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總工程師、首席質量官王莉被地方科協推薦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
如今,說起湖南安化黑茶,大多數人的反應都是“這個茶還不錯”。但前不久采訪時,安化黑茶離岸孵化中心運營總監(jiān)吳小琴卻告訴記者:就在前幾年,人們還普遍認為“黑茶就是傳銷,是騙人的”。
其實,從安化黑茶的發(fā)展中,不難看出區(qū)域公用品牌建設的得與失。
近年來,各地紛紛打造區(qū)域公用品牌,安化黑茶、贛南臍橙、煙臺蘋果等區(qū)域特色農產品相繼走出本土,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關注和喜愛,一些區(qū)域公用品牌建設已初具成效。然而,正如“安化黑茶是傳銷”這一誤解所展現的那樣,在這些“土特產”出圈的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最突出的就是“搭車蹭光”的困擾,陽澄湖大閘蟹、五常大米等品牌頻頻遭到冒用濫用,“洗澡蟹”“過路米”屢禁不止,“李鬼”們甚至不必到當地一游便可改頭換面——外地螃蟹掛上淘寶出售的不到兩毛錢一個的陽澄湖蟹扣,立即身價翻了好幾倍;外地勾兌大米換上印有“五常大米”字樣的包裝,便可賣出四五元一斤。2014年,時任五常市副市長何廣明曾率五常大米維權小組前往外地打假,發(fā)現假五常大米隨處可見,黑龍江省和哈爾濱市兩級政府也都曾組織專人到外地打假,但始終效果不明顯。
幾年前,安化黑茶之所以被打上“傳銷”的標簽,也是因為一些未經主管部門檢查驗收批準、不具備生產許可證的公司打著安化黑茶的名號,進行非法融資、傳銷活動,破壞了安化黑茶的形象。
對于那些尚未形成強大影響力的區(qū)域公用品牌而言,問題更多地出現在內部、出現在品牌自身建設的過程中。
一方面,有的區(qū)域公用品牌只是熱鬧一時,品牌建設者并沒有思考如何提升產品質量、持續(xù)維持品牌影響力,農民們自然也難以借助品牌力量致富。品牌專家婁向鵬指出,“萊陽梨”的品牌價值達到了5.65億元,可實際上“萊陽梨”商標使用率不到20%,梨的價格一直上不去。2019年,萊陽梨種植面積已經由鼎盛時期的10多萬畝萎縮到1.1萬畝,而且還在進一步滑坡。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并未深入思考,只是盲目跟風,看到其他地方有了特色農產品品牌,就隨便找?guī)讟颖镜禺a品,設計LOGO、宣傳推廣,試圖打造屬于自己的“地方名片”。殊不知,區(qū)域公用品牌建設并非一蹴而就。打造品牌前,需要大量走訪調研、思考布局。品牌建立后,同樣需要精心維護。
區(qū)域公用品牌做好了,的確能夠提升當地農產品銷量,促進經濟發(fā)展。但是如何才能真正打造出高質量的、具有持久影響力的區(qū)域公用品牌,卻是地方政府和企業(yè)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