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鳳儀,馬港慶,秦 琦,梅 林,朱根興
(中原工學(xué)院材料與化工學(xué)院,河南 鄭州 450007)
當(dāng)有害微生物入侵人體時,會在人體內(nèi)繁殖并導(dǎo)致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腸炎、骨髓炎、腦膜炎等的發(fā)生[1]。目前,針對這類疾病臨床最廣泛的治療方法是使用抗生素類藥物,然而由于抗生素的廣泛和不規(guī)范使用,導(dǎo)致了大量耐藥菌和超級細菌的出現(xiàn),嚴重威脅人類健康[2],迫切需要研究者開發(fā)新型抗菌藥物來抵御耐藥菌和超級細菌。
抗菌肽是一種廣泛存在于生物體內(nèi)的抗菌藥物,目前已知的可以從生物體內(nèi)提取的抗菌肽超過2 817種[3-4],然而天然抗菌肽存在結(jié)構(gòu)復(fù)雜、提純難度大等問題。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工合成技術(shù)已成為一種新型的開發(fā)和研制抗菌肽的方法[5-8]。人工合成抗菌肽通常以天然抗菌肽中活性多肽序列為基礎(chǔ)。研究發(fā)現(xiàn),抗菌肽通常富含疏水性氨基酸殘基,包括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等;并含有大量的陽離子氨基酸,使抗菌肽具有2~9個正電荷。此外,這種兩親性結(jié)構(gòu)對抗菌肽的抗菌性能至關(guān)重要[5]。
PAF26抗菌肽是由6個氨基酸組成的具有抗菌性能的兩親性多肽。據(jù)報道,PAF26多肽具有優(yōu)異的抗菌性能,并且不會溶解和破壞人體細胞[9-10]。因此,作者以PAF26多肽為基礎(chǔ),在多肽序列中引入堿性氨基酸,同時引入相應(yīng)數(shù)量的苯丙氨酸,設(shè)計了4個堿性氨基酸-PAF26衍生多肽,并研究其對真菌、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的抗菌性能。
沙氏葡萄糖液體培養(yǎng)基、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廣東環(huán)凱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白色念珠菌(ATCC10231)、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腸桿菌(ATCC25922),上海魯微科技有限公司。
以PAF26多肽為基礎(chǔ),在多肽分子序列Ac-RKKWFW-NH2中引入2或4個堿性氨基酸:賴氨酸(K)或精氨酸(R);為保持親疏水氨基酸比例不變,引入相應(yīng)數(shù)量的苯丙氨酸(F)。作者設(shè)計了賴氨酸-PAF26衍生多肽(K2-F2、K4-F4)和精氨酸-PAF26衍生多肽(R2-F2、R4-F4),其分子序列和分子量見表1,委托吉爾生化(上海)有限公司合成。
表1 PAF26衍生多肽序列和分子量
為研究堿性氨基酸-PAF26衍生多肽的抗菌性能,分別選擇白色念珠菌(真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陽性菌)、大腸桿菌(革蘭氏陰性菌)進行抗菌性能測試。
1.3.1 菌液的準備
白色念珠菌:取少量白色念珠菌第二代斜面菌株,接種至50 mL沙氏葡萄糖液體培養(yǎng)基中,26 ℃振蕩培養(yǎng)。
金黃色葡萄球菌:取少量金黃色葡萄球菌第二代斜面菌株,接種至50 mL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中,37 ℃振蕩培養(yǎng)。
大腸桿菌:取少量大腸桿菌第二代斜面菌株,接種至50 mL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中,37 ℃振蕩培養(yǎng)。
將菌株培養(yǎng)過夜后,分別取0.2 mL菌液加入到25 mL新鮮培養(yǎng)基中進行再培養(yǎng)。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V1800PC,上海)測試600 nm處的吸光度值(OD),待吸光度值達到0.1后,進行抗菌實驗。
1.3.2 衍生多肽的抗菌性能測試
多肽溶液的配制:分別稱取10 mg 衍生多肽,配制成濃度(mg·mL-1)為1.000、0.500、0.250、0.125、0.062、0.031、0.015的多肽溶液。
抗菌實驗:將不同濃度多肽溶液分別加入到96孔板中,每孔100 μL;并選擇超純水作為陰性對照組,每個濃度設(shè)置6個平行樣。紫外光照射1 h進行滅菌處理后,每孔分別加入100 μL吸光度值為0.1的白色念珠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的菌液;孵育10 min后,用酶標儀(DNM-9602,北京)測試初始吸光度值,記錄為0 h吸光度值;將多肽溶液與菌液共培養(yǎng)24 h后,用酶標儀測試吸光度值,記錄為24 h吸光度值。
2.1.1 白色念珠菌
K2-F2、K4-F4多肽與白色念珠菌共培養(yǎng)0 h和24 h的吸光度值見圖1。
由圖1可知,在沙氏葡萄糖液體培養(yǎng)基中,當(dāng)K2-F2多肽濃度≥0.250 mg·mL-1、K4-F4多肽濃度≥0.500 mg·mL-1時,吸光度值顯著增大,說明該濃度多肽溶解性較差。與白色念珠菌共培養(yǎng)24 h后,當(dāng)K2-F2多肽濃度≥0.125 mg·mL-1、K4-F4多肽濃度≥0.250 mg·mL-1時,菌液的吸光度值相比0 h沒有大幅增大,說明該濃度多肽有顯著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長的效果,且K2-F2多肽的抗菌效果優(yōu)于K4-F4多肽的。
2.1.2 金黃色葡萄球菌
K2-F2、K4-F4多肽與金黃色葡萄球菌共培養(yǎng)0 h和24 h的吸光度值見圖2。
由圖2可知,在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中,當(dāng)K2-F2、K4-F4多肽濃度≥0.500 mg·mL-1時,吸光度值顯著增大,說明該濃度多肽溶解性較差。與金黃色葡萄球菌共培養(yǎng)24 h后,當(dāng)K2-F2多肽濃度≥0.062 mg·mL-1、K4-F4多肽濃度≥0.125 mg·mL-1時,菌液的吸光度值相比0 h沒有大幅增大,說明該濃度多肽有顯著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的效果,且K2-F2多肽的抗菌效果優(yōu)于K4-F4多肽的。
a.K2-F2多肽 b.K4-F4多肽
a.K2-F2多肽 b.K4-F4多肽
2.1.3 大腸桿菌
K2-F2、K4-F4多肽與大腸桿菌共培養(yǎng)0 h和24 h的吸光度值見圖3。
a.K2-F2多肽 b.K4-F4多肽
由圖3可知,在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中,當(dāng)K2-F2、K4-F4多肽濃度≥0.500 mg·mL-1時,吸光度值顯著增大,說明該濃度多肽的溶解性較差。與大腸桿菌共培養(yǎng)24 h 后,當(dāng)K2-F2、K4-F4多肽濃度≥0.250 mg·mL-1時,菌液的吸光度值相比0 h沒有大幅增大,說明該濃度多肽有顯著抑制大腸桿菌生長的效果,且K2-F2的抗菌效果優(yōu)于K4-F4多肽的。
2.2.1 白色念珠菌
R2-F2、R4-F4多肽與白色念珠菌共培養(yǎng)0 h和24 h的吸光度值見圖4。
由圖4可知,在沙氏葡萄糖液體培養(yǎng)基中,當(dāng)R2-F2、R4-F4多肽濃度≥0.500 mg·mL-1時,吸光度值顯著增大,說明該濃度多肽溶解性較差。與白色念珠菌共培養(yǎng)24 h后,當(dāng)R2-F2多肽濃度≥0.125 mg·mL-1、R4-F4多肽濃度≥0.250 mg·mL-1時,菌液的吸光度值相比0 h沒有大幅增大,說明該濃度多肽有顯著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長的效果,且R2-F2多肽的抗菌效果優(yōu)于R4-F4多肽的。和圖1相比較,R2-F2、R4-F4多肽的抗菌效果優(yōu)于K2-F2、K4-F4多肽的。
2.2.2 金黃色葡萄球菌
R2-F2、R4-F4多肽與金黃色葡萄球菌共培養(yǎng)0 h和24 h的吸光度值見圖5。
a.R2-F2多肽 b.R4-F4多肽
由圖5可知,在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中,當(dāng)R2-F2、R4-F4多肽濃度≥0.500 mg·mL-1時,吸光度值顯著增大,說明該濃度多肽溶解性較差。與金黃色葡萄球菌共培養(yǎng)24 h后,當(dāng)R2-F2多肽濃度≥0.031 mg·mL-1、R4-F4多肽濃度≥0.062 mg·mL-1時,菌液的吸光度值相比0 h沒有大幅增大,說明該濃度多肽有顯著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的效果,且R2-F2多肽的抗菌效果優(yōu)于R4-F4多肽的。和圖2相比較,R2-F2、R4-F4多肽的抗菌效果優(yōu)于K2-F2、K4-F4多肽的。
2.2.3 大腸桿菌
R2-F2、R4-F4多肽與大腸桿菌共培養(yǎng)0 h和24 h的吸光度值見圖6。
由圖6可知,在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中,當(dāng)R2-F2、R4-F4多肽濃度≥0.500 mg·mL-1時,吸光度值顯著增大,說明該濃度多肽溶解性較差。與大腸桿菌共培養(yǎng)24 h后,當(dāng)R2-F2多肽濃度≥0.125 mg·mL-1、R4-F4多肽濃度≥0.250 mg·mL-1時,菌液的吸光度值相比0 h沒有大幅增大,說明該濃度多肽有顯著抑制大腸桿菌生長的效果,且R2-F2多肽的抗菌效果優(yōu)于R4-F4多肽的。和圖3相比較,R2-F2、R4-F4多肽的抗菌效果優(yōu)于K2-F2、K4-F4多肽的。
設(shè)計了4種具有不同分子序列的堿性氨基酸-PAF26衍生多肽,并研究其對白色念珠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的抗菌性能。結(jié)果表明,相比于賴氨酸-PAF26衍生多肽,精氨酸-PAF26衍生多肽具有更加優(yōu)異的抗菌效果;相比于引入4個堿性氨基酸,引入2個堿性氨基酸的PAF26衍生多肽具有更加優(yōu)異的抗菌效果;相比于大腸桿菌,堿性氨基酸-PAF26衍生多肽對白色念珠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有更加優(yōu)異的抗菌效果。為新型抗菌肽的設(shè)計和開發(fā)提供了參考。
a.R2-F2多肽 b.R4-F4多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