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麗
電影《二·二六》劇照
1936年2月26日,一場50年不遇的大雪降臨東京。誰也不曾想到,皚皚白雪裝點下的山間官邸,短短幾個時辰就被1400多名少壯軍官槍刀下的鮮血染紅。
在這天發(fā)生的,正是對日本近現(xiàn)代社會影響深遠的二·二六兵變。今年是日本二·二六兵變85周年。如果將時光的車輪倒轉,我們能否讀懂變身軍國主義模樣之前的日本?
這場兵變的發(fā)生,與一個人息息相關。他雖未直接參與過二·二六兵變,但沒有他,這場事件或許從未在歷史中出現(xiàn)。他就是軍國主義思想家、被稱為二·二六兵變“教主”的北一輝。
這些怒氣滿滿的青年官兵,主要來自皇道派。 /
1919年,在鼓吹軍國主義的著作《日本改造法案大綱》中,北一輝認為,日本國土狹小,資源枯竭,只能走對外擴張道路,而中國是日本振興的天然基地。
電影《二·二六》劇照
同年8月1日,一個信奉國家主義的右翼團體“猶存社”成立,一個名叫西田稅的青年軍官走進了北一輝的視線。他是北一輝的忠實信徒,也和陸軍士官學校的畢業(yè)生來往非常多。于是,北一輝和陸軍的青年軍官們建立起聯(lián)系。這些青年軍官的活動,很大程度上也都受到了北一輝的影響。
1926年,北一輝在《維新革命論》一文中,補充了《日本改造法案大綱》沒有涉及的“維新政變”到底由誰來完成的問題。他開始把注意力放在青年軍官的身上,軍國主義思潮和青年軍官密切地聯(lián)系在一起。信奉北一輝學說的青年軍官,也就開始慢慢形成了巨大力量。
自此,日本右翼法西斯團體越來越活躍,他們反體制、反西方、反近代、反共產(chǎn)主義。據(jù)日本內務省警保局調查,1927年到1937年間,僅是東京一地,就有172個新出現(xiàn)的法西斯團體,成員共3萬人以上。一些青年軍官也開始在軍中秘密結社,甚至有激進分子開始對財閥和內閣大臣展開暗殺行動。
原本,日本明治維新廢除了之前的幕藩體制,天皇依靠支持明治維新的文武官員,建立了以天皇制為中心的集權制國家,形成了天皇、文官內閣和軍部三方大體平衡的政權結構。然而,隨著軍國主義思潮興起,到30年代初,這種平衡就不復存在了。
言辭思想之所以能激怒甚至煽動人心,永遠離不開殘酷現(xiàn)實的土壤。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日本利用歐美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的機會,取得大量軍資訂單,富國強兵。然而1918年戰(zhàn)后,軍需訂貨戛然而止,日本經(jīng)濟出現(xiàn)危機。
到1931年,日本失業(yè)工人超過300萬。而此前來城市打工的農(nóng)村人口,不得不返回家鄉(xiāng)。城鄉(xiāng)經(jīng)濟凋敝,加上連年干旱,使得千百萬農(nóng)民家庭陷入赤貧狀態(tài)。許多人家僅靠挖草根和從樹上剝軟樹皮充饑。更有甚者,靠送女為娼妓維持一家人的生存。日本軍人特別是下級軍官的家屬,很多就靠此為生。
后來二·二六兵變的1400多人中,有1100人是新兵,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當時所經(jīng)歷的極度貧困。在現(xiàn)實生活中,日本中下層軍人目睹了家人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官僚政客與財團勢力們卻日日奢華腐敗。這激起了他們仇富殺官的欲望。他們覺得,改變日本現(xiàn)狀,責無旁貸,舍我其誰?應該通過維新政變,來改變社會。
這些怒氣滿滿的青年官兵,主要來自皇道派。在當時的日本,軍部主要有皇道派和統(tǒng)制派兩大陣營。皇道派主張清君側,消滅天皇身邊的奸臣小人,擁護天皇親政,改造日本。
1936年2月26日,第1師團的叛軍士兵們
皇道派內,除荒木貞夫、真崎甚三郎等少數(shù)高級將領外,大體是年輕的野戰(zhàn)部隊士兵。他們行動大膽、目無法紀,熱衷于暗殺和政變。而統(tǒng)制派主要由年紀更大、更為保守的高級軍官組成,包括永田鐵山、林銑十郎、東條英機等高級將領。
兩派的核心斗爭是在高層政治開始的。1934年以后,由于統(tǒng)制派的主張得到日本陸軍大多數(shù)中上級軍官的支持,他們在與皇道派的斗爭中逐漸占據(jù)了上風,并為了保持軍隊上下高度統(tǒng)一,不斷尋找機會排擠后者。1935年7月,統(tǒng)制派借人事調整之機,將一批皇道派軍官轉入預備役,或調離樞要,甚至還免去了皇道派頭面人物真崎甚三郎的陸軍教育總監(jiān)職務,這對皇道派打擊最大。
不多幾日,駐扎在福山縣的皇道派軍官相澤三郎中佐,也接到調往中國臺灣的調令。被激怒的相澤決定刺殺永田。8月12日,相澤身佩軍刀,只身闖入后者辦公室。此時永田正在辦公,他躲過了相澤刺過來的第一刀,雙方一番搏斗,正當永田沖到門口,想拉開門出去的時候,相澤從背后刺過去,要了永田的命。
永田事件之后,當年12月,統(tǒng)制派高級將領趁陸軍人事調整之際,把鐵桿皇道派成員第1師團長柳川平助調任中國臺灣駐屯軍司令官,又在第二年3月把第1師團調往滿洲。
一夜之間,整個東京城,都被皇道派控制,沉浸在恐怖之中。 /
第1師團是皇道派的大本營,這個決定一下子激怒了皇道派的少壯軍官。他們認為再不動手就要開赴中國戰(zhàn)場了。于是,他們把兵變時間定在了2月26日凌晨。
1936年2月26日,日本東京異常寒冷。鵝毛大雪已經(jīng)下了一天一夜,仍然沒有停止的跡象。有氣象記載說,這是50年不遇的大雪。在緊靠皇宮的小山后面,是一幢幢官邸。雪花飄落,顯得格外靜謐。
凌晨5時,駐守東京第1師團的皇道派少壯軍官香田清貞、安藤輝三等9名政變核心軍官,集結了1400多名青年士兵。他們從駐地武器庫中奪取了步槍、機槍等武器,在香田大尉的一番思想鼓動之后,一行人踏著厚厚的積雪,準備開始一系列的刺殺行動。
官兵們迅速占領了東京都的警視廳、陸軍省、首相官邸,還有天皇侍衛(wèi)長鈴木貫太郎、財政大臣高橋是清等幾位元老的私宅。他們第一個刺殺目標就是日本首相岡田啟介。
隊長栗原安秀中尉帶領4個小隊約300人到達首相府后,槍聲驚醒了73歲的首相岡田,他沒有立即逃走,而是坐以待斃。然而他的妹夫兼秘書松尾傳藏把岡田從床上拽了起來,和一名警衛(wèi)一起把他推進了洗澡間。之后,妹夫扮成了岡田的模樣,沖到中庭高喊“天皇萬歲”,瞬間就被士官槍殺。當時,士兵還特意拿來照片比對了一下,也沒有發(fā)現(xiàn)區(qū)別。于是他們認為,刺殺首相成功了。
與此同時,兵變軍人的另一隊人馬包圍了財政大臣高橋是清的官邸。時年81歲的高橋是清,曾擔任過日本銀行總裁和貴族院議員,因堅持削減巨額軍費而成為政變軍人的眼中釘。在中橋基明中尉的率領下,士兵們直接沖進了高橋的臥室,對著高橋連開3槍,接著還用軍刀猛刺,高橋當場身亡。
集結于赤阪山王旅館前的部隊,則由阪井直中尉指揮,前往刺殺內大臣齋藤實。齋藤實本想和這些突然沖進來的青年人談談,結果這些軍官根本不聽,還沒等齋藤實說更多的話,就把他亂槍打死。
在整場兵變當中,唯一作為統(tǒng)制派軍人被殺掉的,是坐了皇道派真崎甚三郎位置的渡邊錠太郎。他們認為,無故免去了真崎甚三郎大將的禍首,就是眼前的渡邊錠太郎。于是,渡邊在起居室內被軍兵們開槍打死。一名少尉用刀割斷了他的喉嚨。
而天皇侍從長鈴木貫太郎,則在夫人的掩護下逃過一劫。當叛軍沖進鈴木臥室時,鈴木試圖與對方進行交涉,無果而終。一個士兵對著鈴木連開三槍,結果一槍和心臟擦邊,一槍打在腹部,都沒有擊中要害。最后鈴木貫太郎的妻子哭喊:“你們對老人就敢這么開槍嗎?”領隊的軍官動了善心,一個敬禮,說聲“對不起”,然后走了。鈴木得以留命。
而與此同時,東京城內也不得安寧。兵變軍官們勒令影劇院關閉,廣播電臺停止播放文娛節(jié)目,定時播放他們發(fā)布的公告。一夜之間,整個東京城,都被皇道派控制,沉浸在恐怖之中。
電影《二·二六事件脫出》劇照
高舉“尊皇討奸、昭和維新”的旗幟,兵變軍官們本以為,他們“以國之名”的壯舉,能夠引起日本社會包括一些高級將領的支持,甚至還會得到天皇的贊許,因為在1932年刺殺首相犬養(yǎng)毅的“五·一五事件”中,那些政變的官兵,都被從輕發(fā)落了。然而,他們從未料到,自己正在陷入四面楚歌的窘境。
兵變當日天亮以后,裕仁天皇發(fā)現(xiàn),自己信任的人都被刺殺了。在他看來,這些叛軍說要清君側,可能會獲得他弟弟秩父親王的支持,迫使他退位。
二·二六兵變發(fā)生后出動的日本海軍陸戰(zhàn)隊士兵
天皇惱羞成怒,勒令陸軍大臣川島義之和侍從武官本莊繁鎮(zhèn)壓叛軍。結果,此時的陸軍高級將領參議會已被荒木貞夫和真崎甚三郎控制,他們陽奉陰違,遲遲拖延。
裕仁天皇忍無可忍,下令調動了海軍。結果,海軍得知三位海軍退役大將岡田、齋藤、鈴木遇刺后,將“長門”號軍艦開進東京灣。他們將炮口直指叛軍,要為被刺殺的將領報仇。
2月28日,雖然陸軍萬般不情愿,天皇諭旨平叛的戒嚴令還是頒發(fā)了。戒嚴令稱,若叛亂部隊不服大命,當斷然以武力恢復治安。戒嚴令還命令各部隊在次日上午做好攻擊準備。戒嚴令發(fā)布后,近衛(wèi)第1、第14師團和近縣的部隊約2.5萬人,被調進東京將叛軍包圍起來。海軍炮艦也虎視眈眈。
被皇道派擁護的大將真崎甚三郎,擔心自己受到牽連,也開始對叛軍勸降。叛軍意識到敗局已定,于是栗原中尉提出請求:為了證明發(fā)動叛亂是為天皇而戰(zhàn),請?zhí)旎逝沙鰵J差,在欽差的監(jiān)視下,他們愿以痛快的自裁方式,光榮結束自己的生命。結果天皇斷然拒絕:“如欲自殺任其自便,為這種人派欽差真是荒謬至極?!?/p>
2月29日7時10分,戒嚴司令部命令三宅阪、赤阪見附、溜池、虎之門、櫻田門一帶的居民撤離。戒嚴司令部表示:如果叛軍繼續(xù)違抗命令,部隊將于13時發(fā)起攻擊。在嚴冬中堅持了3天的叛亂軍人,此時疲憊不堪,士氣消沉。漸漸地,他們聽到廣播后開始撤離,返回原來的陣地。13時左右,安藤輝三大尉接受事實,下令部隊均返回原駐地。他之后舉槍自殺未遂,后被槍決。
14時過后,陸軍的杉山參謀次長和香椎戒嚴司令官進宮,將平息叛軍之事上奏天皇。就這樣,日本現(xiàn)代最大的一起兵變被平息。
而后,在歷經(jīng)一系列的非公開審判后,共有19名叛軍領導人被處以死刑,另有40人得到監(jiān)禁判決。包括這場兵變的“教主”北一輝,也于1937年8月19日,被日本政府以教唆二·二六政變的思想主導犯之名正式起訴,后遭槍決。
自此,日本的權力結構從根本上被改變。陸軍中的皇道派勢力開始衰落,日本國內曾一度流行的以刺殺方式達到政治訴求的活動,也就此終止。軍方對于政府決策的影響力也大增,日本走上法西斯軍國主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