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莎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技術中心規(guī)劃課題《微課在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中的構建與應用研究》科研成果,立項號:20JX07185
摘要:本文以短篇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的兩個課時教學為例,就微課在小說閱讀中的有效教學模式進行分析。教師以明確的設計思路制作或搜集微課,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時間段科學引導學生通過微課進行小說閱讀,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從“文化、審美、語言和思維”四個維度得到提升。
關鍵詞:微課;小說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06-0070
在新課標中,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群文閱讀和整本書閱讀已經成為部編新教材閱讀教學的重要形式。面對新高考新教材新變化,我們的教學模式也應與時俱進。小說是閱讀教學中文學類文本閱讀的重要文體,而微課作為我國新時代教學的新興工具,將更有效地運用到小說閱讀教學中。
一、微課在小說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微課是基于教學設計,使用信息技術在五至十分鐘左右圍繞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音頻或視頻。其具有打破時間空間的跨越性、內容的承載性以及通俗易懂的指導性,對小說閱讀的自主學習、鞏固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微課在短篇小說閱讀教學中的構建模式
1.有側重、有層次地設計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維度是“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如在《裝在套子里的人》一課中,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語言建構與運用:通過微課復習掌握描寫人物的方法,通過微課了解短篇小說敘事結構特點和諷刺手法,綜合提升語言內化與表達能力。
(2)思維發(fā)展與提升:設置學習任務群,運用由表及里,以果溯因,概括總結,比較異同等邏輯思維方式方法,達到培養(yǎng)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的教學目的。
(3)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對比鑒賞別里科夫人物形象并理解其性格特征;深刻理解“裝在套子里的人”的真正含義,感受諷刺語言藝術的魅力。
(4)文化傳承與理解:通過微課了解俄國短篇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的特點、社會背景、主題,了解世界短篇小說代表人物的地位及作品特點。
2.借助微課課前導讀以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小說閱讀預習重點在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思考。教師課前布置任務,引導學生觀看指定的微課自學,完成學習任務群。其中,用于導讀的微課設計形式和內容都要具有趣味性。興趣的引導,讓學生產生持續(xù)學習的動力,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就會形成合力,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都會提高。
根據新一代高中生對抖音風格視頻的喜愛,找到一個由“八二”教師自制的時長4分鐘的視頻作為《裝在套子里的人》的課前導讀微課。該導讀語言精準詼諧,語速輕快,有字幕,背景音樂有節(jié)奏,時長恰當。其內容主要圍繞小說的內容梗概、社會背景、思想主題和作家展開,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明確主題、人物關系和社會環(huán)境,最重要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閱讀《裝在套子里的人》全文和《契訶夫短篇小說集》的愿望。布置觀看導讀微課與完成配套的導學案,則通過“QQ作業(yè)”完成。導學案分為六個部分: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高考方向、學法指導、基礎知識、學習任務群。通過填表的形式完成對文本敘事結構梳理、人物形象對比、主題探討、諷刺語言識別等學習任務。
3.運用微課創(chuàng)設情境以導入課堂
課堂導入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想學好學的欲望。這就要求教師在制作微課時,要熟透教材內容,選取恰當的切入點,用情境帶動學生學習欲望,增強他們的課堂參與度。
由于作品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的認知水平與作品表達的中心有一定的距離,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裝在套子里的人》的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通過由歷史圖片、影像、語音講解、字幕和背景音樂剪輯成的微課,呈現出契訶夫的創(chuàng)作背景,帶領學生穿越到沙皇時期黑暗統(tǒng)治下的社會情境,讓學生與小說中的人物拉近距離。
4.巧用微課攻破重難點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在攻破重難點上,教師可通過微課根據學情和小說文本特點,鎖定單一的教學目標,選擇精要的教學內容,對一些抽象性的概念與操作運用PPT錄屏的方式呈現,讓學生系統(tǒng)深入地學習某一步驟,從而突破重難點。如在《裝在套子里的人》一課中,攻克重難點第一層,以梳理短篇小說敘事情節(jié)結構的微課,串聯學生對情節(jié)的歸納;攻克第二層,以復習小說單元在長篇小說節(jié)選中講過的人物形象理解的微課,加深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把握;攻克第三層,以探究小說主題的微課,激發(fā)學生對主題的理解;攻克第四層,以梳理短篇小說諷刺手法結合經典語言片段賞析的微課,促進學生對諷刺語言藝術的品位。每一層重難點微課播放后,都要進入教學講析環(huán)節(jié),展示學生在“QQ作業(yè)”學習任務群中,對課文情節(jié)、人物、主題和手法的理解上出現的典型錯誤,由學生先點評,教師后糾正。
5.利用微課拓展以引導學生課外閱讀
在課堂上學習課內閱讀的知識是有限的,教師上課前要根據課堂內容制作微課,拓展課外閱讀的知識,從而引導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興趣,并養(yǎng)成課后閱讀的良好習慣。同時,課堂上的微課可成為資源分享到微信公眾號或者QQ學習群。這樣,學生課后可以按需復習,真正打破時間、空間的局限,實現個性化學習。學生要了解和掌握閱讀理解《裝在套子里的人》的四層重難點。其中,敘事結構和諷刺藝術具有橫向比較的價值。筆者通過PPT錄屏制作兩個微課,分別將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的敘事結構和諷刺藝術進行比較,并將這兩個拓展性微課安排在對應層的小結中。這有利于對短篇小說閱讀進行拓展延伸。
三、結語
微課的內容以片段式的重點、難點、疑點知識為主,同時還可包含與小說閱讀相關的歷史背景、素材課件、作品點評等輔助性教學知識。多項微課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huán)境。微課在小說閱讀教學的應用中具有強大的功能,但不是萬能的。因此,我們要根據實際,從根本需要出發(fā),多思考,多分析,才能充分發(fā)揮其功能與作用。
參考文獻:
[1]汪曉東.微課的外在特點與核心特征[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1).
(作者單位:廣東省陽江市第三中學529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