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可以給一個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東西,,如誠實、勇氣、自信等,我們將之統(tǒng)稱為“美德”。
美德是從古至今道德文明的精華,亦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共存共榮的凝聚劑和內聚力。本學期起,放學君將邀請全省教育工作者一起憶青春歲月,講美德故事。希望這些故事能給你一種力量,即便是行走在沒有路標的曠野中,也能感受到光明與希望。
劉志宇湘潭市雨湖區(qū)鶴嶺鎮(zhèn)中心校校長。湖南省作協會員、湖南省散文學會會員,湘潭市雨湖區(qū)作協副主席。多篇散文在《湖南文學》《湖南散文》等省、市報刊雜志發(fā)表。
許久不曾去雄叔家了,今年去他家拜年,雄叔一見我,便熱情地拉起我的手,道:“志宇,你小時候就很善良。那時我就知道,你長大了一定會有出息。”
雄叔是我的表叔,原來與我家是鄰居。聽他這么說,我很不好意思,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雄叔見我一臉茫然,連忙說道:“你還記得那年我到你家借煤油燈的事嗎?”經他這么一提,我終于想起幾十年前的一件往事。
那時,我還在念初中,每天放學從幾里路外的學校走回家,到家已經是傍晚時分。一天,我剛到家門口,就碰到雄叔來我家,說是要借煤油燈照明。母親在廚房里忙著做飯,知道我回來了,便大聲說:“志宇,你把那盞大號煤油燈拿給雄叔。”末了,還笑著補了一句:“記得把煤油倒出來啊。”
我飛快地去堂屋取煤油燈,心里卻不禁犯起了嘀咕:為什么要把油倒出來?母親平時對街坊四鄰都十分關照,盡管那時煤油十分珍貴,但是按照母親的性格,是斷然不會這樣做的。
在那個昏暗的小房間里,我猶豫了許久,最終決定“叛逆"一回。我把大號煤油燈旋開,再把煤油瓶打開,往燈里加滿煤油,才把它遞給了雄叔。雄叔接過燈,不由得一愣,認真地看了我一眼后,才轉身離開。
吃晚飯時,母親看似不經意地問我:“你把煤油倒出來了嗎?”我有點心虛,小聲答道:“沒有?!蹦赣H果然沒有惱我,朗聲笑道:“哈哈,不錯不錯,還算懂事。”這時,我才知道母親是在故意考驗我。
那天晚上,我們四兄妹各執(zhí)一盞墨水瓶做的煤油燈勉強完成作業(yè)?;椟S的煤油燈一晃一晃的,像是在立定跳遠前擺動臂膀卻始終沒有跳出去的運動員。不知為何,我腦海中不禁想到了雄叔,想到那盞在黑暗中散發(fā)著螢火之光的煤油燈。火光雖然微弱,卻仍能驅散黑暗,指引人們前行的道路。想到這里,我的心頭忽然一陣溫暖。
時光荏苒,我被一個叫時間的怪物趕著向前跑,這件兒時的小事很快就湮沒在我的記憶之中。可想不到雄叔還記得。
拜完年回家,我給年近80歲的老父親說起這件事。父親默默地從書柜中抽出雄叔前幾年寫的一本回憶錄,翻到某一頁,遞到我的面前,只見上面這樣寫道:“我家土磚房在碗丘,離新屋地基有幾百米的上坡路。有一天準備晚上擔磚,當時沒電,我只能在沿途擺上煤油燈照明。自己家的煤油燈不夠,我便到秀蘭表嫂(我母親)家借煤油燈。秀蘭表嫂笑著對志宇說:‘把燈里的油倒出來借給雄叔。想不到,志宇并沒把他母親的話當真,反而給燈加滿油,再遞給我。那時煤油每斤要3角6分錢,相當于成人一天的工資。小小年紀的志宇讓我很感動。我經常以此來教育我的孩子,要他們向志宇哥學習,做人一定要善良!”
現在的我,依然深信善有善報,平日積累的善良,一定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回報在自己和自己所關心的人身上。不管是曾經布施出去的硬幣,還是隨手幫忙的開門,亦或者樂于助人而不求回報的善良秉性,終究,會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