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吳
初次接觸OM
兩年前,我走進漢開書院,第一次接觸到了OM(頭腦奧林匹克的英文縮寫),立刻就被這個神秘的賽事吸引住了,奇異的服裝、多樣的道具、奇特的賽題……無一不散發(fā)著它的神秘感。在孫曉明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學校組建了小學部史上第一個參賽隊,我有幸成為校OM社團的社長。老師和我們對賽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設計創(chuàng)作,對《古典……達芬奇的工作室》這個題目進行了分析和探索。無論是在材料選擇上,還是在道具制作上,我們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并將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融入其中。我和小伙伴們利用課余時間聚在一起排練,和老師一起制作道具,享受每次遇到難題時的絞盡腦汁以及克服難題時的興奮快樂。
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我們獲得了省賽第一、國賽第三的成績,成功入圍了在美國舉行的OM全球賽。
最艱辛的比賽
全球賽,一次全新的挑戰(zhàn)。老師們一次次指導,我們放棄假期休息一次次排練,隊友們一次次在質疑中證明自己,一次次修整道具為了最完美的呈現(xiàn),它是7位隊員日日夜夜奮戰(zhàn)的結果,也是3位老師無私奉獻的結果。
團隊的意義大概就是一群人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進行的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幫助。從中國南京到美國密歇根州,路途遙遠,道具沉重,抵達后的我們不顧時差,快速展開各項工作:組裝道具,適應場地,排練臺本。雖然我們的國際比賽經驗為零,但是在備戰(zhàn)階段,我們克服水土不服、語言障礙等種種困難,沉著應戰(zhàn)。白天,我們到場認真觀看其他組的比賽情況,分析我們的項目,老師還特地為我們請來了有經驗的OM專家給我們做指導,每天我們都忙到深夜才休息。
在比賽過程中,我們7位隊員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出色地完成了長期題項目的展演。外國評委們圍著我們制作的道具,詢問制作靈感和原理,我們滔滔不絕,自信大膽地應答,評委們都朝我們點頭稱贊。即興題時,因為結構題超時,大家都不約而同加快了答題語速,在六分半的時候就答完了題目。走出賽場,等候的老師和隊員們歡呼喝彩,噴灑五彩繽紛的彩帶,熱情地迎接參賽隊員歸來。在這期間,我還聽說比賽中有這樣的規(guī)定:即興題一共有15個題目,要抽簽決定自己隊比哪一個,因為比賽有先有后,先比賽的隊出去后不能泄露即興題的題目,后比賽的隊也不能去詢問了解,否則后果自負。我想,這種規(guī)定本身就是一種考驗,是一種自我約束的精神所在。最后,作為南京市小學組唯一代表隊,首次參賽的我們在75支隊伍中獲得了第七名的成績。
“創(chuàng)意先鋒”再出發(fā)
OM比賽帶給我們的絕不僅僅是個人能力的提升或者創(chuàng)意的激發(fā),還有我們這個團隊的凝聚力。
2020年年初,在孫曉明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成立了“創(chuàng)意先鋒”小組。我和團隊小伙伴陳彥赫、任時進,通過平時觀察現(xiàn)有道路的交通情況,反復琢磨思考,創(chuàng)作出了“智能交通一單行線提示系統(tǒng)”作品。在測試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傳感器沒有檢測到或者程序出現(xiàn)bug等問題,但經過反復調試與改進,最終完成了整個作品,實現(xiàn)了單行線提示的效果。該項目參加了第三屆中英STEAM創(chuàng)新大賽,獲得江蘇省選拔賽一等獎和最佳影視獎,在之后的英國總決賽中,又從近100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喜獲一等獎的好成績。
個人感悟:
OM和STEAM不僅僅是比賽,更是我們無限創(chuàng)作、團結協(xié)作的大舞臺。它讓我們在不斷磨合中找到彼此的平衡點,逐漸培養(yǎng)出團隊的默契。走進OM和STEAM,對我而言,是展開了一個新的視野,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也讓我走向了更高的舞臺,收獲了友誼、驚喜和感悟。我們參與其中,享受其中。未來,我也會更加堅定地走下去。
(特約編輯:孫曉明)
獲獎經歷
2018年第32屆中國頭腦奧林匹克創(chuàng)新大賽江蘇省賽 一等獎
2019年第26屆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賽即興題專項賽 三等獎
2019年第40屆世界頭腦奧林匹克中國區(qū)決賽 三等獎
2019年第40屆世界頭腦奧林匹克決賽 第七名
2019年第三屆中英STEAM創(chuàng)新大賽江蘇省選拔賽 一等獎
2019年寧港澳中小學科技創(chuàng)意制作挑戰(zhàn)賽 最佳創(chuàng)意單項金獎/最佳設計單項金獎
2019年南京市第四屆中小學創(chuàng)客大賽 二等獎
2020年第三屆中英STEAM創(chuàng)新大賽英國總決賽 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