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海濤
(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qū)人民醫(yī)院/ 協(xié)和江北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100)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常見的氣道慢性炎癥疾病,好發(fā)于變應原暴露、吸煙、肥胖及有哮喘家族史等人群,如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人哮喘發(fā)病率為1.24%[1]。該疾病不僅可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反復發(fā)作的喘息、胸悶、咳嗽、氣急等癥狀,同時還易誘發(fā)其出現(xiàn)肺氣腫、呼吸衰竭、肺部心臟病等嚴重并發(fā)癥,因此,臨床需積極探尋有效方案對患者進行治療[2]。既往,臨床對支氣管哮喘患者多采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方案治療,雖有一定的效果,但整體療效有待提升。我院在常規(guī)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方案的基礎上對患者增加了孟魯司特鈉治療,獲得了滿意效果,現(xiàn)將支氣管哮喘患者應用孟魯司特鈉聯(lián)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療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收治的63例支氣管哮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最早入院時間為2018年6月,最晚為2020年6,采用單雙號法對其進行分組,32例分到雙號者為研究組,31例分到單號者為對照組,對照組男17例,女14例,患者年齡分布35~78歲,平均(56.79±2.26)歲,病程分布3個月至15年,平均(7.08±1.15)年;研究組男19例,女13例,患者年齡分布36~76歲,平均(56.82±2.23)歲,病程分布4個月至15年,平均(7.09±1.12)年,上述一般資料對比,兩組間對比差異均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者,標準參照《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層版)(二)》[3];②自愿加入本研究且依從性良好者;排除標準:①存在孟魯司特鈉、丙酸氟替卡松等藥物過敏史者;②合并存在其他氣道炎癥疾病者。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已批準該項研究。
1.2 方法。入院后,兩組患者均先給予平喘、止咳、化痰等對癥支持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治療方法為吸入丙酸氟替卡松,給患者吸入100μg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氣霧劑(Glaxo Wellcome SA,批準文號:H20130190,規(guī)格:125μg×60撳),2次/d;研究組治療方法為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和口服孟魯司特鈉,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療方法同對照組,另外,給患者口服5 mg孟魯司特鈉片(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330,規(guī)格:5 mg×6 s),1次/d。兩組患者治療周期均為一周。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水平(包含F(xiàn)EV1、FVC,采用肺功能儀測定)、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治療總有效率,按以下標準評估治療療效:顯效:治療后,患者反復發(fā)作的喘息、咳嗽等癥狀消失,F(xiàn)EV1增加≥35%;有效:治療后,患者反復發(fā)作的喘息、咳嗽等癥狀明顯減輕,25%≤FEV1增加<35%;無效:治療后,患者反復發(fā)作的喘息、咳嗽等癥狀無明顯改善,F(xiàn)EV1增加<25%,(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總有效率。
2.1 組間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水平對比。治療前,兩組患者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水平對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組間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表1 組間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組別 例數(shù) FEV1(%) FVC(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1 66.16±2.13 70.15±2.67 2.51±0.44 2.78±0.52研究組 32 66.12±2.17 82.34±4.02 2.50±0.42 3.86±0.67 t - 0.124 9.865 0.148 9.816 P - >0.05 <0.05 >0.05 <0.05
2.2 組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略高于對照組,但兩組間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組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n(%)]
2.3 組間治療總有效率對比。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組間治療總有效率對比[n(%)]
本研究中,別采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方案及丙酸氟替卡松吸入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方案對兩組支氣管哮喘患者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前,研究組患者FEV1(66.12±2.17)%、FVC(2.50±0.42)L等肺功能指標水平與對照組(66.16±2.13)%、(2.51±0.44)L 對比無顯著差異,治療后,研究組患者F E V 1(82.34±4.02)%、FVC(3.86±0.67)L等肺功能指標水平及治療總有效率(96.88%)顯著高于對照組(70.15±2.67)%、(2.78±0.52)L、(80.65%),兩組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9.38%)略高于對照組(6.45%),但兩組間對比無顯著差異,與景森[4]研究報告中得出的丙酸氟替卡松吸入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治療組總有效率(95.34%)顯著高于單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療組(81.40%)結論基本一致,說明丙酸氟替卡松吸入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臨床效果確切。
相較于單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方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治療支氣管哮喘效果更佳的作用機理為:丙酸氟替卡松是一種糖皮質激素藥物,具有良好的局部抗過敏、抗炎功效,將其應用于支氣管哮喘患者治療中,可有效消除或減輕患者氣道炎癥反應水平,從而使其氣道高反應降低,并且,還能促進其小氣道阻塞得以解除,從而能有效控制其病情進展和改善其臨床癥狀[5]。但是,該藥物對部分炎癥遞質的抑制效果并不佳,從而會影響整體療效。如相關研究證實,白三烯是引發(fā)支氣管哮喘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炎性遞質之一,而丙酸氟替卡松對白三烯并不敏感[6]?;诖?,我院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方案的基礎上對患者增加了孟魯司特鈉治療,孟魯司特鈉是一種半胱氨酰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對半胱氨酸白三烯具有良好的親和性和選擇性,不僅能有效抑制VCAM-1等細胞黏附分子的基因轉錄和1L-1、TNF-ɑ等炎性細胞因子,從而降低炎性因子的分泌與合成[7]。同時其還能降低黏液對患者呼吸道黏膜的產(chǎn)生的刺激和抑制支氣管平滑肌細胞的異常增生,從而能改善患者肺部功能和降低其喘息的發(fā)作頻率,進而能全面改善其預后[8]。
綜上所述,丙酸氟替卡松吸入聯(lián)合孟魯司特鈉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臨床效果顯著,不僅能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還能改善其肺功能,且毒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可見孟魯司特鈉聯(lián)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療是一種安全、高效的組合治療方案,值得臨床使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