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霞,張志芳,王春平
(1.安陽市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河南 安陽 455000;2.北京火箭軍總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中國 北京 100088)
糖尿病腎?。―N)是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在長期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中,DN 的發(fā)病率可顯著上升[1,2]。分子標志物能夠在DN 的診療過程中發(fā)揮作用,其能夠為代謝系統(tǒng)疾病或者微血管并發(fā)癥的病情評估提供參考。白介素-18 (IL-18)是白細胞介素家族成員,其能夠通過影響到炎癥反應(yīng)的激活,提高機體免疫性因子的紊亂程度,最終促進腎臟基底膜組織的損傷[3];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是趨化相關(guān)因子,其對于下游趨化因子的富集作用,能夠顯著加劇腎臟濾過膜的損害[4]。為了揭示 IL-18 和 MCP-1 的表達與 DN 患者的病情關(guān)系,從而為臨床上DN 的診療提供參考,本次研究選擇了2017 年9 月-2018 年12 月在我院治療的2 型糖尿病患者180 例,探討了IL-18和MCP-1 的表達與DN 的病情關(guān)系。
1.1 一般資料 2017 年 9 月-2018 年 12 月在我院治療的2 型糖尿病患者180 例,根據(jù)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RE)分為 3 組,正常蛋白尿組(UARE <30mg/24h)共 60 例,其中男 30 例,女 30 例,年齡41~73 歲,平均 52.13±4.79 歲;微量蛋白尿組(UARE在 30~300mg/24h)共 60 例,男 33 例、女 27 例,年齡 41~73 歲,平均 52.06±4.82 歲。大量蛋白尿組(UARE>300 mg/24h)共 60 例,男 31 例、女 29 例,年齡 41~73 歲,平均 51.96±4.80 歲。病 2 型糖尿病患者納入標準:⑴2 型糖尿病診斷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內(nèi)分泌學分會制定的標準[5];⑵檢測前未使用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物等;⑶受試者知情同意。2 型糖尿病腎病患者納入標準:⑴尿蛋白排 泄率>30 mg/24 h,其他同上。兩組患者的排除標準:⑴合并有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狀腺疾病等其他疾病;⑵患有糖尿病酮癥、糖尿病酸中毒等并發(fā)癥患者;⑶高血壓腎病,腎結(jié)石。同時選取健康志愿者60 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32 例,女性28 例,年齡41~73歲,平均年齡51.79±4.79 歲。各組受試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實驗方法 采用外周靜脈血 3~5ml,4500r/min,6cm 半徑,離心10min 后,取上清采用邁瑞醫(yī)療生產(chǎn)的邁瑞 BS-600 分析儀進行 Scr、BUN 及 HbA1c水平檢測,全自動生化檢測試劑盒Biotic 購自華美生物公司;采用 ELISA 法進行 IL-18、MCP-1 的檢測,BioTek 酶標儀購自美國伯騰儀器有限公司,試劑盒由美國R&D 公司生產(chǎn),操作參照相應(yīng)說明書。同時收集患者晨尿 5ml 進行 IL-18、MCP-1 的檢測,操作同上。所有檢測均進行3 次,并取均值作為最終結(jié)果。選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患者HbA1c 水平。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19.0 軟件,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多組間比較使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 檢驗; 計數(shù)資料比較使用χ2檢驗。檢驗水準 α=0.05。
2.1 各組患者血清內(nèi)IL-18、MCP-1 水平檢測 對各組患者血清中的IL-18、MCP-1 水平檢測,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的IL-18、MCP-1 水平表達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同時糖尿病腎病越嚴重,其血清中的IL-18、MCP-1 水平越高(P<0.05),見表1。
表1 各組患者血清IL-18、MCP-1 水平比較
2.2 各組患者尿液內(nèi)IL-18、MCP-1 水平檢測 對各組患者尿液中的IL-18、MCP-1 水平檢測, 發(fā)現(xiàn)與血清內(nèi)表達有相同的結(jié)論。糖尿病患者的IL-18、MCP-1 水平表達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同時糖尿病腎病越嚴重, 其尿液中的IL-18、MCP-1 水平越高(P<0.05),見表2。
表2 各組患者血清IL-18、MCP-1 水平比較
2.3 各組患者的腎功能相關(guān)指標比較 對各組患者腎功能指標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表達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同時糖尿病腎病越嚴重, 其血清中的 Scr、BUN 及 HbA1c水平越高 (P<0.05),見表3。
2.3 糖尿病腎病與IL-18、MCP-1 回歸分析 以有無糖尿病腎病為應(yīng)變量,有糖尿病腎病值為1,無糖尿病腎病賦值為0, 以IL-18 和MCP-1 為自變量,進行 Logistic 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IL-18 和MCP-1與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有關(guān)。見表4。
表3 各組患者腎功能相關(guān)水平比較
表4 糖尿病腎病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DN 導致的糖尿病患者腎功能衰竭的比例正逐年上升,并且其導致的終末期腎衰竭的發(fā)病風險也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6]。而DN 病情評估則可為臨床上DN 的免疫治療、 激素治療提供有效參考,這將提高早期臨床干預(yù)介入的可能性,從而為DN 患者遠期腎功能的改善提供契機[7,8]。尿蛋白或者24 小時尿蛋白定量是DN 病情評估傳統(tǒng)指標,可有效提示患者腎功能損傷程度及腎小球濾過膜的損傷情況,但尿蛋白定量受患者飲食攝入習慣、機體代謝消耗的影響,其并不具有早期的預(yù)測價值[9,10]。IL-18 和MCP-1 等血清標志物能夠在腎臟損傷的早期即可發(fā)生顯著的改變,通過檢測外周血中相關(guān)分子標志物,能夠為臨床上DN 的診療提供新型的輔助參考指標。
IL-18 是白細胞介素相關(guān)家族成員,其能夠干預(yù)到中性粒細胞的富集過程,同時還能夠影響到中性粒細胞酶的激活,加劇其對于濾過膜電荷屏障的破壞。IL-18 對于抗原提呈細胞或者樹突狀T 淋巴細胞的調(diào)控作用,能夠加劇自然殺傷性T 淋巴細胞的激活,促進其對于自身組織的吞噬[11];MCP-1 是趨化調(diào)控因子,其對于單核細胞的趨化調(diào)控作用,能夠誘導單核細胞的浸潤,加劇其對于腎小球基底膜組織的損傷[12,13]。迄今為止有部分研究者探討了MCP-1 在DN 患者中的表達情況,認為MCP-1能夠影響到DN 患者晚期腎功能水平[14],但對于不同蛋白尿水平DN 患者中IL-18 和MCP-1 的具體探討不足。
在糖尿病腎病患者中,其血清中IL-18 和MCP-1 的表達濃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統(tǒng)計學差異顯著,表明IL-18 和MCP-1 在DN 的病情進展中具有一定的影響。IL-18 和MCP-1 對于DN 的病情影響,主要在于IL-18 和MCP-1 能夠影響到炎癥信號通路的激活,促進了腎臟濾過膜電荷屏障和生理屏障的破壞,從而導致尿蛋白的漏出。特別是MCP-1 的上升對于單核細胞或者巨噬細胞的誘導激活,能夠加劇氧化還原酶的釋放,從而導致濾過膜足細胞的凋亡,導致濾過膜孔隙的增大。在其他的相關(guān)研究中,也可以發(fā)現(xiàn)IL-18 的表達上升,如趙延香等[15]研究者認為,在DN 患者中,血清IL-18 的表達濃度可隨著糖尿病并發(fā)癥的增加而上升,特別是在下肢微血管病變或者腎臟微血管病變的患者中,IL-18 表達濃度的上升更為顯著。在DN 患者的尿液中, 同樣可以發(fā)現(xiàn)IL-18 和MCP-1 的表達上升趨勢,特別是在尿蛋白較為嚴重、 整體病情加重的DN 患者中,尿液中IL-18 和MCP-1 的表達上升更為顯著。尿蛋白或者病情的加重對于IL-18 和MCP-1 的影響, 主要由于尿蛋白的滲出能夠加劇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的惡化,誘導腎小管或者集合管的損傷,從而導致IL-18 和MCP-1 的滲出增加。糖尿病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明顯上升,高于對照組,并且糖尿病腎病越嚴重,其血清中的Scr、BUN 及HbA1c 水平越高,這主要由于長期血糖紊亂導致的腎功能的損害有關(guān)。危險因素分析可見,IL-18 和 MCP-1 與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有關(guān), 進一步提示了IL-18 和MCP-1 的表達與DN 患者的病情危險關(guān)系。臨床上對于IL-18 和MCP-1 表達濃度較高的患者,應(yīng)警惕其發(fā)生DN 的可能。
綜上所述,糖尿病腎病患者存在明顯的IL-18和 MCP-1 異常表達情況,IL-18 和 MCP-1 或可成為糖尿病腎病早期篩查新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