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立同德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1122
本研究觀察中藥白芥子散穴位貼敷輔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老年患者,取效較好,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老年醫(yī)學科、重癥醫(yī)學二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AECOPD老年患者90例,并排除心肺功能衰竭病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5例。穴位貼敷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63~93歲,平均81.62±7.42歲。對照組男21例,女24例;年齡65~91歲,平均81.36±6.19歲。兩組一般資料相仿(P>0.05)。
在相同基礎治療(包括氧療、抗炎、化痰、止咳、平喘,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等)條件下,穴位貼敷組增加穴位貼敷輔助治療:選中藥白芥子、延胡索各20g,甘遂、細辛各12g研末,用鮮生姜汁適量調(diào)成糊狀,取蠶豆大小藥糊,壓成餅狀,貼于肺俞穴、天突穴、膻中穴,每日1次,每次1至2小時,療程2周。根據(jù)患者貼藥后的耐受程度適當?shù)匮娱L或縮短每次貼敷時間。
3.1 療效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年)》所制定的標準進行臨床療效評價[1]: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癥候積分改善率≥70%為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zhuǎn),癥候積分改善率30%~70%為有效;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癥候積分改善率<30%為無效。
3.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3.3 兩組治療前后癥候積分及治療后喘息緩解時間、咳嗽緩解時間、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候積分及治療后咳嗽、喘息、啰音、住院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候積分及治療后咳嗽、喘息、啰音、住院時間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images/BZ_49_272_2041_637_2300.png癥候積分(分)治療前10.76±1.209 10.33±1.732治療后5.56±1.374 3.49±1.487*images/BZ_49_1157_2041_2338_2300.png
慢性阻塞性肺病屬于中醫(yī)學“咳嗽”“喘病”“肺脹”范疇,其病因病機特點??梢詺w納為“痰、虛、瘀”相互為病[2],臨床上以痰濁阻肺、痰熱壅肺、氣滯血瘀、肺腎氣虛證型為多見[3],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老年患者其中醫(yī)證候特點為本虛標實[4],往往因肺、脾、腎三臟之虛而反復發(fā)病,在急性加重期常常表現(xiàn)出陽虛寒痰、氣虛痰瘀之象,治療應從肺腎論治,佐以健脾,重在溫陽化痰散瘀。白芥子散方中白芥子散結(jié)通絡止痛、溫肺豁痰利氣,配伍甘遂逐水利腸、宣通肺氣,延胡索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細辛解表散寒、溫肺化飲,鮮姜汁化痰止咳、解表散寒;貼敷肺俞、膻中、天突三穴輔助治療AECOPD老年患者,可起到活血散瘀、溫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臨床結(jié)果表明,白芥子散貼敷輔助治療有助于提高AECOPD老年患者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