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國華
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去敬亭山,純粹是詩仙李白那首《獨坐敬亭山》不朽詩章的引領。
正因為那位“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的大唐詩仙,我們一行在安徽馬鞍山采石磯青蓮祠、當涂青山李白墓,憑吊詩仙飄逸的詩魂,又沿著馬蕪、蕪宣高速,一路追尋詩仙的遺跡,驅(qū)車來到了宣城的敬亭山,去傾聽一代詩仙與青山相看的千古絕唱。
穿過兩重山門坊,迎面一尊李白的塑像,腰系佩劍,昂首而立,一派“仗劍去國”、飄然欲仙的詩仙形象。我暗自納悶:這位“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詩仙,平生見慣了西岳崢嶸、峨眉山月、廬山瀑布、巫山云雨,為何在晚年對敬亭山情有獨鐘,多次登臨,把一顆漂泊、孤寂的心靈,托付給這座江南小山撫慰?
一路默誦詩仙的詩歌,拾級而上。兩旁茶田翠綠,竹林幽深。放眼望去,層巒疊翠,林壑幽美,置身其間,如入畫境,令人心曠神怡。敬亭山屬黃山余脈,山并不高,主峰海拔僅三百一十七米,卻如一位多情溫潤的江南女子,小鳥依人,別有風姿。
應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一度在宣城任太守的南齊山水詩人謝朓,慧眼識珠地意外發(fā)現(xiàn)了這座秀水環(huán)繞中的敬亭山,于是筑樓賦詩,“茲山亙百里,合沓與云齊”“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清新流麗的詩句,連同敬亭山名不翼而飛。大唐詩仙李白在敬亭山的獨坐與結(jié)廬,臨風吟唱,“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我家敬亭下,輒繼謝公作”,更為敬亭山增添了流光溢彩的厚重一筆。
本就青山綠水的敬亭山,恰似一幅清新靚麗的山水畫卷,經(jīng)過謝朓、李白這兩位大詩人的登高吟唱,一下子聲名鵲起。歷代文人雅士紛至沓來,追尋詩人的足跡,登臨敬亭山揮毫潑墨、吟詩作畫,敬亭山飄逸在濃濃的詩韻墨香之中,成為“吟無虛日”的江南詩山。令擁有“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知識版權的劉禹錫,也不得不吟詩驚嘆:“宣城謝朓一首詩,遂使聲名齊五岳?!?/p>
沿山而上,一路詩意撲面。一塊塊精選歷代吟詠敬亭山詩詞的詩碑石,錯落有致地裝點在竹林茶園之中,古樸的詩碑造型,雋永的經(jīng)典詩詞,精湛的書法藝術,格外引人注目,惹得游人紛紛上前攝影留念。一路細讀,一路品味,一路覓景,似乎穿行在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長廊中。走累了,歇一下,便在山徑一旁的游客休息椅上坐一會兒。一張張設計別致的休息椅,在類似茶幾的椅腳上,雕刻了一首首精選的詩詞,恰似打開的一本本詩書。
敬亭山是一座盛載詩意的山,是一座噴發(fā)詩情的山。自謝朓、李白相繼賦詩后,一道靚麗的文化風景線,綿延不絕,貫穿古今。唐宋至晚清,三百多位詩人、書畫名家,如唐之白居易、杜牧,宋之歐陽修、黃庭堅,垂青敬亭山,留下了上千篇蔚為大觀的詩詞歌賦。這些,既是敬亭山豐厚的藝術瑰寶,也是絕妙的宣傳名片。
茂林修竹中,兀立著一座太白獨坐樓,這是為紀念李白在此獨坐而建。無疑,傳誦千古的李白那首《獨坐敬亭山》,是敬亭山最好的一張文化名片。佇立樓前,默誦詩仙詩句,感悟詩仙當年與敬亭山相知相守、不離不棄、物我兩忘的心境。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在詩仙的眼中,敬亭山是患難相交的朋友,是彼此傾情的知己,是疲憊身軀的釋放,是飄泊心靈的慰藉,是孤寂靈魂的安息。相看無語,悄然靜對,它只屬于李白。一代詩仙飄逸的詩魂,才能在敬亭山上安靜、安穩(wěn)地安放。
一個飄逸的詩仙,造就了一座靈動的詩山。山有性,詩有韻,只有當山之性與詩之韻美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品味到敬亭山與眾不同的詩山風韻。
一直以為“云霞明滅或可睹”的天姥山,不過是詩仙李白寄詩抒懷的一個詩境與意象。故而當驢友約我去天姥山戶外徒步時,我才明白,世間果真有此山。于是,帶著疑問與向往,開啟了我的“尋夢天姥”之旅。
車入儒岙,一路景致漸入佳景。遠眺天姥,山間云霧飄渺,若隱若現(xiàn),頗有幾分仙山味道。近觀兩側(cè),青山疊翠,山嵐纏繞,如夢如幻,仿佛置身世外仙境?!澳_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我追隨著詩仙李白夢中足跡,從班竹村青云梯登山道出發(fā),徒步向主峰挺進。
這道登山道,人稱“謝公道”。當年號稱南朝山水詩鼻祖的謝靈運貶為永嘉太守后,便寄情山水,肆意游遨,于探幽尋秘間發(fā)現(xiàn)了這座披著神秘色彩的天姥山?!斑B巖覺路塞,密竹使徑迷”,詩人太守便從始寧南山伐木開道,越天姥山,直通永嘉。綠嶂巍峙、峰巒高聳的天姥山,觸動了這位山水詩人的詩意靈感,“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白云抱幽石,綠筱媚清漣”,一時佳句名篇迭出。從此,天姥山名聞天下。
沿著謝公道繼續(xù)攀行。我四處尋找李白“夢游”痕跡,也許此時登山的每一步,都能踩到古代圣賢的足跡?!耙蛔炖焉剑氩俊度圃姟?!”《全唐詩》收錄了兩千余位唐代詩人,竟有四百五十多位詩人,撫剡溪之清流,望天姥之雄奇,留下了洋洋大觀的一千五百多首詠頌天姥山的詩篇。一道彎曲陡峭的謝公道,留下了多少文人騷客的竹杖芒履。
天姥山是古代文人雅士心目中的圣山。剡溪潺潺,流淌了多少詩情靈感;天姥巍巍,滋育了幾許豪邁情懷。那位“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的李白,早年“東涉溟?!睍r,曾追隨謝靈運的足跡,暢游過天姥山,寫下《別儲邕之剡中》詩篇,留有“借問剡中道,東南指越鄉(xiāng)”詩句。四十六歲時的李白居東魯,仍魂牽夢繞天姥山,竟夢游了一番,夢醒后乘著余興,寫下了氣勢恢宏的千古杰作《夢游天姥吟留別》?!疤炖堰B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雄奇豪邁的詩篇,奔放飄逸的情懷,使這座詩仙夢之歌之的仙山,愈加名揚四海。
我默誦著李白的詩句,尋夢前行。此時,拐進了一個石門,頓覺水氣霏霏,雷聲隆隆。抬眼看去,只見前方數(shù)十米高的峭壁上,噴瀉出一簾雄壯奇?zhèn)サ钠俨迹鋭萑缛f馬奔騰,其聲如熊咆龍吟。莫非這就是李白詩中“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的壯觀?
一路巒嶂重重,溪澗潺潺,林深壑幽,確是一個寄情山水、放逐心靈的好地方。難怪謝靈運貶官失意后會留戀此處,寄情于此:仕途失意,人生不得志,一方清寧山水,能慰藉他疲憊的心靈。雄奇高峻的天姥山,賦予了他清新的詩風與洶涌的才思,他山水詩創(chuàng)作的黃金期,恰恰是貶任永嘉的短短一年內(nèi)。曾經(jīng)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在被唐玄宗“賜金還山”后,“濟蒼生”“安社稷”的夢想終成破滅,只好寄情山水,夢想忘卻內(nèi)心的痛苦。“夢游”不過是他尋求精神慰藉、尋找精神家園的一個幻景。“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用醒”,李白也只有在縱情美酒與怡情山水中,忘卻現(xiàn)實中的煩惱。
我獨自佇立天姥山崖邊,靜心地吸納圣山中的清新空氣,用詩情來滌蕩自己的心靈。“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一二”,人生在世,又豈能事事如意?得與失,進與退,成與敗,榮與辱,不過是天姥山上的過眼云煙。
最美的風景在心中,最好的風景是心態(tài)。就像那位佯狂的詩仙,應召入京前,得意處醉酒高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賜金還山后,失意處也不忘豪情迸發(fā):“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大氣磅礴的詩作高度,造就了天姥山高山仰止的人文高度。
總想在一個桃花爛漫的季節(jié),乘一葉畫舫,泛舟桃花潭,看那里灼灼其華的十里桃花,訪那家杏簾招飲的萬家酒店,再聽一聽擺渡艄公百講不厭的汪倫情誼。
可是還是去晚了些,我去時,桃花潭的“十里桃花”已經(jīng)謝了?!疤一魉惾蝗ァ?,那片片碎落的花瓣,早已隨風飄落在潭中,我心底無端泛起絲絲悵然若失的漣漪。
春風,溫暖了失落的心情,我信步桃花潭畔。桃花潭是青弋江迤邐流來,穿越青峰秀嶺,水勢縈回,造成了一汪清幽的深潭。潭邊岸石層巖臨潭峙立,遠處青山隱隱綽綽??v目遠望,那潭水碧如玉,綠如茵,泛著漾漾微波,就像綠絲綢上被風吹皺的細紋,光滑鮮嫩。一條小渡船緩緩搖進眼簾,恰如給恬靜的桃花潭增添了明媚與靈動的亮色。
“要是早來幾日該多好啊!”我望潭興嘆。三月的桃花潭,是浪漫誘惑的一幅畫,是撥動心弦的一首詩。試想,一潭春水,兩岸桃花,桃紅綿延了十里,映紅了潭水,映紅了游人,如夢如幻,如詩如畫。倘若李白置身其間,定會舉杯高吟:“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p>
可是李白也沒有那樣幸運,沒有看到桃花燦爛如霞的景色。當年,曠達灑脫的涇縣豪士汪倫,是詩仙李白的“鐵桿粉絲”,久慕詩仙詩名,得知李白將來涇縣,忙修書相邀:“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白,禁得住“天子呼來不上船”的宣召,卻禁不住“十里桃花”與“萬家酒店”的誘惑,欣然而至。一連幾天,汪倫在“池館清且幽”的“汪氏別業(yè)”中,好酒好菜地款待李白。盡管他們永夜飲酒歡歌,又有吳覦起舞助興,但李白執(zhí)意要看云霞浮動的“十里桃花”,去杏簾飄拂的“萬家酒店”。汪倫只好實話相告:“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萬家酒店。”
李白聽了哈哈大笑,舉杯與汪倫一飲而盡。汪倫的美麗謊言也在這一笑一杯之中得以釋懷。李白不但沒有生汪倫的氣,反而被他睿智、豪爽和誠意相邀所感動。汪倫的熱情、好客,就是李白眼中的“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之后,李白在汪倫的陪同下,游覽桃花潭,走進萬家酒店,置酒暢飲,吟詩作賦,寫下了《過汪氏別業(yè)》等數(shù)十首詩歌。一代詩仙與一個默默無聞的鐵桿粉絲情深意篤,成了至交好友。
我包了一條小渡船,悠閑地穿梭在潭中。擺渡的船家依然堅守古老的傳統(tǒng),竹篙撐水,木櫓搖船。古樸搖櫓的“咿呀”聲,將我的思緒一下?lián)u到了千年之前的那個大唐?;秀遍g,李白長衣飄飄,卓立船頭,依依不舍,揮手告別。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汪倫率領鄉(xiāng)親前來踏歌送行。他們身穿節(jié)日盛裝,手牽著手地在岸上邊歌邊舞,嘹亮的歌聲和整齊的踏步聲此起彼伏,在桃花潭中久久回蕩……面對如此深厚的友情,李白感慨萬千,激動不已。情之所至,一首七絕脫口而出: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從此,安徽涇縣的桃花潭,正因有了這首千古絕唱的《贈汪倫》而名揚四海,也成了桃花潭景區(qū)最好的宣傳廣告詞。
當年汪倫踏歌送行的地方,后人修建了一座踏歌岸閣。登上此閣,憑欄眺望,遠處潭光山色、云卷云舒,近處粉墻黛瓦、綠原平疇,那翠巒綠嶂間徐徐氤氳的浮嵐,也氤氳著我恬靜飄逸的心。
潭對岸便是萬村老街,據(jù)說汪倫的墓仍完整地保存?!疤一ㄌ端钋С?,不及汪倫送我情”,桃花潭水縱然再深也是有底的,而汪倫對李白的情誼是無法用尺來丈量。悠然不盡的桃花潭水,蕩漾著人間最珍貴的友情。
艄公悠然地將渡船搖入對岸。徜徉古風猶存的萬村老街,我在尋覓那家杏簾招展的萬家酒店,今晚一定要倚壚呼酒,舉杯邀月,在這萬家酒店與時空對飲,品一品那飄逸千年的詩韻酒香。
(本文圖片來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