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甜甜
摘 要:對于小學生來說習作是最難學習的,造成這樣的原因就是沒有寫作的素材。但是寫作就是來源于生活,所以要讓學生積極地投入生活當中,去觀察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從每一件小事里面挖掘到素材,才是寫好寫作的重點。只有真的到生活中去收集素材,學生才會有話可寫,也能夠表達出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并且愛上寫作。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素材;積累策略
一、 引言
寫作是語文教學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對語文綜合知識運用的一個能力。在練習題做題的時候,學生之所以會出現(xiàn)寫不出來,焦急煩躁或者是憑空想象、套用標準句型,甚至是寫出一些想象出來的東西,就是因為學生缺乏寫作素材,導致他們覺得沒什么事情可寫,更是沒有什么情感可抒,這也從側面展現(xiàn)了寫作題材的重要性,只有在生活中不斷積累不斷摸索,才能成為寫作的基礎。要想寫好文章必須要認真地感受生活、積累素材,只有掌握了多種多樣的素材才能讓學生有事可寫、有情可抒,才能讓學生發(fā)現(xiàn)寫作的樂趣,從而愛上寫作。
二、 小學語文寫作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
第一,生活化教學不光能夠解決小學生在寫作時缺少素材的問題,還能在某種意義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從而讓學生對寫作文有更強的自信心,也能增加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寫作文本身就跟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作文本身也算是一種藝術性的文學作品,它確實是來源于生活,但是本質上又高于生活。換句話來說,想要寫出好的文章,就一定要在生活當中注意觀察,注意積累,當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可以在觀察和思考之后非常輕松地結合積累到的素材寫出作文來,或者還可以在觀察和思考之中發(fā)揮出正能量,從而引發(fā)學生對生活和學習的重視。
第二,利用生活化教學教育,小學作文本身也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曾提出,小學的作文教學應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讓學生主動動筆主動表達,應當讓學生更注意觀察生活、熱愛生活,積極勇敢表達他們的真實情感。想要實現(xiàn)這個教學目標,就需要學生在生活當中注意積累素材,認真觀察生活。因此,基于以上兩點,作者認為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還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師值得選擇的一種教學方法。不過,在目前還有部分小學的語文教師只是在刻意地模仿其他學校進行的小學作文的生活化教學,并沒有從實際情況出發(fā),也沒有結合理論標準去實施,所以導致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的效率很低,根本沒有發(fā)揮到它真正的作用也是教學的遺憾之一。
三、 小學語文寫作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自身認知不足
教師并沒有完全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雖然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一直都強調教師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但是還是有部分教師沒有做到這一點,所以會導致小學語文寫作生活化教學中出現(xiàn)一系列的問題。
(二)輕視理論學習
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本身就需要強大的理念來支持。換句話來說,并不是任何一個課堂上加入一些生活的片段就叫作生活化教學,要想實現(xiàn)真正的生活化教學,在選材上也要進行一定的甄別。而現(xiàn)在所面臨的問題是,幾乎所有的教師往往更注重的是經驗,但是卻從來都不重視理論的學習,所以他們在小學語文寫作生活化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產生認知的偏差。
(三)開發(fā)不完善
有些教師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生活素材開發(fā)的還不夠完善。部分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理解得還不夠深刻,有些教師只是單純地為了提高成績而運用生活化教學,所以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只是生搬硬套了一些網(wǎng)上的視頻,導致素材的濫用、錯用,甚至還有強行使用的情況發(fā)生。
(四)教師沒有進行換位思考
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也需要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進行換位思考來開展生活化教學的課程。當前有部分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時,僅僅采用了成人的視角去教學,并沒有換位思考,這也就導致了很多觀點學生并不能理解,或者并不能認同,也讓小學語文寫作生活化教學沒有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來。
四、 小學語文生活化素材積累策略
(一)學生積極參與生活實踐活動
想要提高學生語文生活素材的積累,就要讓學生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鍛煉他們的觀察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讓他們開闊視野發(fā)展語言。多讓學生參加不同種類的活動,參加一些簡單的勞動,也能夠讓學生在這些活動和勞動當中認真地觀察身邊的事物,認真地去生活,體驗生活帶來的各種不同能夠調動學生的身體感官,讓學生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生活,品味人生百態(tài)。多讓學生體會生活,也可以讓學生將用眼睛看到的值得記錄的東西再用筆寫下來,成為他們積累的素材。生活是積累素材最重要的一個方式之一,學生體會得越深刻,打下的寫作基礎就會越好。所以教師更要引導學生要多觀察生活,多體驗生活,讓學生多聽、多看、多想只有他們做生活的主人,熱愛生活,才能夠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素材。這就要求教師要讓學生不僅要在該玩的時候開心快樂地去玩,又要在學習的時候輕輕松松地學,在玩耍中思考,在玩耍中感悟,用心去感受、去領悟,在痛痛快快的玩里面得到更多的素材的積累。
生活才是寫作最好的素材,大自然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讓學生寫出更好的文章來,就要讓學生有事情可寫,有感受可抒,這就需要學生的作文,寫的就是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表達他們最真實的感受。想要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要讓學生注意積累生活中的素材,捕捉生活中的場景,讓學生了解其實作文就是用筆記錄生活,促進學生主動去觀察生活。例如,在學校運動會后,可以安排學生去寫一篇作文,讓他們將自己這兩天運動會上的所見所聞都寫出來,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有寫作的素材,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留心觀察生活點滴
學生每天都生活在寫作的素材當中,不管是社會上的情景還是自然界的花花草草都可以成為學生寫作的素材。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的點滴中積累素材,要讓他們注意觀察生活中的點滴事物,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了解事物存在的特征以及事件發(fā)展的過程,把握人物的一舉一動,這些都能夠成為學生的素材,可供學生隨時運用在寫作當中,這樣不管是生活中遇到的一個路人,還是家人父母,花花草草。都可以成為學生寫作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