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立,肖 瀟
(1.云南省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院生態(tài)分院,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省林業(yè)和草原科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為杉科、杉木屬喬木,是云南的主要造林樹種,該樹種分布廣、栽培面積大、適應性強,在區(qū)域林業(yè)經濟發(fā)展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采用容器育苗作為提高造林成活率主要措施之一,因此,在苗木的培育中,而容器規(guī)格決定了苗木的生長空間和獲取養(yǎng)分的主要因子,科學選容器規(guī)劃成為苗木培育工作中所關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1~3]。本文采用無紡布袋,選取了5種不同的容器規(guī)格,通過育苗試驗,比較容器大小對杉木幼苗培育的影響,篩選出適宜杉木育苗的容器規(guī)格,旨在為杉木的容器苗培育技術措施的選擇提供一些相關依據(jù)。
供試杉木種子采自富寧縣花果山林場25年生的健壯杉木母樹林,經測定,其種子千粒質量為 14.98 g。試驗容器規(guī)格5種,材料為白色無紡布袋,分別為處理①:13 cm×18 cm;處理②:12 cm×16 cm;處理③:10 cm×15 cm;處理④:9 cm×13 cm;處理⑤:8 cm×11 cm。
試驗地點為云南省林業(yè)和草原科學院昆明樹木園溫室,地理位置102°45′41″E、25°04′00″N,海拔1945 m,屬于亞熱帶半濕潤高原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4.7 ℃,年降水量為700~1100 mm,年均相對濕度為68.2%。
試驗采用單因素隨機區(qū)組設計,5個處理分別為處理①:13 cm×18 cm;處理②:12 cm×16 cm;處理③:10 cm×15 cm;處理④:9 cm×13 cm;處理⑤:8 cm×11 cm。每個處理3個重復,共設15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30個營養(yǎng)袋。按照設計要求將基質(森林表土)填充到營養(yǎng)袋中,于2016年2月6日將杉木種子點播到營養(yǎng)袋中,并澆透水,整齊的放置到苗床上,視天氣狀況每天澆水1次或隔天澆一次水。苗木出土30 d后,每隔15d施用0.2%復合肥(N15:P15:K15)1次。
苗木培育6個月后,于2016年8月觀測每個處理30株杉木幼苗的苗高、地徑、冠幅、主根長、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和整株干重。其中,苗高、主根長鋼卷尺測量(精確到0.1 cm);地徑用游標卡尺測量(精確到0.01 mm),生物量電子天平測量(精確到0.01 g)。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5種容器規(guī)格的苗高、地徑、冠幅、主根長、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全株干重的差異,單因素方差分析用DPS7.05中完成,用LSD法進行多重比較。
5種容器規(guī)格培育杉木幼苗的苗高、地徑、冠幅、主根長、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全株干重的結果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較分析見表1。苗高生長量最好是容器規(guī)格為10 cm×15 cm③的處理,其次是容器規(guī)格為9 cm×13 cm④的處理,最差是容器規(guī)格為12 cm×16 cm②的處理,處理③與處理④在0.05水平間差異顯著,處理①④⑤間差異不顯著;地徑:處理①與處理②間差異不顯著,處理③在0.05水平與其它處理間差異顯著,與處理①②間差異不顯著;冠幅:處理①②間差異不顯著,處理④⑤間差異不顯著,處理③與其它處理間差異顯著;主根長:處理④與其它處理間差異顯著,處理①②③間差異不顯著;地上部分干重:處理①與處理②間差異不顯著,與其它處理間差異顯著;地下部分干重:處理③與處理④間差異不顯著,與其它處理間差異顯著;全株干重:處理③與處理④間差異不顯著,與其它處理間差異顯著。
表1 5種容器規(guī)格培育杉木幼苗的生長量和生物量分析
本研究中,13 cm×18 cm、12 cm×16 cm、10 cm×15 cm、9 cm×13 cm和8 cm×11 cm等5種規(guī)格的容器培育杉木育苗的成本分別為0.675元/株、0.671元/株、0.669元/株、0.666元/株和0.657元/株。5種規(guī)格容器單價分別為0.045元/個、0.043元/個、0.042元/個、0.040元/個和0.038元/個,人工0.30元/株,苗木的生產成本為0.18元/株,種子及其它費用為0.12元/株。綜合比較,育苗成本最高的容器13 cm×18 cm和育苗成本最低的容器8 cm×11 cm相差0.007元/株,容器規(guī)格12 cm×16 cm與10 cm×15 cm的差距僅0.001元/個,但兩者對苗木生長質量的效果影響較大。
在相同的營養(yǎng)基質條件下,通過對5種容器規(guī)格對杉木幼苗培育的結果表明,杉木幼苗的生長量和生物量最優(yōu)的容器規(guī)格為13 cm×18 cm,相比較容器規(guī)格為8 cm×11 cm,苗高、地徑、冠幅、主根長、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全株干重分別高出1.53%,33.61%,54.62 %, 17.56%,63.72%,68.97%和65.23 %,其中苗高、地徑和全株干重是評價苗木質量最好的指標,13 cm×18 cm的容器育苗的全株干重是8 cm×11 cm的1.65倍,苗木質量表現(xiàn)優(yōu)越。在培育苗木時,選擇不同規(guī)格的容器影響并決定著苗木培育的成本[4,5]。苗木培育的工廠化生產中選擇中小容器可以降低成本,但會造成根系生長不良等問題,影響苗木生長速度[6],因此,在生產中要根據(jù)苗木培育需求(供應時間、地點)選擇合適的容器規(guī)格[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