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喬峰
(河南省洛陽市第七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 洛陽471003)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一種常見并發(fā)癥,是由微血管病變引起的,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容易進展為終末期腎衰竭[1]。 目前臨床上主要通過控制血糖、血脂、抗炎等手段治療,以延緩病情進展[2]。 控制血糖臨床常用甘精胰島素,甘精胰島素皮下注射后能夠持續(xù)釋放胰島素單位[3]。 黃葵膠囊主要由黃蜀葵花等藥物組成,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4]。 本研究選取我科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76 例為研究對象,探討黃葵膠囊聯(lián)合甘精胰島素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療效。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18 年6 月~2020 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76 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1 例,女35 例;年齡42~72 歲,平均(58.95±6.59)歲;病程3~16 年,平均(8.76±3.52)年。 納入標準:依據(jù)糖尿病腎病防治專家共識(2014 年版)診斷標準[5]確診為糖尿病腎??;空腹血糖(FBG)>8 mmol/L;3 個月內(nèi)連續(xù)2 次尿檢尿白蛋白排泄率20~200 μg/min。排除標準:1 型糖尿病等疾病引起的腎臟疾??;依從性較差不能配合治療。將所有患者采用抽簽方式均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8 例。對照組男20例,女18 例;年齡42~71 歲,平均(58.87±6.55)歲;病程3~16 年,平均(8.71±3.49)年。 治療組男21例,女17 例;年齡42~72 歲,平均(59.03±6.63)歲;病程3~16 年,平均(8.71±3.55)年。 兩組性別、年齡和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入院后每日晚餐后皮下注射甘精胰島素注射液(國藥準字J20120031)10 U。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黃葵膠囊(國藥準字Z19990040)治療,5 粒/次,3 次/d。兩組均治療3 個月。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 治療前后血糖、腎功能水平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3.1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6]治愈:癥狀消失,糖化血紅蛋白、血糖水平恢復正?;蛘呦陆?/3,24 h 尿蛋白定量下降>50%;好轉:癥狀明顯好轉,糖化血紅蛋白、血糖水平有所下降,但是小于顯效標準,24h 尿蛋白定量下降≤50%;無效:實驗室指標及癥狀無改善。 總有效率=(治愈例數(shù)+好轉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3.2 血糖和腎功能指標 治療前后收集患者空腹肘靜脈血5 ml,采用全自動生化檢測儀測定餐后2 h 血糖(2 h PG)、F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治療前后收集患者尿液,測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
1.3.3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對比兩組注射部位紅腫、脂肪增生、低血糖和皮疹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 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74%,高于對照組的78.9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FBG、2 h PG 和HbA1c 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FBG、2 h PG 和HbA1c 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治療組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FBG、2 h PG 和HbA1c 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FBG、2 h PG 和HbA1c 水平比較(±s)
HbA1c(%)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治療組組別 n FBG(mmol/L)治療前 治療后2 h PG(mmol/L)治療前 治療后38 38 t P 12.75±2.19 12.79±2.23 0.314>0.05 7.69±1.67 6.62±1.52 4.756<0.05 18.85±2.16 18.89±2.11 0.284>0.05 7.65±1.6.47±0.4.198<0.0534 92 13.12±2.57 13.19±2.61 0.147>0.05 10.01±1.91 8.94±1.76 4.741<0.05
2.3 兩組BUN、SCr 和UAER 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BUN、SCr 和UAER 水平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治療組降低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BUN、SCr 和UAER 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BUN、SCr 和UAER 水平比較(±s)
UAER(mg/24 h)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治療組組別 n BUN(mmol/L)治療前 治療后SCr(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38 38 t P 9.68±1.04 9.71±1.06 0.263>0.05 5.94±0.89 4.84±0.75 4.812<0.05 145.82±15.49 145.96±15.55 0.065>0.05 96.68±11.45 82.17±9.53 4.238<0.05 229.52±32.54 230.02±33.68 0.142>0.05 175.59±25.95 123.48±18.74 5.218<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糖尿病腎病患者由于炎癥反應和血糖代謝異常等因素可導致血液黏度增加和血小板聚集,使微血管病變加重[7]。糖尿病腎病患者由于機體血清炎癥介質水平升高,糖代謝發(fā)生異常,導致空腹血糖升高,不利于血糖水平的穩(wěn)定。 目前臨床主要通過控制血糖、血脂、消炎等手段治療,以延緩病情進展。 糖尿病患者可通過注射基礎胰島素保持血糖穩(wěn)定, 皮下注射甘精胰島素之后, 甘精胰島素在血液中濃度能夠保持24 h 平穩(wěn),沒有峰值效應。甘精胰島素能夠控制空腹血糖水平,低血糖發(fā)生率低,安全性較好[8~9]。 黃葵膠囊具有解毒消腫和清利濕熱的功效[10~12],還具有降血脂、降血糖、保護腎小管功能等作用,可通過消除機體過度自由基, 減輕腎小管間質病變和機體水腫,從而起到保護腎功能的作用[10,13~14]。
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聯(lián)用黃葵膠囊可提高糖尿病腎病治療效果, 這可能與黃葵膠囊具有保護腎功能的作用有關。查敏等[15]研究表明,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采用黃葵膠囊聯(lián)合利拉魯肽治療, 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并且可改善蛋白尿水平。 兩組患者FBG、2 h PG 和HbA1c 水平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治療組降低明顯(P<0.05), 提示聯(lián)用黃葵膠囊能夠改善糖尿病腎病患者血糖水平,這可能與黃葵膠囊具有降血糖作用有關。BUN、SCr 和UAER 水平能夠反映患者腎功能情況,其水平高低與糖尿病腎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16~18]。治療后兩組患者BUN、SCr 和UAER 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治療組降低程度大于對照組(P<0.05),提示聯(lián)用黃葵膠囊可改善糖尿病腎病患者BUN、SCr 和UAER 水平,這可能與黃葵膠囊具保護腎小管功能、減輕腎小管間質病變和機體水腫等作用相關。
綜上所述,采用黃葵膠囊聯(lián)合甘精胰島素治療糖尿病腎病患者效果顯著,能夠較好維持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