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明
【摘要】新課標明確指出,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情境是我們教學的第一任務。因為它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更加多姿多彩和生機盎然。教學過程中,通過主題式情境教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和辨析能力、判斷能力以及抵制各種誘惑的能力。在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我國全面實施、不斷深化的教改背景下,主題式情景教學模式定會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創(chuàng)設;主題式;教學情境
主題式情景教學,指的是以內容為介質,以文本的內在為主體所進行的一種語言教學行為。其中心是使學生在良好的、具有強烈欲望的環(huán)境中進行文本學習,圍繞有現(xiàn)實意義且學生易于理解接受的主題開展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內化能力和長期記憶力。把特定的語言放置于特定的有意義的主題情境中去交流學習,把文本教學和“情境”教學深入整合?;诖耍W《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方式最主要的就是充分并有效運用主題式情境教學,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及法律意識,且在客觀上有效地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及社會實踐能力。本文以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從四個方面來闡述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有效進行主題式情景教學的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感性情境
小學生由于受年齡的限制,通常習慣性從事物的表面來觀察事物的特點和本質,理性思維能力還有待提升。為此,教師往往以自己為主體而一味地進行文本講解的教學模式,這樣不但無利于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點產生深遠的體會,而且還會打消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據(jù)于小學生的特點,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師就應采取確實有效的策略,創(chuàng)設感性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對文本中的知識點進行領會和掌握。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就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通過播放與主題相關的情境視頻或音樂或動畫等,將其與主題教學內容進行有效融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對所展示的感性材料產生深刻理解,從而有效地內化相關的知識點。例如,第六課《我們神圣的國土》這一課,本課重點是知道我國幅員遼闊,懂得祖國領土神圣不可侵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學情境,我們可以通過播放當下“6·15中印加勒萬河谷邊境沖突真實情境視頻”,讓學生們感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愛國情懷,懂得祖國領土神圣不可侵犯!進而引出本課的主題《我們神圣的國土》這一課。
又如,在教學第三課《主動拒絕煙酒與毒品》的教學中,可以利用一些視頻資料,如,一些科學模擬實驗,說明煙霧對人的呼吸器官的影響,二手煙對青少年的危害,酒駕導致的交通事故和人員傷亡等真實事例,客觀地為學生呈現(xiàn)吸煙、喝酒的危害。
二、利用互動交流創(chuàng)設合作探究情境
在課堂教學互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探討,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那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應該要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及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綜合應用交流、討論、辯論等多種多樣的形式,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這對于小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情境式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利用互動交流創(chuàng)設合作探究情境。例如,在教學《自主選擇課余生活》一課教學“課余生活助我成長”中,教材第5頁呈現(xiàn)了第三個課余生活片段,展示了學生在課余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作為社會小主人的擔當精神,以及在遇到困難時不輕易放棄的勇氣和毅力,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或辯論。
三、結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啟發(fā)情境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體驗出發(fā),從他們感興趣事物愛好切入,將《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以小故事、生活中的案例等形式將其呈現(xiàn)出來。因為畢竟小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也比較弱,所以我們就應采用有效的措施。
第三課《主動拒絕煙酒與毒品》中的教材第21頁正文從心理發(fā)育特點的角度,說明青少年可能受到毒品誘惑的原因。教材借助《危險的好奇》這則故事,幫助學生正確對待好奇心,并通過相關鏈接,幫助學生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對毒品的規(guī)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調查,了解自己家庭中是否有長年吸煙、喝酒的親人,他們是否感受到煙酒對身體的影響。借助《危險的好奇》這則故事,幫助學生正確對待好奇心,并通過相關鏈接,幫助學生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對毒品的規(guī)定。
四、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創(chuàng)設協(xié)商合作情境
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是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的關鍵途徑。所以,我們應積極創(chuàng)設體驗情境,提供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并在活動的過程中對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協(xié)商合作情境,并在協(xié)商合作情境中進行角色互換,從多個角度出發(fā)思考問題,并逐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例如,在《協(xié)商決定班級事務》教材第35頁的活動園繼續(xù)介紹班級民主決策的流程,其中第三步充分討論,表達意見”,旨在引導學生在討論中敢于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并學會在協(xié)商討論中傾聽其他同學的建議,以合情合理的方式對待不同意見。第四步“大會表決,公布結果”,通過規(guī)范的程序,使學生感受到班級決定的效力,從而認可相關決定。教師可在學生討論的環(huán)節(jié)多留時間,讓學生能夠對一項提案充分表達意見,并認真聽取他人意見,從而學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體會他人的心情和需要,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集體生活。
教材第39頁“活動園”用列舉名言的方式開展以“合作”為主題的“名言俗語大搜索”活動,旨在讓學生從活動中體會我國歷來重視合作,讓學生在多樣的活動中體會“合作”的意義,從而理解討論和決定班級事務時,應該堅持協(xié)商合作的原則。我們可以為突出“合作”這一主題,組織活動時,務必強調需要小組協(xié)商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引導學生結合主持人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回憶協(xié)商合作完成任務的過程。另外,需要注意活動的延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思考,這次協(xié)商合作完成任務對班級和個人成長有什么啟示。
五、結語
綜上所述,主題式情景教學不僅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積極、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而且將文本中的知識充分有效地融入到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師生的課堂教學有效性,徹底改變傳統(tǒng)的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的教學模式,在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全面實施、不斷深化的教改背景下,主題式情景教學模式定會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桂東.情境教學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方式[J].百科知識, 2020,780(12):62+64.
[2]周安妮.情景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好家長, 2019(3):80.
[3]陳華漳.“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實施路徑[J].新課程·上旬,2019(8):128.
[4]吳莉.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有效運用[J].魅力中國,2019(15):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