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鵬
肺內孤立性結節(jié)(SPN)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是指局限在肺內的單發(fā)的類圓形肺實質病變,其直徑在3厘米以下。據有關報道,這種疾病的流行率在成年人可達0.2%,其中有20%為惡性病變。那么,發(fā)現肺內孤立性結節(jié),該如何判斷它的良惡性呢?我們可以綜合考量其體檢查出的幾個參數。
上面我們提到,臨床上將肺內孤立性結節(jié)定義為直徑≤3厘米的病灶,這個階段其良惡性均有可能;而直徑>3厘米的病變,通常為惡性??梢?,判斷直徑≤3厘米的病灶的良惡性是難點。有學者很細致地對肺內孤立性結節(jié)的大小與良惡性關系做了一個總結,筆者在這里分享一下:在結節(jié)直徑小于0.4厘米的2038個病例中,惡性病變率為0%;在結節(jié)直徑0.4~0.7厘米的1034個病例中,惡性病變只占1%;在結節(jié)直徑0.8~2厘米的268個病例中,惡性病變占了15%;當結節(jié)直徑大于2厘米時,3/4的患者都為惡性。
分葉征是指腫塊的輪廓并非純粹的圓形或卵圓形,表面凹凸不平,呈鋸齒狀的可稱為棘狀突起,為腫瘤不規(guī)則生長所致。分葉征多表明是惡性結節(jié),但25%的良性結節(jié)邊緣也呈分葉狀,其病理基礎為病灶內和周圍結締組織增生,疤痕收縮。
根據密度結節(jié)可分為3類:純磨玻璃密度結節(jié),混雜磨玻璃密度結節(jié),實性結節(jié)。磨玻璃結節(jié)從最初的“純”到“混雜”到最后的“實”,是要經過一個過程的。如果純磨玻璃結節(jié)小于1厘米、密度很低、邊界比較清楚且持續(xù)存在,這個時候多為良性病變。
鈣化是肺結節(jié)最常見的形式。雖然大多數鈣化結節(jié)是良性的,但有一些具有重要的惡性病因。通常情況下,彌漫性、中心性、層疊性和爆米花樣的鈣化,多考慮是良性病變,主要見于肉芽腫性疾病和錯構瘤。當出現其余形態(tài)的鈣化時,則多考慮為惡性結節(jié)。
不過也有例外,即患者存在易向肺轉移的原發(fā)腫瘤病史時,上述原則就不適用了。例如:骨肉瘤和軟骨肉瘤患者會也出現彌漫性鈣化;胃腸道腫瘤患者和接受過腫瘤化療的患者,會出現中心性和爆米花鈣化。
除了觀察當下結節(jié)狀態(tài),與之前的影像學資料相對比,了解結節(jié)的生長狀況,也是鑒別肺內孤立性結節(jié)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一般認為,2年以上沒有大小變化的結節(jié),幾乎就可以肯定是良性病變了。
結節(jié)邊緣是另一個潛在的良性和惡性病變的鑒別特征。邊緣表現為“放射冠征”(自結節(jié)邊緣向周圍伸展的放射狀、無分支、直而有力的細短線條影,近結節(jié)端略粗),則惡性病變的可能性很大;若結節(jié)邊緣呈分葉或扇形,則不能確定其性質,需要進一步評估;若結節(jié)邊緣光滑,則良性病變的可能性很大,但需要排除轉移瘤。不過,部分良性結節(jié)也可出現“放射冠征”(9%~33%),見于炎性病變及結核瘤,主要是病灶的增生、滲出及纖維化所致。
空氣支氣管征是一種在含氣少的致密(高衰減)肺的背景上見到含氣(低衰減)支氣管的表現。研究發(fā)現,空氣支氣管征常出現于肺部惡性結節(jié)中,最常見于支氣管肺泡癌和腺癌。
SPN的定性診斷,直接關系到治療方案的選擇以及預后的判斷。眾所周知,早期肺癌治療后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而中晚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低于5%。因此SPN的鑒別診斷至關重要。對于首次檢出的肺內孤立性結節(jié),可根據上述幾個參數初步判斷良惡性;難以判別良惡性時,對于直徑≥10毫米的結節(jié),應該盡量采用細針活檢、經胸腔鏡或手術切除等方式取得組織學診斷,以利于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