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新高考的改革,高中教學走班制成為常態(tài),該管理模式適應了國家對于新型人才的選拔,也更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個人特長,但也由于該模式之新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甚至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而走班制中不可避免出現的兩極分化也成為我最初接觸走班制班級的一個“燙手山芋”。
自2020年上半年開始,我接手了學校走班制下的一個歷史方向的班級。在年級的167位歷史方向的學生中,僅有39位學生選擇史政地組合,而為了配合其它選科,組成了一個 “史政地+史化地”史地走班。而這意味著,該選科不存在所謂的A班和B班的分化,但一個班級中也同樣面臨著成績兩極分化十分明顯的問題,與此同時,本班還有12位音體美藝考生,是前所未有的“混亂”。作為這個班的班主任,所面臨的問題也不僅僅只有成績兩極分化這個問題了,德育工作的展開也成為了新的挑戰(zhàn)。
班級管理應該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面對走班制下問題迭出的情況,用傳統(tǒng)的德育手段進行整體性教育是行不通的,兩極分化明顯,那就必須就兩極的不同情況制定出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在經過一年多的摸索后,筆者認為以下的方法有利于走班制下兩極分化明顯的班級進行德育的管理。
一、調和兩極,優(yōu)勢互補
在成績上極大的兩極分化不僅給科任老師帶來極大挑戰(zhàn),在德育工作上同樣困難重重,但凡事都有突破口,面對兩極分化極大的班級,突破口不在兩極而在占絕大多數的中間階層。
處于兩極中間的這些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表現沒有特別突出,而我們要抓住的正是這種“不突出”。他們很容易被別人影響,但卻不容易影響別人,因此做好他們的德育工作是調和兩極的首要任務。總的來說這些孩子普遍具有以下的特征:①專注度不高②容易焦慮③自卑心理④目標不清晰。
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在于幫助他們確立目標,找到動力。在心理學中,有個改變公式:D*V*F>R,D是Dissatisfaction:對于現狀,有多不滿;V是Vision:對于積極的愿望,有多想要;F是First step:對于達成愿景的下一步行動,有多清晰;R是Resistance:改變過程中的阻力。也就是說:不滿(D)*愿景(V)*下一步行動(F)>阻力(R)時,改變才會發(fā)生。中間階層的學生之所以在這個階層中不斷徘徊就在于他們的改變的愿景還沒有足夠強烈,因此,我不斷做他們的思想工作,意圖讓他們有更加清晰的學習目標,只有當目標清晰了,才有促使動力的出現,那么對未來的期望和追求會抵抗住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誘惑和不合時宜的焦慮。
在這個工作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大多數的中間階層的學生逐漸克服學習焦慮,例如鄒同學,在學習焦慮最為嚴重的時期可以在辦公室里哭一個晚上,在我的不斷鼓勵和調整下,現在的她敢于去面對學習焦慮,也開始找到更為清晰的目標。與她的情況相類似的同學還有很多,而他們成為了班里最為踏實的一群同學,刻苦和努力可以彌補成績的薄弱,也能給他們帶來對未來更加堅實的期望,更成為了班級前進的榜樣。
對中間階層的動員和鼓舞能極大帶動兩極的不斷調和。面對成績優(yōu)異但學習不夠踏實的同學,我會舉例中間階層的某個同學的例子來對他們進行鞭策,通過對比,告知他們智力優(yōu)勢并不是他們的財富,踏實才是獲得財富的密碼;面對成績平平努力卻無所獲的同學,我也會以中間階層的某個同學為例子,告訴他們有清晰的目標,并朝著目標前進,一切皆有可能;面對成績較差卻不愿意學習的孩子,我也會盡我所能用中間階層的孩子給他們樹立一個可以企及的榜樣目標,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也幫助他們制定合理的,能夠達到的目標,找回自信和希望。
盡所能地調動中間階層的學生,以占學生大比例的中間階層來調和兩極,避免兩極分化過大的情況下不同層級的學生相互滲透不良習慣而引起惡性循環(huán),而這一協(xié)調效果明顯。
二、因材施教,鼓勵教育
由于本班情況特殊,藝考生和普通高考生混雜一起,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容易忽視對藝考生的培養(yǎng),這對整個班級的建設來說是一個缺漏,要彌補這個缺漏,首先得從打破慣性思維開始。
其次,因材施教,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讓他們有價值,有存在感!
在一個集體中,價值感能夠讓一個孩子出現極大的變化,而對他們的不斷鼓勵會讓這些孩子在集體中發(fā)揮出更大的潛能。一旦一個孩子有了價值感,也就有了目標有了動力,渾渾噩噩的生活狀態(tài)也會慢慢離開。
三、塑造‘團魂,以班為榮
在兩極分化的班級里樹立優(yōu)質班風是一件棘手但卻迫在眉睫的事情,只有將班風樹立好,兩極才能達到調和,否者兩極的分化最終只會演變成兩極的分裂。優(yōu)質的班風、學風是班級榮譽感的體現,它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約束和鼓勵的作用,而在樹立班風的過程中,我認為塑造“團魂”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我看來這個“團魂”實際上就是班主任本身。
成為一個班級的“團魂”,首先應該從學會與學生的心靈共舞。
其次,一視同仁助力“團魂”的燃燒。
在兩極分化較大的班級中,最為切忌的就是偏袒。最突出的體現就是原本“養(yǎng)尊處優(yōu)”的成績較好的同學,理所當然地認為老師會更加重視他們,成績較為薄弱的同學又總是自卑地認為他們是被漠視的群體。因此對待兩極分化較大的班級,對學生的“一視同仁”才能助力班主任成為班級的“團魂”。
德育工作是一個需要用愛、用智慧、用耐心才能完成工作,兩極分化較大的班級的德育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學情的不同,教育的方式也應該動態(tài)地發(fā)生改變。在新高考改革下,班級兩極分化的情況必然是一個會長期存在的問題,對其進行德育工作也是一個應該長期探討的問題。但萬變不離其中,對待兩極分化的班級,既要注重它的整體性,視它為一個團體進行不斷調和,又要注重它的特殊性,充分發(fā)揮其突出優(yōu)勢,切忌偏心和不公正。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兩極、把兩極化為特殊的力量,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質、積極、上進的集體。
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qū)廣鐵一中(萬科城)外國語學校 林茹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