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美芳
摘? 要:音樂教育是現代幼兒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與形式,是對幼兒的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幼兒教師應幫助幼兒領悟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世界,使幼兒真正把握音樂的內涵意義,從而全面理解音樂作品增強幼兒的音樂素養(yǎng)。
關鍵詞:音樂教育教學;幼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288
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音樂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音樂教育不僅可以刺激幼兒的感知能力,還可以幫助幼兒學會理解歌曲中的含義,增加幼兒的音樂素養(yǎng)能力。一首悅耳的歌曲可以促使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放松身心,從而更有興趣地認識音樂,學習音樂。在幼兒的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開展幼兒園教育成為教師所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一方面,幼兒的精力過于旺盛,導致他們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不夠集中,無法很好地學習音樂。另一方面,幼兒對歌曲內容不感興趣,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感到乏味。
一、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有效開展策略
1.精選童謠歌曲,培養(yǎng)音樂感染力
童謠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相比其他的歌曲,童謠簡短明了,節(jié)奏分明,具備著強烈的押韻特色,幼兒在學習時很容易朗朗上口。幼兒園的學生正是處于三到五歲,尤其是剛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可能還處于咿呀學語的階段,富有節(jié)奏的童謠不僅僅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音樂天賦,也能教幼兒們說話,促進大腦語言層面的發(fā)育。即使幼兒不懂歌詞的意思,也會跟著歌詞一起唱,只要肯開口說,就表明幼兒有學習的跡象。當教師在進行幼兒園教育時,需要精心選擇音樂歌曲,比如,在課堂上教學童謠歌曲,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欣賞能力。
例如,當在教學幼兒園小班音樂教育時,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對音樂的認知能力以及對文字的理解水平,選擇簡短上口,旋律簡單以及節(jié)奏分明的童謠歌曲《小兔子乖乖》、《兩只老虎》、《蝸牛與黃鸝鳥》等。在教學《小兔子乖乖》時,教師可以先給幼兒們講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兔媽媽有四個十分可愛的小兔子。有一天兔媽媽要外出,叮囑小兔子們除非是媽媽敲門才可以開,不然會有大灰狼來吃掉你們。小兔子乖乖地答應了媽媽,接下來我們一起聽看看小兔子有沒有真正地認出媽媽呢?有沒有給大灰狼開門呢?接著教師便讓幼兒觀看《小兔子乖乖》的童謠歌曲視頻,兩遍之后便讓幼兒們跟唱,教師再進行逐句的教學??梢哉f,教師通過選取合適的童謠歌曲,讓幼兒在學習音樂時可以倍感興趣,以講故事的方式導入課堂可以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fā)幼兒想要學習歌曲的主動性,以此提高幼兒學習音樂的能力。
2.唱跳結合教學,增強民樂認知力
民族音樂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根據地域的不同,所流傳的民族音樂也有所不同。了解民樂,需要從“娃娃”抓起,教師需要在音樂教育中開設民樂課堂,讓幼兒增加對民樂的認識。并采取“載歌載舞”的模式讓幼兒學會民樂中的精髓,以此提升幼兒的音樂素養(yǎng)能力。同時,民族音樂可以讓幼兒認識多種多樣的樂器,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和感知能力,讓他們從小就體會到中國不同民族音樂文化的多樣性,讓幼兒從小對民族樂產生憧憬,以唱跳結合的方式,幼兒不僅僅可以在歡快的音樂中享受律動的力量,也能跟著民族樂一起手舞足蹈,提升身體素質。
例如,當教師在教學幼兒園中班音樂課程時,教師可以采取民樂與民族舞蹈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學習擊腰鼓、搖沙錘、跳竹竿等,將這些民族舞蹈融入到歌曲當中,讓幼兒感受民樂的魅力。教師需要先讓幼兒學習歌曲當中的節(jié)奏,再根據幼兒的興趣選擇表演的舞蹈樂器。教師將歌曲中對應舞蹈的部分分工,有的幼兒負責擊鼓、有的幼兒負責搖沙錘,有的幼兒則需要跳竹竿。當幼兒熟練之后將歌曲和舞蹈結合演奏,增加幼兒的音樂表演力。教師以唱跳結合教學的方式,能刺激幼兒的多方位的感官能力,讓幼兒感受到音樂的豐富性。既可以在音樂課堂上學習民樂,了解我們國家的民族特色,還可以結合各式各樣的民族舞蹈以及相應的樂器演奏音樂,使得幼兒在學習音樂時更加有動力,促進其對民樂的認知能力,同時也傳承了傳統(tǒng)文化。這也不失為一種保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手段和教育方法,讓幼兒從小就感知到民族樂的力量,在他們內心處埋下一顆種子。
3.創(chuàng)新話劇舞臺,培養(yǎng)舞臺表現力
每個幼兒又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在他們的認知中,喜歡一件事就會去表現,在音樂學習中也不例外。當幼兒喜歡音樂時,在音樂課堂上會積極地表現出自己的喜愛。故此,當教師在教學音樂時,可以適當地設置音樂話劇的表演活動,讓幼兒在學習音樂中表現出自己的能力,提高其自信心。而且小孩子本來就有一種好勝心和表現力,所以幼兒教師完全可以根據這個特點來培養(yǎng)每一位幼兒的舞臺表現力,給他們一個平臺來充分展示自己。而音樂劇就是一個很好的展示機會,國外有很多音樂劇里面都有小孩子參演,教師可以把這些富有旋律和節(jié)奏的音樂劇播放給幼兒觀看,讓他們感受到音樂的美感,然后再學習,直到上臺演出。
例如,當教師在教學幼兒園大班音樂課時,可以根據歌曲選擇音樂劇表演的主題,再讓有興趣的幼兒嘗試表演。比如,在教學音樂《小蝌蚪找媽媽》時,讓幼兒了解故事的大概情節(jié),接著確定有表演意向的幼兒,劃分好表演的部分以及用“唱”的方式說出臺詞的部分。在彩排之前,教師需要帶領幼兒學會歌曲,未參加表演的幼兒可以參與合唱。教師在幼兒學會歌曲的基礎上,給予表演的指導,讓幼兒清楚在唱到哪句歌詞時,需要作出怎樣的表演動作,并且表演示范,增加幼兒的模仿意識。教師以音樂話劇活動教學音樂,讓喜歡表演的幼兒有一個表現的機會,以此提高其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幼兒在課堂上表演也可以增加他們的自信心,鍛煉他們在他人面前表演的膽量,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二、結語
總之,幼兒教師需要在音樂教育的課堂上,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幼兒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重新認知音樂,感知音樂,以此提高幼兒們的音樂能力和審美能力,促進幼兒健康、全面地成長。
參考文獻:
[1]王璇.體態(tài)律動教學法應用于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問題與策略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0.
[2]盧彥伊.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下的幼兒園音樂教育策略研究[J].戲劇之家,2019(26):157+159.
[3]解艷華.幼兒音樂教學中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心得[J].華夏教師,2019(13):26.
(云南省景洪市基諾鄉(xiāng)中心幼兒園? 云南景洪? 66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