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顏斌
(河南省安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 安陽45500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酒精因素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細胞脂肪變性綜合征,大多數(shù)患者癥狀不明顯或僅有間歇性體乏及萎靡不振,少數(shù)患者有右上腹隱痛,故早期診斷率不高,多數(shù)患者發(fā)現(xiàn)時病情已惡化,且易并發(fā)高脂血癥、肌纖維化、肝硬化及動脈粥樣硬化等,預后較差[1]。 目前,臨床治療NAFLD 以預防保健和藥物治療為主, 多烯磷脂酰膽堿是治療NAFLD 的常用藥物, 可通過直接影響膜結構使受損的肝功能和酶活力恢復正常。有研究顯示, 中醫(yī)湯藥治療NAFLD 的效果尚佳[2]。本研究探討疏肝調脂湯聯(lián)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NAFLD 患者的臨床效果。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5 月~2019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NAFLD 患者86 例,根據(jù)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 例。 觀察組男22 例,女21 例;年齡35~56 歲,平均年齡(46.58±3.14)歲;病程3~5年,平均病程(4.13±1.05)年。對照組男20 例,女23例;年齡37~59 歲,平均年齡(47.38±3.05)歲;病程3~6 年,平均病程(4.54±1.12)年。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西醫(yī)非酒精性脂肪肝診斷標準[3];中西辨證分型屬肝郁氣滯型,以脅肋脹痛,且脹甚于痛為主癥,以疼痛累及胸背肩臂、胸悶為次癥,舌紅苔黃,脈弦細或緊[4];知情本研究內容,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原因所致肝臟疾病;過敏體質。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應用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國藥準字H20059010)治療,隨餐口服,2 粒/次,3次/d,連續(xù)治療1 個月。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服用疏肝調脂湯治療,藥物組成:白芍、茯苓、決明子各15 g,紅景天、丹參、柴胡、郁金、何首烏、生山楂各20 g,五味子、大黃、甘草各10 g,加500 ml 水煎至250 ml,1 劑/d,早晚各服用125 ml,共服用1 個月。
1.4 觀察指標 (1)肝功能:治療前、治療1 個月后分別取兩組外周靜脈血5 ml,3 000 r/min 離心15min,取血清,應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谷氨酰胺轉肽酶(GGT)水平。(2)血脂水平:治療前、1 個月后分別采集患者外周靜脈血5 ml,3 000 r/min 離心15min,分離血清,經抗凝處理后采用CHOD-PAP法檢測總膽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水平。(3)臨床療效:顯效,主要癥狀消失,脂肪肝的影像學表現(xiàn)顯著改善;有效,主要癥狀緩解,脂肪肝的影像學表現(xiàn)有所改善;無效:主要癥狀無緩解,脂肪肝的影像學表現(xiàn)無變化。 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以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以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肝功能比較 治療后, 兩組血清ALT、AST、GGT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肝功能比較(U/L,±s)
表1 兩組肝功能比較(U/L,±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n ALT AST GGT治療前觀察組對照組43 43 t P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43 43 t P 60.38±7.12 61.07±6.87 0.457 0.649 37.14±5.32*45.37±6.15*6.637 0.000 53.17±9.32 52.74±10.36 0.202 0.840 33.48±5.37*47.64±6.59*10.923 0.000 70.18±9.36 71.25±8.48 0.556 0.580 41.54±5.34*50.69±6.87*6.896 0.000
2.2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后, 兩組血清TC、TG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mmol/L,±s)
表2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mmol/L,±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n TC TG治療前觀察組對照組43 43 t P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43 43 t P 7.04±1.59 6.89±1.47 0.454 0.651 4.35±0.67*5.49±0.73*7.544 0.000 3.07±0.61 2.97±0.58 0.779 0.438 1.34±0.31*2.01±0.52*7.257 0.000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NAFLD 發(fā)病率逐年增長,是威脅人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且與肝癌的發(fā)生息息相關。 有研究資料顯示,NAFLD 可使肝臟代謝活力受損,導致肝細胞變性,從而影響肝臟功能[5]。ALT 與AST 是肝細胞合成酶,當肝細胞受損時明顯升高;GGT 是膽道合成酶,在肝細胞發(fā)生脂肪性變時明顯增高;NAFLD 大多與肥胖癥有關, 故肝臟發(fā)生脂肪性變時血脂TC、TG 水平會隨之升高[6]。 因此,有效降低血清ALT、AST、GGT 和血脂水平是治療NAFLD 的關鍵所在。
多烯磷脂酰膽堿結構與機體磷脂類似,脂蛋白是脂肪從肝臟轉運到外周組織的重要載體,磷脂缺失可使阻礙脂蛋白合成,進而導致脂肪沉積形成脂肪肝。 多烯磷脂酰膽堿可代替磷脂作用,改善肝臟脂肪變性[7]。中醫(yī)典籍雖無NAFLD 病名,但根據(jù)病理特征可將其歸為“痰濁、濕阻”范疇,發(fā)病原因在于飲食不當、情志失調、疲勞過度導致脾胃失常、痰濁內生、肝氣郁結、氣血運行不暢而誘發(fā)肝臟脂肪變性[8],臨床治療以舒肝解郁、健脾合營為根本之法。 疏肝調脂湯中白芍具有養(yǎng)血柔肝之效;茯苓、五味子、紅景天具有健脾寧心、補腎益氣之效;決明子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之效;柴胡、郁金具有舒肝解郁、利膽退黃之效;何首烏具有化濁降脂之效;甘草可調和諸藥[9]。 且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紅景天、柴胡、何首烏、五味子、大黃、郁金可調脂、保肝、提高機體免疫力;丹參、生山楂可改善機體微循環(huán),起到調脂、降血壓及保肝作用[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治療后血清ALT、AST、GGT、TC、TG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疏肝調脂湯聯(lián)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NAFLD 可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分析其原因在于疏肝調脂湯聯(lián)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是中西醫(yī)結合方案,標本兼治,可從根本上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從而有效減輕肝臟脂肪變性,臨床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疏肝調脂湯聯(lián)合多烯磷脂酰膽堿在NAFLD 的治療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提高療效,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