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國飛
馬鞍山市愛爾眼科醫(yī)院屈光科,安徽馬鞍山243000
屈光不正是臨床常見的眼科疾病,主要是指外界平行光線無法正常聚焦于視網(wǎng)膜黃斑中心,從而導致無法清晰成像的情況[1-2]。目前,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是臨床矯正近視、遠視以及散光的常用治療方式,該技術可通過角膜屈光度的改變,達到矯正視力的效果,主要包括LASIK(角膜板層刀制瓣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飛秒LASIK(飛秒激光制瓣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LASEK(上皮瓣下準分子激光原位磨鑲術)以及TransPRK(經(jīng)角膜上皮的準分子激光角膜切削術)等[3-4]。在實際應用中,臨床對此類技術的近遠期療效及安全性仍存在一定的問題與疑慮,在此,該文納入了2017年8月—2019年12月在該院就診的158例屈光不正患者,對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在屈光不正患者中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進行了探討與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方便選擇在該院就診的158例屈光不正患者,按照術前等效球鏡度的不同分為A組與B組,A組患者平均效球鏡度為(-3.6±0.7)D;男性57例,女性41例;平均(27.5±3.8)歲。B組患者平均效球鏡度為(-6.5±1.2)D;男性39例,女性21例;平均(27.8±3.6)歲。兩組患者除等效球鏡度外的其他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次研究已通過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且患者及家屬均充分知情并簽署書面協(xié)議。
納入標準:①均經(jīng)過臨床確診,屈光度穩(wěn)定2年以上,且資料完整;②角膜形態(tài)正常,符合手術治療條件;③知情且自愿。
排除標準:①存在眼干燥癥、眼部急性炎癥以及其他眼部感染疾病的患者;②存在眼部外傷史的患者;③伴有瘢痕體質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采用飛秒激光LASIK手術進行治療,儀器為瑞士Ziemer LDV達芬奇飛秒激光,患者眼表麻醉后,按照手術目標中的屈光度及角膜厚度等指標,制作大小適當?shù)慕悄ぐ?,將患者轉移至準分子激光設備處,利用顯微鏡下分離其角膜瓣,在眼球跟蹤系統(tǒng)下利用準分子激光進行基質切削,待切削完畢后,采用平衡鹽溶液沖洗其基質床及復位角膜瓣。手術過程中,需將患者頭位擺正,其下頜與額頭需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下頜與鼻梁的連線應居中,以避免術源性散光的出現(xiàn)。術后常規(guī)行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
①對比兩組患者在不同時間段的裸眼視力;②對比兩組患者在不同時間段的屈光回退度;③對比兩組患者的預后情況;④對比兩組患者術后的不良風險,包括角膜上皮下霧狀渾濁(Haze)、角膜瓣相關并發(fā)癥、彌漫性層間角膜炎(DLK)以及感染等情況。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過治療后,A組患者在各個時間段的裸眼視力均明顯高于B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不同時間段的裸眼視力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在不同時間段的裸眼視力比較(±s)
?
B組患者在各個時間段的屈光回退度略大于A組患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在不同時間段的屈光回退度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在不同時間段的屈光回退度比較(±s)
?
術后1年內,兩組患者的裸眼視力均≥0.5,且屈光度也均在預定矯正度±1.00 D以內;其中,B組裸眼視力≥1.0的患者比例為96.7%(58/60),略小于A組100.0%(98/98),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術后情況比較[n(%)]
所有患者均未出現(xiàn)Haze、角膜瓣相關并發(fā)癥、DLK以及感染等不良情況,僅在B組中共出現(xiàn)1例屈光回退情況。
屈光不正是眼科中最為常見的臨床病癥[5-6],目前,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臨床已將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等方式應用到屈光不正等眼科疾病的治療方案中。準分子激光手術主要是通過準分子激光將角膜瓣下的基質層進行切削,校正屈光,以達到矯正視力的目的[7-8],雖獲得了臨床的廣泛認可,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及缺陷,在此,該文對該技術在屈光不正治療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進行了探討。
在治療有效性方面,臨床多以術后裸眼視力變化作為診療標準[9-10],而在該次的研究結果中,兩組術后裸眼視力變化≥0.5的患者均為100.0%,且屈光度也均在預定矯正度±1.00 D以內,其中,B組裸眼視力≥1.0的患者比例為96.7%(58/60),略小于A組100.0%(98/98),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上結果充分表明,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對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患者均具有較好的近遠期療效,其中高度及超高度等效球鏡度患者在術后各個時間段的裸眼視力均不如中低度的患者,結果此顯示:A組患者在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術后1年的裸眼視力分別為(4.95±0.31)、(4.93±0.30)、(4.92±0.27),高于B組患者的裸眼視力的(4.85±0.24)、(4.84±0.21)、(4.84±0.19)(P<0.05)。這可能與高度等效球鏡度的病理性質以及術前最佳矯正視力較差等因素有關。而在聶新鋼等人[11]的研究結果中,高度等效球鏡度患者與低度等效球鏡度的患者在經(jīng)過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治療后,所有患者的術后裸眼視力變化均超過了0.5,其屈光度也均在預定矯正度±1.00 D以內,此外,兩組術后裸眼視力≥1.0的患者比例分別為97.2%、98.8%,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高度等效球鏡度患者與低度等效球鏡度的患者在術后3個月的裸眼視力分為[(4.96±0.14)、(4.87±0.15)],術后6個月的裸眼視力分為[(4.93±0.16)、(4.86±0.17)]、術后1年的裸眼視力[(4.93±0.21)、(4.85±0.2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該次研究結果較為一致。
而在治療安全性方面,該次結果顯示,兩組屈光度在預定矯正度±1.00 D以內的患者均在60%以上,其中B組患者在各個時間段的屈光回退度略大于A組患者,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兩組患者均未在術后出現(xiàn)各類并發(fā)癥,不良風險較低,由此可知該手術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及安全性。這與陳儀樂等人[12]的研究結果較為一致,其研究顯示,在高度等效球鏡度患者與低度等效球鏡度患者中,其屈光度在預定矯正度±1.00 D以內的患者均達到了70%,其中低度等效球鏡度患者的屈光回退度要小于高等效球鏡度患者,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術在屈光不正患者的治療中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且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可有效矯正患者的角膜屈光度,提升其術后裸眼視力,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