(fā)展了文化的多樣性,使得民族文化百花齊放。
文化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一旦消失,就永遠地失去了,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文化的多樣性。因為有了歷史的發(fā)掘、考古的發(fā)現,我們才得以觀看到幾千年前的中華璀璨,在這歷史的長河里必定有很多我們未曾發(fā)現的文化,但也有很多丟失的文化。丟失的文化就像滅絕的生物一樣,即使現在有發(fā)現曾滅絕的生物再次出現,但是只是少數,不可否認其大多數的消失滅絕。在信息經濟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傳統(tǒng)文化處于弱勢,如果不受到保護,必定有部分將從我們眼前消失。比如云南的翁丁在一場大火里不復存在,中國最后一個傳統(tǒng)部落消失,這就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消失。中國是一個極具包容的國家,我們有56個民族,有著數千萬種文化,才造就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種文化都有其存在的獨特性和重要性,因此保護傳統(tǒng)文化是義不容辭的。
隨著經濟全球化,中國文化也成了世界文化,并且在如今網絡發(fā)達的社會,文化的傳播也越來越迅速,中國的文化會傳播到世界各地,當然中國也會受到各種新文化的沖擊。市場上充滿了競爭,因此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應用到設計中,有利于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產品,帶動經濟發(fā)展的同時,傳播了文化。隨著中國的崛起,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開始關注到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龍文化、刺繡文化、旗袍文化等等都開始在國際的舞臺上大展風采。比如2020年河南衛(wèi)視新年晚會的舞美設計,將中國的山水畫與現在舞美科技結合,使得舞者穿梭于山水畫之中。在網絡的作用下,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得到了展示與傳播,同時也使得更多人關注到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作者簡要討論了英語典故性成語的特點及其漢譯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事實上,這樣的英語典故性成語很多,掌握它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恰好,有一些中文典故性成語,它們和英文具有相似的特點和功能,比如諺語“破釜沉舟”等成語典故。盡管中英兩種語言有一些類似巧合,但是如果認為這兩種語言以及他們的文化背景是一致的,那就錯了。因此只要我們弄清楚兩種語言典故性成語的起源及其特點,就不難發(fā)現它們的差異。
經過歷史的發(fā)展,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里就有很多成熟的文化,而且是有著鮮明特色的中國文化,我們則可以用這些文化直接應用到設計之中。當然這里所說的直接運用并不是簡單的借鑒抄襲使用,而是根據文化的內涵、使用的方式、受眾的范圍等多重因素考慮后,將文化與設計結合,讓其作品可以直接表達象征的意義。比如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直接運用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的斗拱以及榫卯,不僅展示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特色,也合理展示了中國的現代建筑特色。當然一定不要只停留在表面上低俗的借鑒,比如河北省的福壽祿天子大酒店,僅僅只是在表面上進行借鑒,毫無文化底蘊和設計可言。
中國是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國家,疆域遼闊,因此文化各有不同。在進行不同應用時,設計師進行不同的分類,根據不同文化的需要并且結合當地的文化習俗,進行不同的文化提煉加工,再經過設計應用到作品中去,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加完美的設計作品。比如中國結的使用,中國結源自漢代服飾禮儀,中國聯通的標志則是來源于中國結中一種名為盤長結的圖案。當然除了樣式上的應用,還有精神上的應用。比如在電影《花木蘭》中鳳凰的運用,可能觀眾對電影內容的欣賞角度不同,所以表貶不一,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鳳凰的出現對花木蘭以及觀眾都有心靈上引導的沖擊感,有著精神上的向往感。雖然鳳凰并不是真正存在的生物,但是它是中華圖騰之一,作者選用鳳凰就是為了“取其形,延其意,傳其神”。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經過時間積淀的,具有獨特的時代特點,不同時期的文化大有不同,唐代的豪放、宋代的清雅等等都是不同時代形成的不同美。因此現在的人們去閱讀理解過去的文化是無法站在當時的角度的,是無法感知期內含,因此需要將過去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解說,與現在的時代聯系在一起,轉換成現在的文化。將傳統(tǒng)文化提取出來,運用現代化的方式將其展示出來,實現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化設計的完美結合,起到傳播中華文化的效果。比如蘇州博物館的設計,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設計的完美結合,不失現代美感又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比如蓋婭傳說(服裝設計),會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加入服裝設計中,將山水畫、神話故事、詩經等等多種文化運用其中。但不是直白的使用,而是經過文化解說提煉轉化多次設計將其結合到一起。
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應用到現代設計中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可以加強民族文化自信,可以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增強在全球文化大沖擊里的競爭力。在發(fā)揚文化的同時帶動設計行業(yè)的發(fā)展,達到經濟文化雙贏的局面,使得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得以一代一代的繼續(xù)傳承下去。同時也要注重傳統(tǒng)文化在大學生中教育的應用,要更好地弘揚中華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加強對中華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的發(fā)掘,增強提升國家的形象和影響力,為中國藝術設計的傳承和弘揚提供文化支撐,讓世界了解中國,中國走向世界,讓中國文化形成一個潮流,讓更多的人了解。設計,是文化、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重造”,要使中國設計成為中國獨一無二的風格,中國的設計師要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基礎,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將元素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精神同藝術和文化相結合,也是中國設計師的責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