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陽
(河南省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 鄭州450006)
重度肝炎為臨床常見疾病,以肝功能衰竭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可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重型肝炎。其中,慢性重型肝炎具有預(yù)后差、病死率高等特點,嚴(yán)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臨床針對慢性重型肝炎治療以保肝、抗病毒、降酶等為主,但研究顯示其整體治療效果欠佳[1]。 促肝細胞生長素能刺激新生肝細胞DNA 合成,恢復(fù)損傷的肝細胞線粒體、粗面內(nèi)質(zhì)網(wǎng),促進肝細胞再生,修復(fù)肝臟組織,促進肝功能恢復(fù)。 還原型谷胱甘肽的保肝作用較好,且能維持機體正常免疫功能。 本研究對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采取還原型谷胱甘肽聯(lián)合促肝細胞生長素治療,旨在分析其療效。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0 月~2020 年4 月于我院治療的99 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48 例和觀察組51 例。 對照組女21 例,男27 例;年齡30~64 歲,平均(41.75±5.83)歲;病程3~8 個月,平均(5.16±1.13)個月。 觀察組女22 例,男29 例;年齡32~64歲,平均(43.02±5.11)歲;病程3~8 個月,平均(5.52±0.97) 個月。 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biāo)準(zhǔn) (1)納入標(biāo)準(zhǔn):符合慢性重型肝炎診斷標(biāo)準(zhǔn)[2];就診時伴有腹脹、乏力、尿黃、納差等癥狀;近期無抗病毒、保肝治療史;無酗酒、藥物依賴史;免疫功能正常;血液系統(tǒng)正常;臨床資料完整。(2)排除標(biāo)準(zhǔn):伴有溶血性黃疸、肝外膽道梗阻性黃疸;合并其他肝臟疾病;合并心、腎等臟器功能嚴(yán)重障礙;合并精神類疾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不能配合本研究。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接受保肝、退黃、抗炎等常規(guī)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接受注射用還原型谷胱甘肽(國藥準(zhǔn)字H20031265)聯(lián)合注射用促肝細胞生長素(國藥準(zhǔn)字H20063131)治療。 還原型谷胱甘肽2.4 g 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1 次/d;注射用促肝細胞生長素100 mg 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1 次/d。 兩組均持續(xù)治療4 周。
1.4 觀察指標(biāo) (1)比較兩組療效。(2)比較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包括腹脹、乏力、尿黃、納差。(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分別于治療前、治療4 周后采集患者5 ml 靜脈血,采用羅氏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肝功能檢測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凝血酶原活動度(PTA)。
1.5 療效評估標(biāo)準(zhǔn) 顯效: 臨床癥狀消失或改善,總膽紅素(TBIL)<85.5 μmol/L,PTA>40%,AST、ALT 均<5×ULN;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TBIL有所降低, 但≥85.5 μmol/L,PTA 有所升高, 但≤40%,AST、ALT 有所降低,但≥5×ULN;無效:未達上述標(biāo)準(zhǔn)[3]。 顯效、有效之和占總例數(shù)之比為總有效率。
1.6 統(tǒng)計學(xué)分析 采用SPSS22.0 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肝功能比較 治療前, 兩組AST、ALT、PTA 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AST、ALT 低于對照組,PTA 高于對照組(P<0.05)。 見表2。
表2 兩組肝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肝功能比較(±s)
PTA(%)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AST(U/L)治療前 治療后ALT(U/L)治療前 治療后51 48 tP 361.27±64.85 352.09±70.13 0.677 0.500 46.18±5.02 56.93±6.47 9.267<0.001 340.19±80.27 329.75±91.46 0.605 0.547 40.73±10.24 57.19±11.36 7.581<0.001 53.08±6.22 55.16±7.09 1.554 0.123 81.36±5.27 74.29±6.50 5.961<0.001
2.3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觀察組腹脹、乏力、尿黃、納差改善情況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例(%)]
慢性重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持續(xù)半年以上,并出現(xiàn)肝功能重度損傷的疾病,臨床可伴有腹脹、乏力、納差等癥狀,不僅影響患者日常生活,還會危及生命安全。 既往常規(guī)綜合療法(保肝、退黃、抗病毒等)雖能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肝功能,但整體療效并不十分理想。
促肝細胞生長素通過改善肝臟細胞吞噬功能,阻礙腸道內(nèi)毒素進入,不僅能緩解肝損傷,還能降低腫瘤壞死因子、Na+-K+-ATP 酶活性抑制因子活性,修復(fù)壞死肝臟組織,并具有降低血清膽紅素、轉(zhuǎn)氨酶,縮短凝血酶原時間的作用,從而改善肝功能,緩解患者臨床癥狀[4~5]。 還原型谷胱甘肽為三肽化合物,由半胱氨酸、谷氨酸、甘氨酸構(gòu)成,且含有活性巰基,親和力較強,通過活化機體氧化還原系統(tǒng),能激活巰基酶,發(fā)揮解毒、保護肝細胞的效果。 還原型谷胱甘肽不僅能提高膽汁酸代謝水平,促進消化道吸收脂肪、多種脂溶性維生素,還能通過與親電子基、氧自由基等毒性物質(zhì)結(jié)合,阻止反應(yīng)性氧中間物破壞肝細胞,抑制自由基損傷肝臟,保護肝細胞;所含的巰基也能為機體γ 谷氨?;h(huán)提供谷氨?;?,從而保證細胞正常代謝、細胞膜完整性;且通過產(chǎn)生轉(zhuǎn)甲基及轉(zhuǎn)丙氨基反應(yīng),能保護肝臟合成、滅活激素、解毒等作用,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并能作為輔酶,
如乙二醛酶、甘油醛磷酸脫氫酶、磷酸丙糖脫氫酶等,參與機體三羧酸循環(huán),激活多種酶(膽堿酯酶、巰基酶等),從而促進脂肪、糖、蛋白質(zhì)代謝,產(chǎn)生高能量,進而調(diào)節(jié)細胞膜代謝水平。 此外,還原型谷胱甘肽還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的底物,可清除機體內(nèi)過氧化氫(H2O2),避免細胞損傷,也能通過谷胱甘肽-硫-轉(zhuǎn)移酶促進多種有毒物質(zhì)經(jīng)膽汁轉(zhuǎn)移, 如將膽紅素轉(zhuǎn)至微粒體酶, 并與糖醛酸進行結(jié)合,阻斷肝臟內(nèi)有毒物質(zhì)[6~7]。 還原型谷胱甘肽還具有預(yù)防肝纖維化、肝細胞變性及壞死、甘油三酯堆積的效果。 且還原型谷胱甘肽聯(lián)合促肝細胞生長素進行治療,通過協(xié)同增效,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不僅可保護肝臟, 還能促進肝組織修復(fù), 從而改善肝功能,促進臨床癥狀緩解。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各癥狀改善率均高于對照組, 且治療后AST、ALT 較對照組低,PTA 較對照組高(P<0.05),提示還原型谷胱甘肽聯(lián)合促肝細胞生長素治療慢性重型肝炎的效果顯著,能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肝功能。 綜上所述, 還原型谷胱甘肽聯(lián)合促肝細胞生長素治療慢性重型肝炎的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