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兆霞 周正清 陳軼菁 沈華 陳瑜 許華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麻醉科 上海200437)
由于自身生理機能退變,老年患者圍術期抗應激能力下降,手術中血壓、血糖、體溫等極易發(fā)生劇烈波動,這不但會增加手術風險,還會引起患者術后認知功能恢復延遲、慢性疼痛、免疫力下降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應增加,影響老年患者的快速康復。 如何提高老年患者圍術期抗應激能力,提高手術安全性、加快術后恢復,是老年化社會中麻醉和手術外科共同面對的挑戰(zhàn)。 研究發(fā)現(xiàn)右美托咪定(Dex)在圍術期應用可以對神經系統(tǒng)、 心肺組織及肝腎功能等發(fā)揮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在老年患者中應用時,極易發(fā)生心動過緩、低血壓等不良反應[1]。 另有研究顯示,電針刺激百會、合谷穴可改善腦血流的灌注與代謝,在手術麻醉結束后有利于中樞神經細胞功能從麻醉狀態(tài)中恢復[2],同時,電針刺激對心率具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可以使較快或較慢的心率恢復正常。本研究觀察電針百會、 合谷穴聯(lián)合右美托咪定對老年骨科手術患者術中循環(huán)系統(tǒng)指標、血糖水平及術后認知、疼痛等的影響。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擇期全麻下行下肢骨折手術老年患者56 例為研究對象。 患者年齡65~80 歲,性別不限,體質量50~75 kg,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分級Ⅱ~Ⅲ級,心功能Ⅱ~Ⅲ級,術前無認知功能障礙。 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單純全麻組、電針復合全麻組(簡稱復合電針組)、右美托咪定復合全麻組(簡稱復合右美組)及電針聯(lián)合右美托咪定復合全麻組(簡稱針藥復合組),各14 例。 四組患者性別、年齡、體質量、術前血紅蛋白(Hb)水平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麻醉方法 患者術前常規(guī)禁食禁飲。入手術室后吸氧并開放外周靜脈通路,連接監(jiān)護儀,監(jiān)測心電圖(EKG)、心率(HR)、經皮血氧飽和度(SpO2)、血壓(BP)、腦電雙頻指數(shù)(BIS)。局麻下行橈動脈穿刺置管術后監(jiān)測動脈壓(MAP),行右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后監(jiān)測中心靜脈壓(CVP)。 麻醉誘導:單純全麻組,靜脈注射舒芬太尼0.4 μg/kg,順式阿曲庫銨0.2mg/kg,靜脈泵注丙泊酚3 μg/ml。 氣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機行機械通氣,術中呼吸參數(shù)設置為潮氣量(VT)8~10 ml/kg,呼吸頻率(RR)10~12 次/min,氧流量1 L/min,吸入氧濃度100%,維持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壓(PETCO2)35~45 mm Hg(1 mm Hg=0.133 kPa)。復合電針組,取患者雙側合谷、百會穴,進針得氣后接G6805-2 型電針儀,峰電流5 mA,通電刺激至術畢,刺激波型為疏密波,疏波頻率4 Hz,密波頻率20 Hz,刺激25 min 后開始全麻誘導,麻醉誘導同對照組。 復合右美組,麻醉誘導前以0.5 μg/kg 的劑量泵入鹽酸右美托咪定, 以0.9% 氯化鈉稀釋至4 μg/ml,泵注時間設置為15 min,泵注完成后行靜脈麻醉誘導,方式與單純全麻組相同。 針藥復合組,取患者雙側合谷、百會穴,進針得氣后接電針儀,通電刺激至術畢。 波型為疏密波,疏波頻率4 Hz,密波頻率20 Hz,峰電流5 mA。 刺激10 min 后微量泵泵入
0.5 μg/kg 的鹽酸右美托咪定(以0.9% 氯化鈉稀釋至4 μg/ml),泵注時間設置為15 min,泵注完成后行靜脈麻醉誘導,方式與單純全麻組相同。 麻醉維持:靶控輸注(TCI)泵輸注丙泊酚,血漿靶控濃度2.0~2.5 μg/ml,間斷注入舒芬太尼0.15~0.25 μg/kg,順式阿曲庫銨0.1 mg/kg。BIS 值維持在40~50。手術結束前15 min 停止麻醉,待自主呼吸恢復,呼吸頻率>12 次,VT>400 ml, 脫機SpO2維持在>92%,BIS 值>70 時,呼之能睜眼,拔管,復蘇室復蘇1 h后無特殊情況送回病房。
1.3 觀察指標 四組患者分別于術前(T0)、術后1h(T5)、術后1 d(T6)、術后3 d(T7),進行問卷測定,記錄簡易智力檢查評分(MMSE)、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采集血樣標本,記錄血糖值。 于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1 h(T4)記錄監(jiān)測指標:HR、MAP;記錄術畢意識恢復時間、呼吸恢復時間及住院天數(shù); 對比四組血管活性藥物使用情況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 計量資料用(±s)表示,各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不同時間點多組間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 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四組HR 及MAP 比較 插管即刻, 復合右美組HR 及MAP 為四組中最低(P<0.05);拔管即刻,單純全麻組HR 及MAP 為四組中最高(P<0.05),復合右美組MAP 為四組中最低(P<0.05);針藥復合組HR 及MAP 波動最小, 循環(huán)系統(tǒng)指標最穩(wěn)定(P>0.05)。 見表1~表2。
表1 四組各時間點MAP 比較(mm Hg,±s)
表1 四組各時間點MAP 比較(mm Hg,±s)
注:與T1 時間點相比,▲P<0.05,★P>0.05;與復合右美組相比,△P<0.05。
組別 n T1 T2 T3 T4單純全麻組復合電針組復合右美組針藥復合組14 14 14 14 97.57±8.11 104.14±10.07 99.43±7.39 101.00±7.73 106.14±8.90▲△107.29±9.12△95.00±7.30 97.79±6.12★106.50±12.50▲△105.79±7.29△96.71±6.53 97.79±5.24★97.71±7.26 100.07±7.88 99.29±6.17 96.43±4.94★
表2 四組各時間點HR 比較(次/min,±s)
表2 四組各時間點HR 比較(次/min,±s)
注:與復合右美組相比,▲P<0.05,★P>0.05;與單純全麻組相比,△P<0.05。
組別 n T1 T2 T3 T4單純全麻組復合電針組復合右美組針藥復合組14 14 14 14 72.85±9.28 72.85±5.50 73.78±8.79 74.93±10.15 76.14±6.70▲76.71±6.06▲69.71±7.54 72.71±7.68★76.86±5.20 70.21±5.52△70.43±4.96△71.29±4.98★△73.07±6.55 74.86±7.53 72.07±4.23 71.29±6.60★
2.2 四組血糖水平比較 與術前相比, 術后1 h 單純全麻組、 復合電針組、 復合右美組血糖均升高(P<0.05); 術后1 d, 復合右美組血糖升高(P<0.05);術后1 h 及術后1 d,針藥復合組血糖值為四組中最低(P<0.05)。 見表3。
表3 四組各時間點血糖水平比較(mmol/L,±s)
表3 四組各時間點血糖水平比較(mmol/L,±s)
注:與T0 時間點相比,▲P<0.05;與針藥復合組相比,△P<0.05。
組別 n T0 T5 T6 T7單純全麻組復合電針組復合右美組針藥復合組14 14 14 14 7.06±0.82 7.03±1.24 6.76±1.39 6.96±0.47 8.34±1.09▲△8.20±1.52▲△8.07±1.20▲△6.65±1.23 7.88±1.16△7.60±1.60△8.05±1.13▲△6.91±1.51 6.86±1.55 7.12±1.65 6.99±1.24 6.34±1.26
2.3 四組術后MMSE 評分比較 相較于術前,四組術后1 h、 術后1 d MMSE 評分均有所下降(P<0.05)。 針藥復合組術后1 h、術后1 d MMSE 評分高于單純全麻組(P<0.05)。 見表4。
表4 四組不同時間點MMSE 評分比較(分,±s)
表4 四組不同時間點MMSE 評分比較(分,±s)
注:與T0 時間點相比,▲P<0.05;與單純全麻組相比,△P<0.05。
組別 n T0 T5 T6 T7單純全麻組復合電針組復合右美組針藥復合組14 14 14 14 27.86±1.10 27.86±1.35 28.07±1.07 28.00±1.17 22.71±2.84▲23.93±2.50▲24.14±2.48▲25.07±1.44▲△22.86±2.07▲24.93±1.59▲△25.00±1.92▲△25.07±1.54▲△27.07±1.14 26.71±1.38 26.71±0.99 27.57±0.85
2.4 四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針藥復合組術后意識恢復時間最短(P<0.05);四組術后呼吸恢復時間和住院天數(shù)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見表5。
表5 四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s)
表5 四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s)
注:與單純全麻組、復合電針組、復合右美組比較,△P<0.05。
組別 n 意識恢復時間(min)呼吸恢復時間(min)術后住院天數(shù)(d)單純全麻組復合電針組復合右美組針藥復合組14 14 14 14 9.53±2.48 9.21±1.84 9.06±2.17 7.42±1.53△9.21±2.17 9.13±1.56 8.91±1.82 9.03±1.41 11.58±2.13 10.63±2.51 10.28±1.76 10.47±1.23
2.5 四組疼痛評分比較 術前四組VAS 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術后1 h、1 d 和3 d,四組患者VAS 評分均較T0 時間點明顯下降(P<0.05); 針藥復合組術后3 d VAS 評分低于其他三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6。
表6 四組VAS 評分比較(分,±s)
表6 四組VAS 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T0 相比,▲P<0.05;與單純全麻組、復合電針組、復合右美組同時間點比較,△P<0.05。
組別 n T0 T5 T6 T7單純全麻組復合電針組復合右美組針藥復合組14 14 14 14 7.71±0.91 8.00±0.78 7.21±1.12 7.50±0.76 3.71±0.73▲3.86±0.95▲3.50±0.94▲3.29±0.73▲4.43±0.85▲4.29±1.07▲4.36±0.93▲4.50±0.85▲3.86±0.77▲3.50±0.52▲3.14±0.66▲2.21±0.70▲△
2.6 四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及心血管活性藥物使用情況比較 四組患者均無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四組心血管活性藥物使用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7。
表7 四組心血管活性藥物使用情況比較(例)
患者術前的焦慮、術中麻醉和手術刺激均可使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興奮而產生大量神經內分泌物質,引起血流動力學的急劇變化[3]。 右美托咪定激動α2AR,在臨床上能夠產生麻醉、鎮(zhèn)痛及抗交感作用,減少去甲腎上腺素釋放,產生催眠作用[4],并使下行的傷害感受性抑制通路激活[5]。 同時,右美托咪定亦能導致血管運動中樞被抑制, 從而降低外周血管的交感神經緊張性或增高外周迷走神經緊張性,產生低血壓、心動過緩不良反應[1]。 針灸的雙向調節(jié)作用是針灸的特殊治療作用之一[6]。 動物研究發(fā)現(xiàn), 大鼠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緩慢性心律失常模型c-fos 陽性細胞表達數(shù)均增高。這提示大鼠的心律失常與c-fos 陽性細胞表達數(shù)增高相關。電針內關穴可使心律失常大鼠NTS 中的c-fos 陽性細胞數(shù)減少,提示電針內關穴可能有拮抗因心律失常帶來的傷害性傳入信息對于NTS 內神經元激活的作用。針刺內關穴可能通過“穴位針刺刺激-信號傳入-孤束核整合-高位中樞調控-下行投射系統(tǒng)-調節(jié)心律”這一途徑對心律失常進行雙向調節(jié)[7]。 從解剖結構來看, 合谷穴的傳入N 元節(jié)段主要分布在頸5 至頸8脊神經節(jié)和脊髓節(jié)段, 而此處正好與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相互重疊。 針藥復合麻醉對手術和麻醉刺激反應具有保護性抑制作用,抑制兒茶酚胺反應,使血循環(huán)趨于穩(wěn)定, 且可減少術中心血管活性藥物的使用量。
創(chuàng)傷、 手術和麻醉的刺激使得機體內環(huán)境的平衡被打破,引起一系列應激反應,其中創(chuàng)傷后應激性高血糖在臨床上十分常見[8]。 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能激動α2AR, 通過抑制交感神經使迷走神經的活動加強, 從而使血漿中兒茶酚胺濃度呈劑量依賴性降低, 并通過該方式減輕患者在應激狀態(tài)下的血糖波動。 針刺能作用于胰島β 細胞的葡萄糖受體,改善胰島素抵抗, 提高對血糖濃度變化的敏感性來維持血糖的穩(wěn)定,降低高血糖患者的血栓長度、血小板凝集率和纖維蛋白原的含量, 減輕對心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害。 本研究顯示針藥復合麻醉對機體的應激狀態(tài)抑制更為理想,使圍術期血糖更為穩(wěn)定。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手術創(chuàng)傷可使機體天然免疫系統(tǒng)激活。 該過程是通過激活外周免疫細胞釋放細胞因子, 從而使得相關免疫信息通過血腦屏障傳入大腦,引起大腦中與免疫相關的細胞活化,激活小膠質細胞,釋放致炎因子。炎癥介質作用于海馬神經元,最終導致認知功能受損[9]。 而炎癥及免疫系統(tǒng)的過度激活在臨床上可表現(xiàn)出認知功能下降[10]。 手術后認知功能障礙(POCD)屬于中醫(yī)學“健忘、癡呆”等范疇,病位在心腦,故治法為通絡啟閉、醒神開竅。研究表明,電針刺激可減少活化的小膠質細胞量,并增加海馬區(qū)靜止小膠質細胞。另外,電針刺激能夠促進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DNF)的mRNA 和蛋白表達[11],即電針刺激對認知功能的保護作用與小膠質細胞在海馬的調節(jié)和上調BDNF 相關聯(lián)。 而手術創(chuàng)傷會抑制未成熟神經元的產生,但不會造成神經干細胞的損失。 刺激合谷、百會穴可通過改善腦的血液灌注與腦代謝功能,從而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組織微循環(huán),還可以通過抑制NF-κB 信號通路, 下調致炎因子如TNF、IL-6和COX-2 的表達,從而有利于中樞神經細胞功能的恢復[11]。
綜上所述,電針合谷、百會穴與右美托咪定聯(lián)合應用能使老年患者術中循環(huán)系統(tǒng)、圍術期血糖更穩(wěn)定,能夠減少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率,降低老年患者圍術期應激反應,促進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