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鐵
如果排除中美兩國經濟增量,過去十年全球進入增長停滯期。當經濟增長紅利反映在股市層面,美股牛氣沖天,A股卻原地徘徊。借鑒日本股市過去30年的興衰史,A股切忌形成掛鉤美股牛市情結。
自2009年3月起,全球股市重整旗鼓,美股更是連漲13年。財經網站StockQ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4日,下同),過去十年里,MSCI世界指數(shù)累計上漲10.5%,若排除美國后僅上漲4.97%,而如果過去一年的漲幅則是下跌9.66%。
全球股市整體漲幅有限,只因多數(shù)國家經濟仍深陷滯脹期。據(jù)估算,2020年,全世界經濟總量是84.5萬億美元,較2010年增長18.5萬億美元。其中,中國和美國的增量分別是8.8萬億美元和6萬億美元,總共約為全球增量的八成。
美國經濟相對中國為低速增長,相對歐洲日本來說卻有比較優(yōu)勢,美股因此成為全球財富效應放大器。和2007年的峰值水平相比,標普500上漲2倍,滬深300則縮水16%。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更大,A股明顯弱于美股,主因有二:一是宏觀調控方向迥異,中國以脫虛來倒逼向實,美國以強虛來間接穩(wěn)實。二是貿易戰(zhàn)讓中美股市分道揚鑣。
2018年1月22日,美國宣布對進口光伏產品和大型洗衣機增加關稅,為中美貿易戰(zhàn)導火索。當月29日,香港恒生指數(shù)探頂33484點歷史峰值,其后開啟近四年的與美股脫鉤路,至今已較最高點下跌30.7%,同期標普500和滬深300較當日高位分別上漲63.6%和12.6%。統(tǒng)計顯示,2016和2017年間,三大指數(shù)相關系數(shù)在0.95以上,符合“理想化標準聯(lián)動場景”,2018年以來則幾無相關性。
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技術稱霸全球,日股總市值分別是美國和全球股市的1.5倍和0.45倍。其后,美日貿易戰(zhàn)深化,美企多個關鍵技術標準成為全球標準,日企則因過度參與股市樓市投機、深陷多元化困境、本土市場不足以支撐創(chuàng)新成本等因素落敗,日股如今仍較1989年峰值縮水26%。
統(tǒng)計顯示,在美聯(lián)儲緊縮信用周期,美股大跌比大漲更易沖擊港股和A股。若美聯(lián)儲加息,美元將升值且加速回流美國,邊緣國家股市將因流動性緊縮而估值縮水,這是“美元薅羊毛”式陽謀。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及眼下正在爆發(fā)的土耳其匯市債市危機,皆與美元升值有關。
金融脆弱性,是新興市場拉美化的主因之一。截至24日,土耳其股市較年內峰值已跌去兩成,但在6個月內的漲幅仍高達28%,位居全球主要股市之冠。這是本幣貶值帶來的滯脹式名義牛市,以美元計價則是暴跌,畢竟,美元兌土耳其里拉匯率今年大漲52.32%。
土耳其會否成為1997年的泰國,引發(fā)新興市場金融危機?目前尚有待觀察。今年以來,已有27個國家選擇加息,抑制通脹和資產泡沫,為未來的經濟衰退儲備降息空間。
相比之下,中國更多使用行政手段來精準調控,以錯周期調控來遏制股市樓市泡沫,以避免重演日本長期蕭條式危機。據(jù)中國指數(shù)研究院統(tǒng)計,全國70城累計1-11月銷售額同比增速下降至26%,房企回籠資金不易,本月初由恒大違約引爆的房企美元債違約潮仍在爆發(fā)中。
按照中金公司估算,2021和2022年,房地產境內債、美元債、信托合計到期回售量分別約為1.8萬億和1.3萬億元人民幣,其中,美元債務分別為484.3億和518.4億美元。11月房地產境內債券、美元債、信托凈增量分別為-21億元、-6.9億美元和-280億元,凈融資均為負,未來兩個月美元債到期量皆在高位水平。由此推論,樓市擠泡沫的風險有外溢壓力,股市或難有大行情。
受新能源政策紅利溢價的推動,電力板塊年內上漲43%,平均市盈率為26倍,同期滬市平均市盈率為18倍。在盈利的高周期性以及電價行政強約束性的雙重掣肘下,電力股上漲多因政策紅利。這與其說是市盈率、市夢率,不如說是“市政率”(市值/政策紅利帶來的盈利預期)溢價。
今年以來,A股房地產指數(shù)年內跌幅為6%,最新收盤價較2015年峰值縮水49.8%,已成舊經濟中的弱勢指標。龍頭萬科A股股價較H股溢價28%,總市值達2284億元人民幣。昔日地產一哥恒大H股市值已不足200億港元,股價未到峰值的4.6%。自從本月3日宣布違約后,其股價仍下跌34%,預示著地產業(yè)違約風險仍未結束。
從1998年成為經濟新的增長點,到如今跌入宏觀調控重災區(qū),房企在為高杠桿的野蠻生長模式埋單。無獨有偶,本月20日,網絡主播薇婭偷逃稅被追繳并處罰13.41億元,全國多省喊話要求主播年底前自查補稅。去年一度紅火的網紅概念股將回歸平淡,似乎在驗證A股熱門行業(yè)紅不過三年的股諺。
相比之下,美國科技股已紅了20年。作為全球股票的市值一哥,蘋果去年大漲88%,今年繼續(xù)上漲28.7%,總市值逾2.88萬億美元,市盈率31倍。如此長牛源自全球化布局、多元化擴張和壟斷化平臺,以及美國舉國之力的全力配合,這是“美股牛市例外論”的縮影。作為港股的市值一哥,騰訊24日宣布,以中期派息方式,將所持有京東股權發(fā)放給股東,持股比例將由17%降至2.3%,不再為第一大股東。騰訊瘦身,平臺紅利開始縮水,未來高增長預期降溫。從騰訊與蘋果的對比看未來和全局,中國牛市論仍任重道遠。
(文中個股僅做舉例,不做買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