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
Campo Pequeno斗牛場內(nèi),斗牛騎士直面公牛
葡萄牙在疫情之下,去年一整年的公眾體育文化活動大受打擊,唯一開放的公共盛事只剩下斗牛。
在熱愛足球的葡萄牙,包括五大聯(lián)賽在內(nèi)的足球賽事都被迫暫停。比賽停擺使各大俱樂部失去了巨額門票和轉(zhuǎn)播費收入,蒙受了巨大經(jīng)濟損失。相應(yīng)地,葡萄牙民眾也無法到球場吶喊看球。
除此之外,葡萄牙的多個宗教民俗節(jié)日,包括4月的復(fù)活節(jié)、奧比都斯小鎮(zhèn)的巧克力節(jié)、5月的法蒂瑪朝圣活動以及6月盛大的里斯本全城慶典,都因疫情影響而未舉行。在經(jīng)歷了三個多月的居家隔離后,2020年6月30日,葡萄牙政府宣布結(jié)束“國家緊急狀態(tài)”。然而,足球賽等大型活動并未恢復(fù)對公眾開放。
7月,在坎波·佩克諾(Campo Pequeno,當(dāng)?shù)厝A人和留學(xué)生趣稱為“小村”或“小操場”)原定的第一場斗牛比賽舉辦的前一天,葡萄牙斗牛聯(lián)合會宣布:斗牛比賽回歸!
與以往不同的是,斗牛運動取消了中場休息時間。觀眾的入席人數(shù)須控制在半場以內(nèi),并佩戴口罩進行觀看。相比起全民熱愛的足球,斗牛這一傳統(tǒng)活動面臨許多批判的聲音??v然反對聲不絕于耳,斗牛賽這一傳統(tǒng)民俗依然延續(xù)至今。
回顧葡萄牙斗牛歷史,除了葡萄牙女王唐·瑪麗亞二世于1836年頒布了首相帕索·曼努埃爾下達的禁止斗牛法令,引發(fā)了民眾強烈的不滿,以至于9個月后禁令被取消之外,葡萄牙的斗牛賽從未中斷,一直持續(xù)到今天。
距離首都里斯本30多公里一個名為維拉·弗蘭卡的小鎮(zhèn),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斗牛之鄉(xiāng)”。每年7月初,小鎮(zhèn)都會迎來各地游客,慕名來參加火熱的牧牛人節(jié)。所謂的牧牛人,是一群專門飼養(yǎng)、放牧用于斗牛的野性剛烈公牛的人。而那些從四面八方來的游客,在擁擠的開幕式或是狹窄的奔牛巷道,與野性十足的牛同路奔跑,大概是為了體驗“與牛共舞”的刺激感吧!
斗牛起源于狩獵,之后為戰(zhàn)爭服務(wù),沙場前奔赴戰(zhàn)斗的騎士是主要的參加者。
葡萄牙斗牛賽票價和一般球賽差不多,入場票價不高,一般為15歐元起,十分親民。對兒童免票的年齡限制為3到6歲(3歲以下禁止進入),在斗牛場入口處出示有效身份證件表明年齡即可。
自遠古以來,斗牛就起源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騎馬運動。公牛,更確切地說是其祖先“原始?!保ˋuroque),一直被視為神秘動物,是宗教信仰的目標(biāo),是生育能力和活力的象征。人類對抗公牛,是人類崇拜生育活力的一種方式,這種對抗在文化多樣化的地中海沿岸和中東社會中都能找到。
斗牛賽結(jié)束后,場外的斗牛士背影
斗牛起源于狩獵,之后為戰(zhàn)爭服務(wù),沙場前奔赴戰(zhàn)斗的騎士是主要的參加者。葡萄牙社會過去在重要的節(jié)慶時刻,例如婚禮和皇家加冕禮、王子誕生、發(fā)動戰(zhàn)爭和重要宗教儀式前,都會舉行斗牛表演。在迎接國事訪問的過程中,葡國人也會舉行斗牛,向外國的國家元首和政要致敬。葡萄牙維持殖民帝國時,葡式斗牛比賽也在莫桑比克、安哥拉和澳門等地舉行。而在巴西,葡式斗牛賽的傳統(tǒng)也一直持續(xù)到1920年代末。
如今,提及斗牛賽,人們最先想到的依然是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牙”—西班牙、葡萄牙。兩國擁有十分相似的氣候、飲食、民俗風(fēng)情等,然而兩國的斗牛賽卻有著迥然不同的風(fēng)格。最顯著的一點是,西班牙的斗牛士和公牛之間是一場你死我亡、生死對決的廝殺,這注定是一場悲劇;相較之下,葡式斗牛的結(jié)局則是一場喜劇—大概自1837年以來,斗牛士就不再將公牛殺死。
斗牛賽入場正門
葡萄牙的斗牛賽傾向通過表演獲得觀眾的喝彩。公牛角提前經(jīng)過處理,不致危及斗牛士的生命。此外,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五世(1700年)不贊成騎馬的貴族參與斗牛,因為他需要騎士和馬來作戰(zhàn)。從此,馭馬斗牛的西班牙貴族們就離開了競技場,騎馬斗牛的方式也就隨之在西班牙式微了。而在葡萄牙,貴族從未停止過騎馬斗牛。也正是騎馬斗?,F(xiàn)在成為了葡萄牙斗牛異于西班牙斗牛的重要特征。
里斯本的斗牛場“小村”,其實也是一個購物中心。地下一層是超市、專賣店、美食廣場、電影院和停車場,地面上是酒莊和高級飯店以及斗牛場觀眾入口,二樓和三樓是觀眾席。筆者雖然就住附近,倒是去年才是第一次進入斗牛場內(nèi)部。
騎馬斗?,F(xiàn)在成為了葡萄牙斗牛異于西班牙斗牛的重要特征。 /
2020年葡萄牙的第一場斗牛賽于7月30日晚上9時45分正式開始。斗牛賽通常在晚上10時左右開始,據(jù)說是因為白天公牛會受炎熱天氣的影響而顯得不太有活力。南歐的夏天日落大約在晚上9時,所以開場通常較晚。
有意思的是,斗牛場正門入口邊上,就是反對斗牛賽的示威隊伍。支持保護動物的示威者們呼吁取消斗牛賽,認(rèn)為折磨牛的活動過于殘忍。示威組織者高聲抗議,警察圍守在附近,也是各司其職、相安無事。
雖然有隔座的防疫措施,斗牛場觀眾席的上座率依然很高,想必是居家隔離政策解封后,民眾渴望參加社會活動的熱情十分高漲。人們都稱葡式的斗牛為“文明的斗?!保浩咸蜒赖亩放J繂螛屍ヱR地與公牛比武,公牛在場中看到斗牛士拿著長槍挑逗,便憤怒地拼命追逐。騎兵斗牛士用靈巧的步伐和機敏的轉(zhuǎn)動,躲避公牛的襲擊。由于公牛身體笨重,馬背上的斗牛士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便把公牛挑惹發(fā)狂,使它的精力急速消耗。這樣經(jīng)過幾個回合,公牛便聲嘶力竭地敗北了。
在這過程中,斗牛士可以刺牛,但按規(guī)定刺進深度不得超過5厘米。這樣的輕傷,很快就能治好。
比起刺牛,私以為這一傳統(tǒng)民俗最具儀式感的是,在公牛進場前,騎士斗牛士們優(yōu)雅的馬術(shù)表演。
騎士斗牛們騎著高貴的盧西塔諾馬(Puro Sangue Lusitano),組成隊列英姿颯爽地跳著優(yōu)美的步法,向主席臺致敬。馬兒在騎士的駕馭下,跟隨鼓樂隊的節(jié)奏,轉(zhuǎn)動輕盈的身段,繞著斗牛場向觀眾席亮相。
馭馬的斗牛士,穿著專門定制的斗牛服,那看上去十分華麗。據(jù)了解,斗牛服由五層特殊布料,經(jīng)高溫壓制而成,具有一定的防護作用;一般重量都在5公斤以上,即使有人從旁協(xié)助,穿好也需要近一個小時!第一次觀看斗牛賽的觀眾,也能被斗牛士服裝和盧西塔諾馬高貴的神態(tài)感染,因此斗牛場面十分具有視覺觀賞性!
斗牛騎士帶著用來刺牛的花槍,伺機而動。刺牛時,騎士將帶有尖銳刺刀的槍頭朝下,猛然刺入牛背。刺中公牛后,花槍下半截會抽出一面小旗彰顯勝利!
被斗牛騎士刺傷后的公牛,還將面臨徒手斗牛的“步兵斗牛團”。這種斗牛團一般由8個人組成,由為首戴綠帽子的斗牛士負(fù)責(zé)近距離挑逗,其他斗牛士緊隨其后排成一列,在后方提供保護。一旦為首的步兵被牛頂起,大家隨即一哄而上,喊著口號,各司其職:拽尾巴、掰牛角、護頭領(lǐng)……將公牛團團圍住,使之不得動彈。最后,步兵們一哄而散,留下一人拽住牛尾,跟著受傷而惱怒的公牛屁股打轉(zhuǎn)。
若步兵團不能順利鉗制公牛,護場步兵就會亮出紫紅色的圍布,吸引暴怒公牛的注意力,抑或是從棚內(nèi)趕出一群奶??拷?,分散其注意力。
這些防護措施,使得這種徒手斗牛不具有危險性,看著卻十分刺激!葡萄牙目前有大約50個業(yè)余步兵斗牛團,全國有大約1500名活躍的年輕參與者。這群臂力過人的徒步斗牛士,有的緊握著牛角,有的死拉著牛尾,一直到公牛筋疲力盡被推倒在地、四腳朝天,才算終場。
戰(zhàn)畢,在奶牛的簇?fù)硐?,公牛完成使命回到棚?nèi)。騎士、步兵團長和其他表現(xiàn)突出的斗牛士等主要角色,再次登場亮相,接受觀眾的朝賀。通常一次斗牛賽都會有2到3個明星斗牛騎士及其團隊輪回演出,讓觀眾一次看個過癮!
當(dāng)下正值中國辛丑牛年,如果您到伊比利亞半島游玩,可以親自觀看這一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民俗。葡萄牙斗牛有趣又刺激,令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