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鳳鈺
(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總醫(yī)院放療科 濮陽457001)
舌癌屬臨床常見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病變常波及舌肌,可影響舌運動,具有惡性程度高、浸潤性強、生長快等特點[1]。 同期放化療是臨床主要治療方式,可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但治療過程中易出現(xiàn)放射性損傷等一系列并發(fā)癥,進而對患者生理及心理均造成重大沖擊,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 臨床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舌癌患者對自身疾病的管理均處于被動狀態(tài),對異常情況重視度不足,自我管理效能欠缺,需配合實施科學有效的臨床干預以減輕其痛苦,改善生活質量[3]。 自我參與式康復重點在于改變患者態(tài)度及行為,是自我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慢性疾病康復干預中具有良好應用效果[4]。 本研究選取我院舌癌放化療患者,分組研究自我參與式康復在舌癌放化療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 年1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舌癌放化療患者74 例, 按入院時間分組,其中2014 年1 月~2016 年6 月收治的36 例患者為對照組,2016 年7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38例患者為研究組。 對照組男24 例,女12 例;年齡40~66 歲,平均(53.79±6.04)歲;臨床分期:Ⅰ期11例,Ⅱ期20 例,Ⅲ期5 例;文化程度:小學8 例,初中20 例,高中6 例,大專及以上2 例。研究組男23 例,女15 例;年齡42~67 歲,平均(54.33±6.15)歲;臨床分期:Ⅰ期9 例,Ⅱ期24 例,Ⅲ期5 例;文化程度:小學7 例,初中19 例,高中8 例,大專及以上4 例。兩組性別、年齡、臨床分期、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均經臨床癥狀、體征、組織病理學檢查等確診;均行同期放化療;認知、意識、精神正常,可有效配合臨床治療及干預工作;病情穩(wěn)定;均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有口腔、牙齦、顳頜關節(jié)病史;伴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器質性病變;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存在病灶遠處轉移;缺乏自主生活能力。
1.3 干預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康復干預。 講解舌癌相關知識、放化療期間注意事項等,示范頭頸部康復操鍛煉方法,囑患者積極進行鍛煉,根據(jù)患者情況選擇合適口腔護理液實施口腔護理,保證口腔內無分泌物、無異味;囑患者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戒煙戒酒,指導其進食高熱量、高蛋白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進食困難者予以鼻飼飲食。
1.3.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自我參與式康復干預。(1)自我控制健康教育:發(fā)放圖文相結合的“舌癌自我控制康復手冊”,深入講解手冊內容,與患者充分溝通,建立良好醫(yī)患關系。(2)自我防護指導:詳細講解放化療防護相關知識, 告知患者治療期間可能出現(xiàn)的急性放射性損傷癥狀及正確防護、 干預措施;指導患者掌握改良巴氏刷牙法,并堅持早晚刷牙,飯前飯后采用漱口液含漱,保持口腔、面部清潔,多飲水,減輕口干癥狀,避免細菌滋生引起口腔黏膜感染,放療局部避免化妝品刺激,每日清洗皮膚后用干凈毛巾吸干,避免過分擦拭引起皮膚損傷;同時教會患者辨別不適癥狀, 出現(xiàn)口腔不適時及時自行采用冰水、菊花水、淡鹽水漱口。(3)加強康復鍛煉:強調頭頸部康復操鍛煉的重要性,糾正患者張口、牙齒咬合、頸部肌肉運動等關鍵性動作,及時解答患者疑問,督促其積極鍛煉,定時檢查局部皮膚、口腔黏膜及活動度,對鍛煉情況良好的患者予以肯定,對未按時鍛煉或存在不規(guī)范動作的患者予以強化知識及行為指導。(4)心理干預:告知患者病情發(fā)展情況,針對其心理變化及時予以溝通與開導,講解既往放化療效果良好的病例以消除其恐懼、低落等不良情緒,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1.4 觀察指標 (1)放射性口腔黏膜損傷程度。 0級:無變化;Ⅰ級:輕微疼痛、充血,無須對應處理;Ⅱ級:存在炎性分泌物或片狀黏膜炎,可伴有輕度疼痛,需予以鎮(zhèn)痛藥物;Ⅲ級:存在局部融合纖維性黏膜炎,可伴有重度疼痛,需麻醉鎮(zhèn)痛;Ⅳ級:潰瘍、出血或壞死。(2)放射性皮膚損傷程度。 0 級:無變化;Ⅰ級:局部皮膚紅斑、瘙癢,且伴有輕度干性脫皮、色素沉著;Ⅱ級:局部皮膚紅斑、水腫、充血、疼痛,且伴有片狀脫屑、色素沉著;Ⅲ級:局部皮膚紅腫、疼痛,且伴有糜爛、水泡、結痂、濕性脫皮;Ⅳ級:出現(xiàn)潰瘍壞死性皮炎,且深達肌肉、骨骼,伴有劇痛感。(3)采用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LQ-C30)評估兩組干預前、干預3 個月后生活質量。 總分112 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差。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通過SPSS22.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等級資料應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放射性口腔黏膜損傷程度比較 治療期間, 研究組放射性口腔黏膜損傷程度輕于對照組(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放射性口腔黏膜損傷程度比較[例(%)]
2.2 兩組放射性皮膚損傷程度比較 治療期間,研究組放射性皮膚損傷程度輕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放射性皮膚損傷程度比較[例(%)]
2.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干預前, 兩組QLQ-C30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3 個月后,研究組QLQ-C30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s)
表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s)
組別 n研究組對照組38 36 22.713 11.963<0.001<0.001 t P干預前 干預3 個月后 t P 72.17±3.18 73.02±3.35 1.120 0.267 54.34±3.57 62.86±3.84 9.891<0.001
舌癌患者放化療期間的日常生活中貫穿著皮膚、口腔管理等大量自我管理活動,但患者相對缺乏自我控制康復相關知識及技巧, 無法有效應對治療期間不適癥狀,造成生活質量降低,因此實施有效干預措施以提高其自我控制康復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常規(guī)康復干預多以疾病為中心, 對患者的健康指導過于簡單, 且對患者態(tài)度、 行為轉換關注度不高,缺乏調動患者主觀能動性的相關干預措施,難以使患者有效參與至自身康復中[5]。 自我參與式康復將健康指導、自我能力提升等相結合,強調患者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fā)揮, 可使患者由被動接受治療逐漸轉為自身主動管理,提高其自主性及服從性[6~7]。 自我參與式康復以患者為中心, 通過指導患者掌握刷牙、漱口、康復鍛煉等自我管理技巧使其修正自身形象,積極參與至自身疾病管理中。舌癌放射治療區(qū)域敏感性較高,放射線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也可一定程度損傷局部正常組織,其中放射性口腔炎、皮膚損傷均是治療期間常見并發(fā)癥[8]。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期間,研究組放射性口腔黏膜損傷程度、放射性皮膚損傷程度均輕于對照組(P<0.05); 干預3 個月后,研究組QLQ-C30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自我參與式康復可有效減輕治療期間放射性損傷,提升患者生活質量。自我參與式康復通過自我防護指導可提高患者口腔、皮膚個人重視度及能力,使其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不適癥狀并予以積極處理, 同時督促患者積極進行頭頸部康復操鍛煉并定時檢查,可使局部肌肉得到充分鍛煉, 進而有效減輕治療期間放射性損傷,促進生活質量提升。 綜上所述,自我參與式康復在減輕治療期間放射性損傷、 促進生活質量改善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