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煒,唐宇翀,喻娜,陳垚
(廣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廣安638000)
馬利筋(Asclepias curassavicaL.),蘿藦科多年宿根草本植物,原產(chǎn)于美洲熱帶地區(qū),由于其色彩艷麗,呈橙色、紅色和黃色,形似跳舞的精靈,受大眾喜愛。馬利筋在熱帶地區(qū)全年均可開花,在亞熱帶地區(qū)花期為4—11月。除觀賞價值外,馬利筋中含有強心苷,雖具毒性,但也具有調(diào)經(jīng)活血、止痛消腫的功效。
我國雖然許多地方引種馬利筋進行栽培種植,也有不少學者通過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繁殖馬利筋,研究其增殖配方等繁殖技術,但對于馬利筋引種后進行馴化繁殖缺乏相關研究。為豐富四川地區(qū)宿根花卉品種,特從云南引進馬利筋至四川地區(qū),并對其馴化繁殖方法進行了研究。
馬利筋實生苗的引種種源來自云南紅河,于2018年引種后種植于廣安職業(yè)技術學院試驗田。每年12月至翌年3月,馬利筋地上部分開始枯萎,地下宿根進入休眠。3月后開始回暖,馬利筋的宿根開始萌芽成長。
馬利筋引種后花期為4—11月,1年可以收2次種子,分別為6、7月和10、11月??梢圆捎檬辗N儲藏后播種的方式繁殖馬利筋。儲藏后待馬利筋種子完成后熟作用于3月或9月進行播種繁殖,每次播種200粒,統(tǒng)計成苗率,9月播種的需統(tǒng)計越冬后翌年成活率。
馬利筋無性繁殖可采用扦插繁殖、壓條繁殖、分株繁殖3種方式。
1.3.1 扦插繁殖。于春末、秋初截取當年生的枝條進行嫩枝扦插。扦插基質選用河沙、泥碳土和蛭石3種材料。進行嫩枝扦插時,在春末或早秋生長旺盛時,選用當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插穗。把枝條剪下后,選取壯實的部位,剪成5~10 cm長的一段,每段要帶2或3個節(jié)點。剪取插穗時,上面的剪口在最上1個節(jié)點的上方1 cm處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節(jié)點下方大約0.5 cm處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將扦插枝條放入快速生根粉(韓國尚品)和殺菌劑百菌清的混合溶液中浸泡1 h,然后插入裝有基質的育苗盤中。
扦插后,將插穗放入煉苗室。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20℃~30℃,低于20℃,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于30℃,插穗的上、下2個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扦插保持空氣相對濕度在75%~85%,需通過噴霧來減少插穗的水分蒸發(fā),每天給插穗進行清水噴霧3~5次。試驗選取河沙、泥碳土和蛭石3種不同基質,每個處理扦插50株枝條,重復3次,比較扦插后的生根情況,統(tǒng)計其成活數(shù)。
1.3.2 壓條繁殖。采用空中壓條方式進行繁殖。選取健壯的馬利筋枝條,從頂梢以下15~30 cm處把莖皮剝掉一圈,剝后的傷口寬度在1~2 cm,深度以剛剛把表皮剝掉為限。剪取一塊長10~20 cm、寬5~8 cm的薄膜,上面放些濕潤的泥土,將環(huán)剝的部位包扎起來,薄膜的上下兩端扎緊,中間鼓起。30 d后觀察生根情況,將生根枝條上下兩端一起剪下,移栽至土壤中就成了一棵新的植株。統(tǒng)計壓條繁殖的成活率。
1.3.3 分株繁殖。采用分根繁殖方式進行繁殖。馬利筋冬季進行休眠后,通過宿根進行越冬,2月可將去年的宿根從土壤中抖除多余土壤后取出,然后用枝剪將宿根分為3~4份,每份至少保留3個芽點,然后將其分別種回土壤中,待3月回暖統(tǒng)計其成活數(shù)。
采用WPS Office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利用SPSS 2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差異顯著性通過ANOVA方差分析法進行分析。
由圖1可知,馬利筋春季播種成苗率高達93%,翌年成活率為91%,秋季播種成苗率為77.5%,翌年成活率僅6%。因此春季播種較秋季播種繁殖馬利筋成活率更高。
圖1 不同時節(jié)播種馬利筋對成活率的影響
2.2.1 扦插繁殖。由表1可知,馬利筋春季扦插時,采用河沙作基質時僅有極少馬利筋插穗能生根,采用泥炭土和蛭石為基質時無法生根;春季扦插的所有插穗均未能成活,其成活率均為0。秋季扦插時,河沙和泥炭土的生根率為100%,河沙作基質時生根數(shù)量較泥炭土和蛭石更多;成活率也呈現(xiàn)為河沙>泥炭土>蛭石。
2.2.2 壓條繁殖、分株繁殖。由表2可知,馬利筋采用壓條繁殖方式,生根數(shù)量少,成活率低;采用分株繁殖方式,成活率高,為92%。
由表3可知,分別采用種子、枝條、宿根進行繁殖時,種子和枝條易收集,數(shù)量多,宿根收集難度大,數(shù)量少。
表1 不同處理對馬利筋扦插生根成活的影響
表2 壓條、分株繁殖對馬利筋成活率的影響
表3 比較馬利筋不同繁殖方式的難易性和成活率
采用馬利筋種子播種繁殖,春季播種馬利筋能夠更快生長,翌年能成活,而秋季播種的馬利筋,過冬前營養(yǎng)生長緩慢,翌年春季宿根營養(yǎng)不足,不能成活。采用扦插繁殖的馬利筋,秋季扦插時枝條儲藏營養(yǎng)豐富,能夠快速生根存活,春季扦插時枝條新抽出,生根能力弱,無法存活。采用壓條繁殖時,枝條生根較少,成活率低。采用分株繁殖時,成活率高,但宿根數(shù)量少,繁殖數(shù)量相應減少。扦插馬利筋時,采用河沙能增加馬利筋的生根數(shù)量,保障其較高的成活率。
在馬利筋引種栽培繁殖過程中,花期長,種子采收量大,為擴繁提供了大量繁殖材料。夏季高溫會制約馬利筋生長,但春秋季莖葉枝條生長旺盛能為扦插提供大量繁殖材料。馬利筋通過宿根進行越冬,越冬前可進行分根繁殖,增加馬利筋數(shù)量。因此,為加快擴繁馬利筋,建議采收種子后進行曬干,儲藏于4℃冰箱中,于翌年春季進行播種。秋季馬利筋完成最后一次開花后截取枝條作為插穗,扦插入河沙中進行培養(yǎng)生根,生根后移栽至土壤中。冬末春初,宿根萌發(fā)新芽前,將宿根進行剪分,每份至少保留3個芽點。通過上述繁殖方法能快速增加引種馬利筋繁殖數(shù)量,為其規(guī)?;a(chǎn)提供材料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