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強,王先正,姜艷紅
(1.海南省腫瘤醫(yī)院中醫(yī)科,海南 ???570311;2.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檢驗科,河南 鄭州 450008)
肝癌即為“肝臟惡性腫瘤”,主要包括原發(fā)性與繼發(fā)性兩種類型,其中前者最常見?;颊叱霈F(xiàn)合并癥、治療對機體產(chǎn)生的損傷以及病情進展等方面的因素,均可加重疾病癥狀,對肝功能產(chǎn)生損傷,嚴重威脅了患者生命安全[1-2]。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陽性肝癌是一種傳染性與復制性非常強的肝癌,隨著病毒不斷復制,合并肝硬化、肝腹水等并發(fā)癥的風險顯著升高[3]。大部分HBeAg陽性肝癌患者機體之中均含有程度不同的免疫抑制反應存在,提高HBeAg陽性肝癌患者免疫水平,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預后狀況[4-5]。本研究選擇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入住我院的96例HBeAg陽性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止痛益氣湯聯(lián)合腹腔化療方案對其予以治療,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海南省腫瘤醫(yī)院腫瘤內(nèi)科的96例HBeAg陽性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男32例,女16例;平均年齡(60.20±10.21)歲;平均病程(45.59±5.66)d。觀察組男30例,女18例;平均年齡(60.96±10.32)歲;平均病程(45.65±5.73)d。經(jīng)分析,兩組患者平均年齡及平均病程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病例納入標準:①均符合現(xiàn)代腫瘤學(第二版)[6]中關于HBeAg陽性肝癌的臨床診斷標準;②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治療方案知情,且取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③均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文號:PZ20160292號)。排除標準:①心臟、腎臟等臟器嚴重受損者;②精神及意識等嚴重障礙者;③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將腹水盡量抽盡之后將20 ml的生理鹽水聯(lián)合60 mg順鉑(國藥準字H53021740號)加750 mg氟尿嘧啶(國藥準字H42022258號)與10 mg地塞米松(國藥準字H20033553號),藥物注入之后,囑咐患者體位進行適當?shù)刈儞Q,體位變換頻次為2周/次。1個療程為4次。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方法治療基礎上采用止痛益氣湯進行治療,具體組方為:茯苓、鱉甲、白芍、黨參、郁金、炒白術各10 g;黃芪、半枝蓮、白花蛇舌草、柴胡各15 g;甘草6 g。隨癥加減:脅肋部疼痛者加入延胡索15 g,青皮10 g;胃脘脹悶者加入麥芽、炒谷芽各15 g;伴隨黃疸者,加茵陳蒿20 g;脾腫大或肝腫大者加入莪術、三棱各10 g。使用開水煎至400 ml,共分兩次早晚分服,每日1劑,于飯前口服。本組治療時間與對照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變化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水平。
1.3.1 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方法:采用FACS Calibur流式細胞儀以及含已知數(shù)量標準微球的TruCont管、FACS溶血素,均由美國BD公司生產(chǎn)。使用真空肝素鋰采集2.0~3.0 ml肘靜脈血,于24 h之內(nèi)進行染色標記,然后使用流式細胞儀對CD3+、CD4+及CD8+T細胞絕對值進行檢測分析,且對CD4+/CD8+比值進行計算。
1.3.2 中醫(yī)癥狀積分評價: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癥狀分級量化積分表評價方法[7]。
1.3.3 肝功能相關指標檢測方法:應用Beckman公司生產(chǎn)的全自動酶免分析生化儀(型號LX-20型),對肝功能相關指標(包括AST、ALT及DBIL)進行測定分析。
1.4 療效標準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制定的關于《實體瘤近期客觀療效評定標準》[8]。①完全緩解(Complete remission,CR):經(jīng)治療后,實體瘤病灶完全消失,且時間持續(xù)在4周以上,未產(chǎn)生新病灶;②部分緩解(Partial remission,PR):經(jīng)治療后,實體瘤病灶體積縮小程度在50%以上,且時間持續(xù)至少為4周;③病變穩(wěn)定(Stable disease,SD):經(jīng)治療后,實體瘤病灶體積縮小程度在50%以內(nèi),且時間持續(xù)在4周以上;④病變進展(Progression disease,PD):經(jīng)治療后,實體瘤病灶體積增大程度在25%以上,甚至出現(xiàn)新的病灶。臨床總有效率(%)=(CR+PR+SD)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 見表1。觀察組患者治療后中醫(yī)癥候積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分)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絕對值比較 見表2。觀察組治療后CD3+、CD4+及CD4+/CD8+水平均分別顯著高于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P<0.05),觀察組治療后CD8+水平均分別顯著低于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絕對值比較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相關指標水平比較 見表3。兩組患者治療后肝功能相關指標(ALT、AST及TBIL)水平較治療前均顯著下降。
2.4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4。觀察組總有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相關指標水平比較
表4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與全身化療比較,腹腔內(nèi)化療治療優(yōu)越性更大,其不但能夠促使腹腔之中抗癌藥物濃度水平顯著提高,使得藥物與癌細胞接觸時間得以延長,而且因為腹腔藥物經(jīng)門靜脈吸收,對門脈轉(zhuǎn)移至肝臟的癌栓與癌細胞也具有非常強的消殺效果。本研究中所選取的順鉑、氟尿嘧啶的穿透水平非常高,其藥代動力學十分優(yōu)越[9],二者藥效具有協(xié)同效果[10]。同時,順鉑可以在體液之中較長時間維持有效濃度水平,其對抑制癌細胞生長具有一定的效果。
祖國醫(yī)學認為,肝癌屬于“脅痛”“肝積”等范疇[11-12]。中醫(yī)認為,肝癌發(fā)病主要與肝氣郁結(jié)、瘀血阻絡、濕熱蘊結(jié)、肝陰不足等因素有關。如《類證治裁·脅痛》曰:“血瘀者,跌仆閃挫,惡血停留,按之痛甚?!备闻K位于機體腹部,是最大的消化腺,同時它也是合成尿素的主要場所[13-14]。當前,臨床治療肝癌的有效手段仍然為外科手術,但因為原發(fā)性肝癌所具有的隱匿性,患者一般會錯過最佳的手術治療時機,所以采取保守治療方式對于HBeAg陽性肝癌患者具有重要的價值。臨床研究證實,外周血T淋巴細胞(CD3+、CD4+、CD8+及CD4+/CD8+)在機體之中的自我調(diào)節(jié)機制,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對自身反應性T細胞予以主動控制,從而限制機體過度免疫應答與效應[15-16]。本研究觀察組中所使用的止痛益氣湯,方中茯苓可利尿消腫、鎮(zhèn)靜安神;白芍,養(yǎng)血柔肝、緩中止痛;鱉甲,具有增強免疫力、抗肝、肺纖維化等功效;黨參,補脾益肺、益氣生血;郁金,活血、止痛、涼血、行氣;炒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黃芪,補氣、止汗、利尿消腫;半枝蓮,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白花蛇舌草,清熱、利濕、解毒、散瘀、抗腫瘤、利尿消腫、消炎止痛;柴胡,疏散退熱、疏肝解郁;甘草,具有清熱解毒功效。隨證加減方中,延胡索,行氣、活血、止痛;青皮,有疏肝破氣、散結(jié)消滯的功效;麥芽,行氣消食、健脾開胃;炒谷芽,可用于食積不化等證;茵陳蒿,清熱利濕、退黃、利膽護肝;莪術,行氣破血、消積止痛;三棱,破血行氣,消積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保肝護肝之功效。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CD3+、CD4+及CD4+/CD8+水平分別顯著高于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治療后CD8+水平分別顯著低于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經(jīng)分析,止痛益氣湯中白芍具有疏肝止痛的功效,白術、黃芪、茯苓與黨參等具有補氣健脾等方面的效果,可有效調(diào)節(jié)機體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而且還抵抗機體應激反應以及保肝抗癌之功效[17-18];而白花蛇舌草具有瀉熱解毒之功效[19-20]。因此,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肝功能得到顯著好轉(zhuǎn)。
綜上所述,止痛益氣湯聯(lián)合腹腔化療治療HBeAg陽性肝癌療效顯著,可改善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及肝功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