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廓
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手術一般是用于胃癌患者的治療,此類手術可以良好的清除患者的腫瘤病灶,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切除胃部后卻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患者的胃容量縮小、消化道異常等,極大的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當代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手術中還伴隨著另外一項手術,即消化道重構手術,該類手術可以促使患者的胃進行重建,其可以部分緩解近端胃大部分切除術所造成的不良影響[1,2]。而當下胃癌已經(jīng)成為我國的高發(fā)惡性腫瘤之一,而且最近幾年直腸癌也頻發(fā),這使得需要進行近端胃大部分切除術的患者日益增加,雖然切除手術的技術以及相關措施已經(jīng)非常成熟,但是消化道重建吻合手術效果卻很難滿足當下患者的需求。雖然臨床上消化道重建吻合術的手術方式非常多,但是大多都是食管空腸Roux-en-Y 吻合術,或者以該手術為基礎進行手術[3]。該手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患者重建消化道,但是卻擁有了非常多的不良反應情況,這會造成患者的預后不理想。基于此本院現(xiàn)將新的改良overlap 吻合術用于近端胃大部分切除術患者的消化道重建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 月~2019年5 月在本院進行近端胃大部分切除術的胃部疾病患者85 例,通過隨機數(shù)字抽簽分為實驗組(43 例)和參照組(42 例)。其中參照組男23 例,女19 例;年齡最小38 歲,最大73 歲,平均年齡(48.14±8.29)歲。實驗組男24 例,女19 例;年齡最小37 歲,最大74 歲,平均年齡(48.41±8.5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遵循自愿原則,經(jīng)詳細了解后均簽署相關文件并參與研究,審批通過;②所有患者均符合消化道惡性腫瘤疾病的診斷標準,經(jīng)入院診斷確診,且必須實施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手術;③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的耐受情況,具備手術耐受能力。排除標準:①重要器官受損嚴重者;②精神意識障礙,交流不暢;③患者有其他影響效應觀測、判斷的其他病理或生理狀況;或者患者合并有肺栓塞、腦血管疾病、其他部位腫瘤、傳染性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
1.2 方法
1.2.1 切除手術 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規(guī)的腹腔鏡下近端胃大部分切除術。
1.2.2 吻合手術 參照組患者選擇實施食管空腸Roux-en-Y 吻合術,切除范圍:賁門上5 cm 食管為上切除線,切斷閉合的十二指腸,將幽門下2 cm 處作為下切除線,在距離屈氏韌帶20~25 cm 處將帶血管弓遠端空腸段切斷,并經(jīng)結(jié)腸前上提,行食管端側(cè)與遠端空腸段側(cè)吻合術,食管端與遠端空常端吻合術,距吻合口下方40~50 cm 處進行遠端空腸與近端空腸段側(cè)吻合術。實驗組患者實施改良overlap 吻合術,具體操作為于患者腹部正中取一切口,進行腹部探查,將胃游離后行標準D2 或D2 式胃癌近端淋巴結(jié)清掃術,胃網(wǎng)膜右血管弓要盡量保留,將食管、胃組織等包含腫瘤組織的器官及組織行根治性切除,賁門上5 cm 食管和腫瘤下緣7 cm 為上、下切除線。在距離屈氏韌帶20~25 cm 處將帶血管弓遠端空腸段切斷,并經(jīng)結(jié)腸前上提,行食管端側(cè)與遠端空腸段側(cè)吻合術,于吻合口下方15~20 cm 位置行殘胃后壁與空腸側(cè)側(cè)吻合術,于吻合口30~35 cm 處行遠端空腸與近端空腸側(cè)側(cè)吻合術。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依據(jù)患者術后6 個月的反流、體重改善情況以及患者手術之后的不良反應情況,判定患者的治療效果,將其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類,其標準為顯效:患者手術效果良好,術后無明顯、嚴重不良反應,術后6 個月患者基本無燒心反流情況,體重改善情況良好;有效:患者手術效果良好,術后無嚴重不良反應,術后6 個月患者偶有燒心反流情況,有明顯的體重改善情況;無效:不符合上述要求??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術后并發(fā)癥包括患者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吻合口瘺、感染的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治療顯效20 例(46.51%),有效19 例(44.19%),無效4 例(9.30%),治療總有效39 例(90.70%);參照組治療顯效15 例(35.71%),有效16 例(38.10%),無效11 例(26.19%),治療總有效31 例(73.81%)。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70,P<0.05)。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7.91%小于參照組的5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n(%)]
本次研究中,選擇食管空腸Roux-en-Y 吻合術的參照組的不良反應情況明顯高于采取改良overlap 吻合術的實驗組患者,改良overlap 吻合術雖然是一種更新的技術,但是其在實施手術的時候,吻合口卻是有所增加,因此臨床上改良overlap 吻合術的手術時間是比較長的,雖然增加了吻合口,但是從不良反應上來看,反而改良overlap 吻合術表現(xiàn)更為優(yōu)秀,這表明其是安全的,雖然創(chuàng)口增加了,但是并未造成風險增高[4-7]。而從治療效果而言,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0.70%高于參照組的73.8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70,P<0.05)。其表明采取改良overlap 吻合術對于人體的創(chuàng)傷雖然較高,但是其對于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影響反而更小,對患者術后進食的影響小,這使得患者在術后恢復階段可以攝入充足的能量,最終提升患者在后續(xù)治療的耐受度情況,從而最終提升胃癌患者的治療效果。王冬等[8]的研究表明,改良overlap 吻合術應用于近端胃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的治療中后,其消化道空間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的吻合手術,進而提升了腸胃容積。這使得患者的飲食量有所提升,而且還可以促進患者的食欲,而燒心反流的減少使得患者在治療后期的日常生活中,自身的不適感明顯降低,從而提升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質(zhì)量,這也可以促進患者治療,維持其正常的食欲,從而提升其后續(xù)治療耐受度[9,10]。
綜上所述,應用改良overlap 吻合術在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患者的治療中,能夠顯著提升患者治療效果,抑制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患者的食管反流情況,促進患者的胃容量恢復,進而提升患者的整體營養(yǎng)恢復以及體重恢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