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超,劉金祥,陳晚琴
(1.南通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兒科,江蘇 南通 226000;2.如皋市人民醫(yī)院 兒科,江蘇 如皋 226500)
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MPP)是兒童常見非典型肺炎之一,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阿奇霉素是小兒MPP的首選治療方案,然而小兒MPP發(fā)病較急,有時需聯(lián)合其他藥物輔助治療[2]。特布他林為β2-受體興奮劑,具有支氣管擴張作用[3]。CXC趨化因子配體8(CXC chemokine ligand 8,CXCL8)屬關(guān)鍵炎癥因子,在介導炎癥反應中起重要作用[4]。P2X7受體被證實參與了呼吸系統(tǒng)慢性炎癥疾病的炎癥反應及細胞因子表達調(diào)控。本研究探討序貫療法聯(lián)合特布他林霧化吸入對MPP患兒臨床療效及對CXCL8、P2X7受體等相關(guān)炎癥因子的影響,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6月~2018年5月南通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MPP患兒104例作為研究對象,受試者符合《兒童社區(qū)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訂)》中關(guān)于MPP的診斷標準,并經(jīng)胸X線片及實驗室PCR證實[5],本次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會批準,患兒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先天性的呼吸系統(tǒng)發(fā)育缺陷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5]。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所選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2例。兩組患兒臨床表現(xiàn)、病程、年齡分布、性別比例、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接受退熱、止咳平喘、化痰等常規(guī)對癥治療,若出現(xiàn)嚴重呼吸不暢者需安排吸氧,保持患兒體內(nèi)電解質(zhì)平衡。此后對照組患兒給予阿奇霉素(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提供,國藥準字:H20000197)序貫療法進行治療,將阿奇霉素注射液10 mg/kg加入生理鹽水保持濃度1~2 g/L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續(xù)治療3~5 d,隨后休息4 d,再給予阿奇霉素分散片10 mg/kg,頓服,每日1次,連用3 d。此期間若有病情加重者可適當靜脈滴注乳糖酸紅霉素(湖南科倫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43020028),劑量30 mg /kg。治療組患兒采用與對照組相同的治療方式,并在此基礎上給予硫酸特布他林霧化液(Astra Zeneca AB公司生產(chǎn),批準文號H20140108,2 mL:5 mg×20支)進行治療,將2.5 mg硫酸特布他林霧化液加入0.9% 注射用氯化鈉5 mL中,霧化吸入,氧流量設置為6~8 L /min,每日2次,每次10~15 min,兩組均以2周為1個療程。
1.2.2 觀察指標 治療期間觀察記錄兩組患兒發(fā)熱、咳嗽、肺部啰音等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此外于治療前(確診后隔日)、后(出院當天)測定血清CXCL8、P2X7受體及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表達水平,并統(tǒng)計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1.2.3 療效評價 參照《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專家共識(2015年版)》[6]分顯效、有效和無效3個等級評價。總有效率=(n顯效+n有效)/n總×100%。
2.1 兩組患兒主要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治療組患兒臨床主要癥狀、體征(發(fā)熱、咳嗽、肺部啰音、喘憋)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主要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d
2.2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組臨床治療效果(92.3%)優(yōu)于對照組(76.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相關(guān)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CXCL8、P2X7受體及TNF-α和IL-1β表達水平相近,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各細胞因子水平均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同期對照組比較,治療組下降幅度更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相關(guān)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2.4 兩組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用藥期間出現(xiàn)的主要不良反應為嘔吐、腹瀉、皮疹及口腔真菌感染等,其中治療組有3例出現(xiàn)嘔吐、腹瀉,2例皮膚出現(xiàn)紅疹,1例口腔真菌感染,對照組僅出現(xiàn)2例嘔吐患兒,1例皮膚紅疹者,不良反應均較輕微,停藥后自行消失。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11.5%(6/52)vs. 5.8%(3/52)]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487,P=0.485)。
MPP是兒科常見的臨床疾病,其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7],臨床表現(xiàn)出慢性咳嗽、低熱、氣喘、鼻塞、流涕等癥狀,此外還會誘發(fā)心肌炎、腎炎等系統(tǒng)性疾病發(fā)生,一旦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對患兒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
目前臨床上常通過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對其治療,阿奇霉素對肺炎支原體具有強大的抗菌作用,通過與肺炎支原體核糖體的50S大亞基結(jié)合,抑制肺炎支原體合成蛋白質(zhì),減輕其引起的炎癥反應[8]。盡管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對MPP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起效慢[8]。特布他林是一種短效β2受體激動藥,興奮β2受體,使舒張肌平滑,擴張支氣管,霧化吸入1~2 h后即可達到最佳血藥濃度[7],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患兒臨床主要癥狀、體征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這與王志坤等[9]的研究結(jié)果較為吻合,提示特布他林輔助治療能增強阿奇霉素對肺炎支原體的抗菌作用,改善支氣管狹窄,緩解臨床癥狀,同時安全性高,給藥后未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
細胞免疫在MPP致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當病毒進入體內(nèi)引起肺炎支原體感染后可激活免疫反應,產(chǎn)生多種趨化因子,參與炎癥反應,適量時對機體起保護作用,而過量時可致免疫病理損傷[8-9]。周岳琴等[10]指出MPP患兒TNF-α、IL-1β表達水平顯著高于正常兒童,提示兩者均參與了肺炎支原體的感染過程。P2X7受體廣泛表達于多種組織中,已經(jīng)證實P2X7受體參與炎癥疾病的炎癥反應及細胞因子表達調(diào)控[10]。CXCL8又名白細胞介素8(IL-8),來源于多種免疫細胞,其趨化吸引多種炎癥細胞至肺部組織浸潤集聚,釋放血管活性物質(zhì),引起組織免疫損傷[11]。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兒的CXCL8、P2X7受體及TNF-α和IL-1β表達均降低,且治療組下降幅度更明顯,提示炎癥因子的分泌紊亂是MPP患兒病情發(fā)展的重要原因,當機體肺炎支原體感染時存在P2X7受體及TNF-α和IL-1β過度表達,特布他林輔助治療可加強阿奇霉素對病原體的殺傷,提高環(huán)磷酰胺水平,加強了對炎癥反應的抑制作用,使得P2X7受體、TNF-α和IL-1β等表達降低,減少對免疫細胞的刺激,降低了CXCL8的含量。
綜上所述,特布他林輔助治療支原體肺炎患兒可加強阿奇霉素對支原體的殺傷,抑制炎癥反應,降低了CXCL8、P2X7受體表達水平,有效縮短了患兒臨床癥狀的消失時間,臨床療效顯著,安全性高。本次為單一取樣研究,在廣度和深度上存在不足,缺乏地域、人文等因素的影響,結(jié)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需后續(xù)研究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