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曉琳
【摘 要】 隨著我國高校由注重規(guī)模擴張發(fā)展模式逐步向追求高質量內(nèi)涵式發(fā)展道路轉型,財政專項資金在高校的轉型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建立科學完善的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以教育部直屬高校S大學的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資金為例,探討運用管理會計的相關方法與工具,借鑒平衡計分卡和關鍵績效指標法選取適合的績效評價指標,兼顧指標全面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建立評價指標層次,在此基礎上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從而構建起一套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為高校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提供可行性的操作方法,提高專項資金使用效益,促進高校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 管理會計; 專項資金績效評價; 平衡計分卡; 關鍵績效指標; 層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 G647;F23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1)09-0132-05
一、引言
管理會計發(fā)展迄今,經(jīng)歷了成本決策與財務控制階段、管理控制與決策階段,20世紀90年代進入強調(diào)價值創(chuàng)造為主的階段。SWOT分析法、全面預算管理、關鍵績效指標、平衡計分卡、作業(yè)成本法、標準成本法等管理會計決策工具和管理工具,在傳統(tǒng)財務會計的基礎上,能夠進一步實現(xiàn)精細化財務管理,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為決策提供更強有力的財務支撐。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yè)財務管理中應用較早,但在我國行政事業(yè)單位引入較晚,處于不斷探索和逐步完善階段,尚未發(fā)揮出應有的能效[1]。近年來,我國高校由注重規(guī)模、數(shù)量的擴張逐步向追求更高教學科研質量的內(nèi)涵式發(fā)展道路轉型,對高校財務信息的決策支撐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正是管理會計優(yōu)勢所在,因而學術界和實務界對高等學校引入管理會計體系引發(fā)了熱烈討論。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會計制度最重要的改革之處在于全面引入權責發(fā)生制,也將大力推進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在高校的推廣和應用。
隨著財政專項資金逐年增長,高校擁有更大的自主支配權的同時,也面臨著日益突出的專項資金管理問題。目前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方式是由高校項目實施單位自主在財政部的指標庫內(nèi)選取若干適合本項目的績效評價指標,并根據(jù)項目的具體實施情況,自行確定指標的目標值;在項目實施結束后,將績效評價指標的實際值與目標值比較,分析差距并進行評分。此模式存在諸多弊端,高校自主選擇績效指標自由度過大,對于同類項目,各高校選取的評價指標可能不盡相同,同類項目的績效無法在不同高校間橫向比較;在同一高校內(nèi)部,績效評價結果也難以縱向比較。目前學界對專項資金管理的討論更多地關注預算申報、專項資金使用過程中的財務規(guī)范等方面,而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研究卻相對滯后,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尚不健全,通用評價指標無法涵蓋所有專項項目,個性化指標體系缺失,完善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制度尚未建立[2]。本文以教育部直屬高校S大學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資金為例,探討如何運用管理會計相關方法和工具,科學選取績效評價指標,為高校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提供具有參考性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
二、研究設計
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目標在于通過績效評價對專項資金的使用進行監(jiān)督和管理,提高專項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通過績效評價結果的運用,評價相關職能部門和人員的工作績效,落實人員獎懲等激勵機制,提升人員能力和管理水平。最常用的管理會計方法主要有關鍵績效指標法、平衡計分卡、投入產(chǎn)出法等。鑒于高校處于執(zhí)行政府會計制度之初,權責發(fā)生制下的精準成本數(shù)據(jù)難以取得,投入產(chǎn)出法不適合用于專項資金績效評價[3]。
平衡計分卡包含五項平衡:財務與非財務指標、長期與短期目標、結果性與動因性指標、組織內(nèi)部與外部群體、領先與滯后指標之間的平衡,這種全面的平衡視角適用于高校專項資金管理的要求[4]。關鍵績效指標(KPI)在明確組織績效的基礎上衡量工作人員績效表現(xiàn),適用于高校評價專項資金管理相關職能部門和人員的工作績效,落實人員獎懲等激勵機制要求。層次分析法(AHP)適用于具有分層交錯評價指標的目標系統(tǒng)且目標值又難以定量描述的決策問題,適用于高校專項資金評價指標體系權重的確定[5]。
基于此,設計運用平衡計分卡方法從財務、客戶、內(nèi)部業(yè)務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為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構建多個候選評價指標,確保指標體系選取的多樣性和全面性;在此基礎上,結合學校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和專項資金特性,將四個維度的指標進一步細分,形成指標體系的層次性。最后運用關鍵績效指標法,遵循關鍵、可控、客觀和可量化原則,在上述四個維度分別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關鍵指標;對最終選取的不同類型的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使其能夠應用到同一個評價系統(tǒng)中。綜合運用BSC和KPI構建起的專項資金評價指標體系兼顧全面性、重要性及簡潔可行性。由此可以看出,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是一個相對復雜的問題,涉及可以量化的定量評價指標,也涉及很多不能量化的定性評價指標,且總體評價目標及具體指標體系間具有分層交錯的特點,適用于采用層次分析法進行績效評價,計算并賦予各個指標權重,最終形成一個科學完善的高校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三、構建S大學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S大學地處西南地區(qū),是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建設高校,學校長期戰(zhàn)略目標為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綜合大學。目前學校財務管理整體上比較規(guī)范,校級層面出臺《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但僅從整體上籠統(tǒng)規(guī)定專項資金管理的歸口部門、權責分配、管理流程、績效評價及監(jiān)督檢查等方面,沒有根據(jù)各類專項資金的特點分別制定管理細則,專項資金內(nèi)控制度體系不健全。
基于BSC原理,結合高校專項資金的特點,將績效評價的總目標劃分為資金使用水平(財務層面)、滿意度水平(客戶層面)、內(nèi)部管理水平(內(nèi)部流程層面)、發(fā)展能力水平(學習與成長層面)四個維度,來考核專項資金的使用績效。
結合S大學長遠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和目前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資金管理實際工作情況,將上述四個維度的指標進一步分解成多個具體候選指標;運用KPI方法,從分解后的多個具體指標中選取關鍵指標,最終形成S大學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四、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績效評價指標權重確定
(一)基于指標層次構建對比矩陣
運用德爾菲法,并采取標度區(qū)間為1—9的判斷尺度(如表2所示),對任意兩個指標進行重要性比較,對其重要性程度采取問卷形式邀請多位高校財務管理人員進行打分,經(jīng)匯總整理得出各層次的對比矩陣[6]。
(二)績效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運用MATLAB軟件計算每一個對比矩陣的特征向量和指標權重。由于對比矩陣是主觀比較兩兩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得到的,在對比判斷中可能存在自相矛盾之處,所以計算出的權重不一定是有效的,需要運用MATLAB軟件進行一致性檢驗[7]。
MATLAB軟件測算原理是,計算對比矩陣最大特征根λmax和對應的特征向量W,計算一致性指標CI=(λmax-n)/(n-1),根據(jù)判斷矩陣的不同階數(shù)查表(如表3所示)得到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常量),計算得出隨機一致性比率CR=CI/RI。當CR小于0.1時,對比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權重可取,否則應對對比矩陣做出適當修正。
(三)指標層次單排序及一致性檢驗
指標層次單排序是指指標層(中間層B)和方案層(最低層C)對各自的上一層次的權重,即表1中B層4個指標對A層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目標的權重,C層16個指標對其所屬的B層指標的權重。
資金使用水平、滿意度水平、內(nèi)部管理水平、發(fā)展能力水平四個指標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目標A的權重分別為0.2661、0.5554、0.1195、0.0589,可以看出滿意度水平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最為重要,資金使用水平次之,發(fā)展能力水平處于較次要的地位。詳見表4。
預算收入完成率、預算支出完成率、預算執(zhí)行進度、成本節(jié)約率四個指標對資金使用水平(B1)的權重分別為0.5046、0.3061、0.1314、0.0579,可以看出預算收入完成率對專項資金使用水平評價最為重要,預算支出完成率次之,成本節(jié)約率處于相對次要的地位。詳見表5。
師生人員滿意度、項目目標實現(xiàn)率、項目質量達標率、社會效益水平四個指標對滿意度水平(B2)的重要性權重分別為0.2430、0.1494、0.5376、0.0699,可以看出項目質量達標率對專項資金滿意度水平評價最為重要,師生人員滿意度次之,社會效益水平處于相對次要的地位。詳見表6。
管理制度健全性、內(nèi)部控制完備性、資金使用合規(guī)性、財務監(jiān)督有效性四個指標對內(nèi)部管理水平(B3)的重要性權重分別為0.0968、0.5578、0.2731、0.0723,可以看出內(nèi)部控制完備性對專項資金內(nèi)部管理水平評價最為重要,內(nèi)部管理水平次之,財務監(jiān)督有效性處于相對次要的地位。詳見表7。
經(jīng)費增長率,學校、學科排名提升率,論文、專利等成果增長率,高層次人才增長率四個指標對發(fā)展能力水平(B4)的重要性權重分別為0.5697、0.2233、0.1541、0.0529??梢钥闯鼋?jīng)費增長率對專項資金發(fā)展能力水平評價最為重要,學校、學科排名提升率次之,高層次人才增長率處于相對次要的地位。詳見表8。
(四)指標層次總排序及一致性檢驗
指標層次總排序是指方案層(最低層C)對目標層(最高層A)的權重,即表1中方案層的16個指標對目標層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目標的綜合權重。
由層次總排序表可以看出,高校領導層和相關管理部門對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資金項目質量達標率關注程度最高,綜合權重為0.2986,師生人員滿意度、預算收入完成率次之,綜合權重分別為0.1350、0.1343;對論文、專利等成果增長率,財務監(jiān)督有效性,高層次人才增長率等因素關注程度最小,綜合權重分別為0.0091、0.0086、0.0031。詳見表9。
五、研究結論
結合S大學最終的指標體系綜合權重表(表9)分析,B2滿意度水平對績效評價總目標的權重高達0.5554,說明在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資金使用和管理過程中,S大學管理層應該嚴把質量關,重視專項項目實施質量(C7綜合權重0.2986),重點關注校內(nèi)師生對專項項目實施過程及結果的滿意度(C5綜合權重0.1350)如何;其次是B1資金使用水平權重為0.2661,應主要關注專項資金預算收入完成率(C1綜合權重0.1343),預算執(zhí)行進度(C3綜合權重0.0350)作為教育部定期通報的重點監(jiān)督指標,也應給予足夠重視;S高校對財務監(jiān)督有效性(C12綜合權重0.0086),論文、專利等成果增長率(C15綜合權重0.0091)、高層次人才增長率(C16綜合權重0.0031)等方面關注度不足,管理上存在較大的改善空間。
本文綜合運用管理會計中常見的BSC、KPI和AHP三種方法,兼顧指標體系的全面性和可行性,以某部屬高校S大學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資金為例,探索了構建科學有效的高校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的途徑。通過本文的論述可以發(fā)現(xiàn),綜合運用BSC和KPI方法構建的專項資金管理體系,相比于目前高校自行確定的傳統(tǒng)評價指標,更能切合高校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的要求,也更貼近專項資金管理工作實際情況,評價指標體系更加科學合理。層次分析法能夠有效地解決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之間難以比較的難題,將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結合起來,把復雜的績效評價目標通過層層分解,運用數(shù)學方法和軟件工具計算出各指標間的相對權重,再進行重要性排序,使得學校領導層能夠聚焦專項資金使用中的重點目標領域,發(fā)現(xiàn)專項資金管理過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本文將管理會計的方法和工具運用于高校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研究結論為高校績效評價以及管理決策提供了比較客觀的依據(jù),將有助于提升高校專項資金管理水平,提高專項資金使用效益,推動高校可持續(xù)發(fā)展,促進高校長期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xiàn)。本文的研究結論尚存在一定不足之處,在指標間相對重要性程度的確定中主要依賴專家的主觀判斷,人為因素對測算結果存在一定影響。由于高校專項資金管理工作的復雜性和風險性,在具體運用中還需要結合高校業(yè)務實踐進行動態(tài)調(diào)整,以獲得最優(yōu)評價方案。
【參考文獻】
[1] 齊魯.高等學校管理會計應用研究[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8.
[2] 李現(xiàn)宗,畢治軍,顏敏.高??冃Ч芾磙D型研究[J].會計研究,2012(12):68-73.
[3] 喬春華.高校管理會計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5.
[4] 申艷艷.高效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研究:基于平衡計分卡的視角[J].會計之友,2016(1):115-117.
[5] 劉巧華.高校學科建設專項資金績效預算模型探討[J].會計之友,2018,(4):126-129.
[6] 李茹,宋碧艷,李鵬,等.“雙一流”引導專項績效評價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2018,29(2):20-26.
[7] 于洪艷.“雙一流”背景下高校財政專項資金支出績效評價研究——以F高校為例[J].教育財會研究,2018,29(4):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