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霞
廈門市海滄醫(yī)院婦產科,福建廈門361000
子宮異常出血屬于臨床常見疾病類型。由于導致子宮異常出血的因素較多,因而,在對其致病因進行診斷過程中,通常會采用一些儀器,如腹部B超、經陰道B超,以及宮腔鏡檢查等[1]。在子宮異常出血的治療中,根據其致病因,一般以手術治療聯(lián)合藥物治療為主。其中,刮宮術或開腹手術,對患者創(chuàng)傷較大。為了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治療中的痛苦程度,當前,大部分醫(yī)院引入了宮腔鏡治療方法,經臨床診療效果統(tǒng)計,具有比較優(yōu)勢[2]。該次研究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方便選取86例子宮異常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宮腔鏡方法在子宮異常出血治療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方便選取86例患者均經病史問詢、病例分析、B超檢查、宮腔鏡檢查等相關檢查確診為子宮異常出血患者,排除子宮肌瘤。經檢查確定兩組患者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其中,對照組43例患者,年齡34~48歲,平均年齡(42.7±2.4)歲;病程0.5~2年,平均病程(0.9±1.1)年;受教育程度,學歷大專以上者16例,學歷高中者21例,學歷初中者6例;已婚34例,未婚9例;致病因素方面,17例為子宮內膜息肉,26例為子宮內膜非典型性增生(1例發(fā)生癌變,需切除子宮及卵巢)。觀察組年齡34~49歲,平均年齡(41.9±4.8)歲;病程0.5~2.5年,平均病程(1.2±0.8)年;受教育程度,學歷大專以上者14例,學歷高中者25例,學歷初中者4例;已婚36例,未婚7例;致病因素方面,19例為子宮內膜息肉,24例為子宮內膜非典型性增生患者。兩組患者均表現(xiàn)有腹部不適、陰道出血、陰道瘙癢感染等臨床癥狀。兩組患者無可排除腸道類疾病與內臟器質性疾病等。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血液、尿液、分泌物、血壓、精神狀態(tài)等內容的常規(guī)檢查,確定病因病情后,明確針對子宮異常出血患者,需要采用手術治療方案[3]。先對患者進行補血治療,使患者處于出血量少或出血停止狀態(tài),確?;颊吒黜棗l件,能夠適應手術治療方案后,經患者及其家屬同意,簽署《患者知情同意書》后,施行手術治療手段[4]。
對照組采用宮腔鏡下常規(guī)刮宮手術治療方案。術前要求患者24 h內不進食,然后,由手術護理人員準備各項手術用具,檢查心電監(jiān)測儀器、血壓監(jiān)測儀器,并對手術室溫濕度進行測試,并進行消毒[5]。術中,先使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麻醉方法以靜脈麻醉為準,麻醉操作后,并用麻醉狀態(tài)檢測夾進行檢查,確定患者處于麻醉狀態(tài)后,開展具體的刮宮術治療。麻醉成功后置入陰道窺視鏡,暴露宮頸后置入宮腔鏡,對宮腔情況進行探查,注入0.9%生理鹽水制宮腔壓力在90~120 mmHg,對宮腔情況進行探查,著重對宮底、子宮角等區(qū)域進行探查,并明確病灶部位后進行診斷性刮宮。術后術后實施護理措施,包括數(shù)據監(jiān)測、翻身護理、輸液、運動牽引等。
觀察組采用宮腔鏡電切手術治療方案。術前,確定患者無藥物禁忌后,24 h內要求患者不進食,由手術護理人員準備各項手術用具,檢查心電監(jiān)測儀器、血壓監(jiān)測儀器,并對手術室溫濕度進行測試,并進行消毒使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給予靜脈麻醉,經麻醉夾檢查后,確定患者已進入麻醉狀態(tài),應用膨宮液進行膨宮處理,以氧化鈉溶液為準,對患者宮腔壓力進行檢測,確保其在100 mmHg左右,實施宮頸擴張術,所選型號為9-10號擴宮棒。擴宮后,對患者置入電刀鏡,明確患者宮腔內病變位置與所處狀態(tài)后,以直視為準實施手術切除。要求在切除過程中,使電切子宮內膜切到基底層,其深度范圍控制在3~5 mm。術后實施護理措施,包括數(shù)據監(jiān)測、翻身護理、輸液、運動牽引等。
1.3.1 治療效果評價 兩組治療效果方面的評估:以手術情況為主,分別對術中的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宮頸創(chuàng)傷面愈合時間為準,采用平均值實施統(tǒng)計。以臨床癥狀為主,若患者癥狀改善,檢查結果顯示正常,則視為顯效;若患者癥狀部分改善,檢查結果顯示正常,則視為有效;若患者癥狀部分改善,存在并發(fā)癥,檢查結果異常則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43×100.0%[6]。
1.3.2 生活質量評價 兩組在治療后6個月隨訪生活質量評估,兩組均以子宮異常出血術后隨訪生活質量指標為準,包括性欲望、性交疼痛、性高潮評分。自制的0~3分性生活質量評價表,3分為完全符合需求:2分為比較符合需求:1分為不符合需求:0分為放棄評價[6]。并對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觀察組患者在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宮頸創(chuàng)傷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各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s)
?
經手術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效果比較[n(%)]
根據術后6個月隨訪統(tǒng)計,觀察組無一例發(fā)生并發(fā)癥;對照組有3例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其中1例為腹痛,2例為術后陰道感染,3例患者均經病因檢查,獲得治愈,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7.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843,P<0.05)。經術后6個月隨訪統(tǒng)計,觀察組在性欲望、性交疼痛、性高潮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
女性進入中年后,子宮異常出血的發(fā)生風險較高,給女性患者及家庭帶來了極大痛苦。研究表明子宮異常出血癥狀多發(fā)于30~59歲的女性患者,與臨床婦科疾病相比,其發(fā)病率約21.4%[7]。通常的臨床結果也顯示其致病因的主要影響因素,與子宮性病變密切關聯(lián),除臨床常見的良性病變歸納,其主要包括了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非器質性病變主要由凝血障礙、排卵障礙等誘發(fā),該類型下的子宮異常出血癥,若不能得到有效的診治,通常會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其中包括了內部器官感染、貧血癥,嚴重者可能導致癌變致死[8]。因此,它是嚴重威脅女性生命健康的一類婦科疾病。從治療手段方面分析,大部分需要采用手術治療方案,如常規(guī)刮宮術,給患者造成了極大的困擾,也帶來了很大的生理痛苦與精神折磨。為了減輕患者痛苦,隨著醫(yī)療技術發(fā)展,當前應用較大的是宮腔鏡方法進行治療,其優(yōu)勢為能夠降低手術創(chuàng)傷面、減輕患者疼痛、預防各類并發(fā)癥、提高治愈率。
康秋帆等[9]研究得出,研究組有效率為96.08%高于對照組的83.64%,其數(shù)據與該文研究相似。該文經手術治療效果比較,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0.7%,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7%。但是,經過術后進行各項排查后,發(fā)現(xiàn)患者術后精神狀態(tài)不佳,認為自己未婚會影響到未來的性生活與生育能力等,因而屬于心理過度憂慮所致[10]?;颊咦允隹傁肱拍蛑皇切睦砩险J為多排尿可以使自己盡快好起來,并非術后癥狀無改善。
另外,在傳統(tǒng)時期的子宮異常出血治療中,受性觀念、倫理道德、患者隱私、護理服務水平等諸多因素影響,對術后患者的性生活質量評價相對不足,多以患者術后滿意度作為單一的評價標準。在該次研究中,結合患者對術后滿意度的傾向與性生活質量之間的密切關聯(lián),制定了與性欲望、性交疼痛、性高潮因素相關的生活質量評價表,將滿意度轉化為患者的需求型滿足,對其進行了跟蹤隨訪,其中,觀察組的患者在生活質量方面的性需求滿足相對較高,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宮腔鏡電切術手術治療方案在術后治療效果[11-12]。
綜上所述,子宮異常出血是一種對女性健康危害較大的疾病類型,相對于宮腔鏡下的常規(guī)刮宮手術治療方案,對子宮異常出血患者實施宮腔鏡電切術治療方案,能夠有效減少創(chuàng)傷,提升治療效果,增加患者術后生活質量,降低復發(f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