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敏,高嵐
(1.河南省濮陽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河南 濮陽 457000; 2.河南省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河南 鄭州 450000)
腦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主要因腦血管因素致使腦組織損傷而引起,研究指出,在中國VD 的發(fā)病率為1.1%~3.0%,且呈現(xiàn)出逐漸升高趨勢[1]。早期明確該病發(fā)病機制并據(jù)此進行針對性干預有利于延緩病程進展,提升患者生活質(zhì)量。有關(guān)研究發(fā)現(xiàn),血管內(nèi)皮損傷、炎癥反應于癡呆發(fā)生、發(fā)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3]。一氧化氮(NO)屬血管內(nèi)皮活性物質(zhì),含量與血管內(nèi)皮功能狀況密切相關(guān)??扇苄约毎g黏附分子-1(sICAM-1)為內(nèi)皮細胞遭受刺激時釋放的炎性因子,可反映炎癥反應狀況,且與腦損傷密切相關(guān)[4]。核苷酸結(jié)合寡聚化結(jié)構(gòu)域樣受體蛋白3(NLRP3)屬人體內(nèi)重要蛋白質(zhì),含量與機體炎癥反應有關(guān)[5]。但目前臨床關(guān)于 VD 患者血清 NO、sICAM-1、NLRP3 含量及其與患者病情、預后關(guān)系的研究報道尚較為鮮見,本研究對其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7 年 10 月-2019 年 10 月我院94 例VD 患者為病例組,同期94 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納入標準:⑴病例組符合《神經(jīng)病學》[6]中VD 有關(guān)診斷標準,存在腦血管病變證據(jù),病情穩(wěn)定,MMSE 評分≤24 分; ⑵對照組為健康體檢者;⑶2 組文化程度均在中學及以上,知曉本研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⑴合并嚴重抑郁癥;⑵存在明顯自殘或自殺傾向;⑶合并肝、肺、腎等臟器功能嚴重障礙; ⑷合并惡性腫瘤、 急慢性感染;⑸合并其他影響血管內(nèi)皮功能、炎癥因子指標表達疾??; ⑹因其他非腦血管原因?qū)е抡J知功能障礙。其中病例組男 51 例,女 43 例;年齡 47~84歲,平均 62.90±7.06 歲;病程 3~12 年,平均 6.19±1.25 年;吸煙 25 例,飲酒 22 例,肥胖 13 例;合并高脂血癥32 例,糖尿病20 例,冠心病21 例,高血壓 44 例; 簡易精神狀態(tài)量表 (MMSE) 評分 6~24分,平均 13.28±4.19 分。對照組男 49 例,女 45 例;年齡 47~83 歲,平均 63.47±6.82 歲;吸煙 22 例,飲酒 20 例,肥胖 12 例。2 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與吸煙、飲酒、肥胖人數(shù)比例等)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1.2 方法 采集所有受試者5ml 清晨空腹(禁食12 h)靜脈血樣,3000r/min 離心 10 min 取血清,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NO、sICAM-1、NLRP3 含量,檢測試劑盒均購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關(guān)操作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3 觀察指標 ⑴病例組、 對照組血清 NO、sICAM-1、NLRP3 含量。⑵病例組不同病情評分(MMSE)患者血清各指標含量,病情程度應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評價,分值范圍 0~30 分,分值越高認知功能越好。⑶血清各指標與VD 患者MMSE 評分關(guān)聯(lián)性。⑷出院后對病例組患者采取6個月隨訪,參考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標準評估患者預后狀況,總分100 分,分值越高預后狀況越好,ADL 評分 61~99 為Ⅰ級(輕度)預后功能障礙,41~60 分為Ⅱ級(中度)預后功能障礙,≤40為Ⅲ級(重度)預后功能障礙[7];對比病例組不同預后患者一般資料與血清各指標含量。⑸觀察VD 患者預后功能障礙分級Ⅲ級的有關(guān)影響因素。⑹分析血清各指標對VD 患者預后功能障礙分級Ⅲ級預測意義。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研究數(shù)據(jù)應用SPSS22.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多組間比較應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q 檢驗,兩組間比較應用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相關(guān)性應用Pearson 相關(guān)分析; 影響因素應用Logistic 回歸分析;預測價值應用ROC 曲線分析,獲得曲線下面積(AUC)、置信區(qū)間、特異度、敏感度與截斷值,不同預測方案間AUC 比較應用DeLong 檢驗,聯(lián)合診斷采取Logistic 二元回歸擬合,返回預測概率logit(p),將其作為獨立檢驗變量;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 組血清 NO、sICAM-1、NLRP3 含量 病例組血清 NO 含量低于對照組,sICAM-1、NLRP3 含量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 組血清 NO、sICAM-1、NLRP3 含量對比(±s)
表1 2 組血清 NO、sICAM-1、NLRP3 含量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病例組對照組94 94 t P NO(μmol/L) sICAM-1(ng/L)49.58±7.26 94.23±13.48 28.274<0.001 432.37±108.69 319.56±93.74 7.620<0.001 NLRP3 相對表達量8.13±1.04 1.07±0.21 64.515<0.001
2.2 病例組不同病情評分患者血清各指標水平依據(jù)病例組MMSE 評分情況,將患者分為MMSE評分<10 分、處于 10~19 分、處于 20~24 分 3 類患者。經(jīng)檢驗顯示,隨患者MMSE 評分降低其血清NO 含量逐漸降低,sICAM-1、NLRP3 含量逐漸增高(P<0.05)。見表2。
表2 病例組不同病情評分患者血清各指標水平對比(±s)
表2 病例組不同病情評分患者血清各指標水平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20~24 分10~19 分<10 分24 41 29 F P NO(μmol/L) sICAM-1(ng/L)64.95±8.02 47.53±7.19 39.76±6.30 84.373<0.001 350.52±102.94 428.03±106.12 506.24±114.76 13.690<0.001 NLRP3 相對表達量5.63±0.96 8.07±1.04 10.28±1.35 11.967<0.001
2.3 血清各指標與 VD 患者 MMSE 評分關(guān)系Pearson 相關(guān)性分析可知,VD 患者血清 NO (r=0.607、P<0.001)含量與 MMSE 評分呈顯著正相關(guān),sICAM-1(r=-0.763、P<0.001)、NLRP3(r=-0.611、P<0.001)含量與MMSE 評分呈顯著負相關(guān)。見圖1。
圖1 血清各指標與VD患者MMSE評分關(guān)系
2.4 病例組不同預后患者一般資料與血清各指標水平 經(jīng)隨訪,無脫落病例。病例組不同預后患者年齡、性別、吸煙、飲酒、肥胖人數(shù)比例、合并癥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預后功能障礙分級Ⅲ級患者MMSE 評分與血清NO 含量低于預后功能障礙分級Ⅰ~Ⅱ級,sICAM-1、NLRP3 含量高于預后功能障礙分級Ⅰ~Ⅱ級 (P<0.05)。見表3。
2.5 VD 患者預后功能障礙分級Ⅲ級的有關(guān)影響因素分析 以VD 患者預后功能障礙分級是否為Ⅲ級作為因變量,患者一般資料、血清NO、sICAM-1、NLRP3 為自變量,采取 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MMSE 評分、血清NO 為VD 患者預后功能障礙分級Ⅲ級重要保護因素,血清sICAM-1、NLRP3 為VD 患者預后功能障礙分級Ⅲ級重要危險因素(P<0.05)。見表4。
表3 病例組不同預后患者一般資料與血清各指標水平對比
表4 VD患者預后功能障礙分級Ⅲ級的有關(guān)影響因素分析
2.6 血清各指標對VD 患者預后功能障礙分級Ⅲ級預測意義 血清NO、sICAM-1、NLRP3 聯(lián)合預測VD 患者預后功能障礙分級Ⅲ級AUC 高于單一指標預測,聯(lián)合預測時特異度為90.67%、 敏感度為73.68%。見表5、圖2。
圖2 血清各指標對VD患者預后功能障礙分級Ⅲ級預測ROC
VD 發(fā)病機制較復雜,但近期研究認為可能與機體炎癥反應、 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等相互作用具有密切關(guān)系[8,9]。NO 為可調(diào)節(jié)血管源性舒張因子,能起到促進血管舒張、抑制炎癥產(chǎn)生等作用[10]。本研究發(fā)現(xiàn),VD 患者血清NO 水平偏低,且與患者MMSE 評分呈正相關(guān)。提示血清NO 在VD 發(fā)病及病情進展中具有重要作用。VD 患者常會出現(xiàn)腦白質(zhì)病變,致使血液循環(huán)內(nèi)非對稱二甲基精氨酸水平增高,降低腦動脈NO 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造成血管僵硬度提高,NO 水平降低。有關(guān)研究也報道,VD 患者NO 出現(xiàn)生成與釋放障礙或者活性降低時,會造成血管收縮與血壓增高[11]。而研究證實,高血壓為腦血管疾病產(chǎn)生認知功能障礙的重要危險因素[12]。本研究發(fā)現(xiàn),預后功能障礙分級Ⅲ級VD患者血清NO 含量偏低,且回歸分析仍顯示,血清NO 為VD 患者預后功能障礙分級Ⅲ級重要保護因素。表明血清NO 含量與VD 患者預后有關(guān),通過測定其含量可能為患者預后預測提供一定參考。
表5 血清各指標對VD患者預后功能障礙分級Ⅲ級預測意義
sICAM-1 含量高低可反映內(nèi)皮細胞活化與損傷狀況,張琳等[13]研究報道,sICAM-1 可介導氧化應激反應,降低活性氮利用度,致使血管內(nèi)皮細胞再生能力受損,從而造成腦內(nèi)循環(huán)障礙與腦灌注損傷。本研究發(fā)現(xiàn),VD 患者血清sICAM-1 含量增高,且增高程度與患者認知功能受損程度、預后有關(guān)。分析機制可能為ICAM-1 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一員,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下,處于低表達狀態(tài),當機體出現(xiàn)炎癥反應或內(nèi)皮細胞受損時,其可由內(nèi)皮細胞釋放并侵入血液循環(huán),致使組織ICAM-1 與血清 sICAM-1 含量增高。同時,血清 sICAM-1 含量越高,機體炎癥因子水平越高,斑塊穩(wěn)定性越差,可能會加劇腦血管病病情與發(fā)作頻率,加重認知功能損傷,影響患者預后[14]。
NLRP3 為NLRP3 基因所編碼蛋白質(zhì),本研究發(fā)現(xiàn),VD 患者血清NLRP3 水平明顯增高,且與患者認知功能損傷程度、 預后有關(guān)。推測原因在于NLRP3 可和半胱天冬酶及凋亡相關(guān)微粒蛋白一同組成NLRP3 炎癥小體,促進促炎蛋白酶活化,提高C 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 等多種炎性因子水平,經(jīng)由相關(guān)信號通路介導炎癥瀑布反應,進而加重局部炎癥反應,引起神經(jīng)細胞凋亡,致使VD 發(fā)病及病情進展,影響預后狀況[15]。本研究繪制ROC 曲線發(fā)現(xiàn),采用血清NO、sICAM-1、NLRP3 聯(lián)合預測VD 患者預后功能障礙分級Ⅲ級的AUC 高于單一指標。提示應用血清各指標聯(lián)合預測可為VD 患者預后預測提供更多參考信息,提高預測效能。
綜上所述,VD 患者血清 NO、sICAM-1、NLRP3表達與患者病情、預后有關(guān),可為臨床診治提供一定參考。參考文獻
目前,國內(nèi)外對湖泊沉積物污染狀況的評價尚缺乏統(tǒng)一的評價方法和標準,本研究采用綜合污染指數(shù)法和有機污染指數(shù)法評價洞庭湖表層沉積物的污染狀況,這兩種方法常被用于湖泊沉積物污染評價研究。
[1]張洪柱,陳寧,舒松,等.血管性癡呆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D-二聚體水平與病情程度的相關(guān)性研究[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9,29(13):1570-1572.
[2]Stephan B C M,Harrison S L,Keage H A D,et al.Cardiovascular Disease,the Nitric Oxide Pathway and Risk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J].Curr Cardiol Rep,2017,19(9):87.
[3]Liu QQ,Zhong D,Zhang X,et al.IL-10 targets Th1/Th2 balance in vascular dementia [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8,22(17):5614-5619.
[4]于海娜,劉永丹,李艷華.腦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1、 信號傳導及轉(zhuǎn)錄激活子-4 和腫瘤壞死因子-α 水平及臨床意義[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9,22(2):196-199.
[5]劉國榮,潘曉華,劉秀珍,等.炎癥小體NLRP3 相關(guān)炎癥因子IL-1β、IL-18 與腦小血管病相關(guān)性研究[J].腦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9,27(3):153-157.
[6]賈建平,陳生弟.神經(jīng)病學[M].第 7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17-222.
[8]汪東良,王錦華,韓威威,等.血清學標志物 Aβ1-42、sICAM-1、VILIP-1 對腦梗死后血管性癡呆的預測價值[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9,17(2):225-229.
[9]AlajbegovicS,Lepara O,Hadzovic-Dzuvo A,et al.Serum homocystein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probable vascular dementia[J].Med Glas,20 17,14(2):257-261.
[10]馬巧亞,王輝,陳松盛,等.老年血管性癡呆病人內(nèi)皮功能、抗氧化指標、Hcy、HIF-1α、VitB12 及葉酸水平分析[J].實用老年醫(yī)學,20 19,33(8):761-763.
[11]張孟,隋曉琳,張春燕.地黃導痰湯制劑對血管性癡呆患者血清NO、ET-1、SOD 及 MDA 的影響[J].中醫(yī)藥導報,2017,23(20):87-89.
[12]楊翠,樊凡,王慶松.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急性高血壓反應與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guān)性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8,20(10):1023-1026.
[13]張琳,王超,王紅,等.皮質(zhì)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其與認知功能損害的關(guān)系[J].廣西醫(yī)學,2019,41(16):2013-2016,2021.
[14]周興盛,高山,王京娥,等.伴認知功能障礙腦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 水平與認知功能損害的關(guān)系[J].廣西醫(yī)學,2019,41(17):2171-2173,2190.
[15]馬娜,劉遠洪,梁金花,等.血管性癡呆患者血清 IGF-1、Lp-PLA2、NLRP3 的變化及與細胞因子的相關(guān)性研究[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8,36(4):585-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