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海, 袁躍峰, 謝 飛, 李德然
(浙江海洋大學 海洋工程裝備學院, 浙江 舟山 316022)
貽貝(mussels),又稱"淡菜"、"海紅",是一種利用足絲附著于礁石表面的雙殼類軟體動物。由于其易于人工養(yǎng)殖,且繁殖力又極強,已成為我國海洋養(yǎng)殖的主要貝類。貽貝蛋白質含量極高,且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是多種保健品的主要原材料[1-4]。我國貽貝規(guī)模化養(yǎng)殖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距今已有60余年的歷史,年產量逐年攀升,據(jù)中國漁業(yè)年鑒統(tǒng)計,2018年國內貽貝總產量已超過80余萬噸,約占世界貽貝總產量的1/4[5]。養(yǎng)殖成熟的貽貝收割后,需經(jīng)過卸苗、打散、清洗及裝袋等工序,最后送入市場或加工車間。卸苗作為貽貝加工首道工序,作業(yè)方式已從最初的人工卸苗發(fā)展成機械化卸苗;卸苗速度在原先的基礎上有所提升,但仍然存在人員配置多、自動化程度低等問題[6-8]。Ansco[9]公司為解決新西蘭當?shù)刭O貝卸苗問題,設計了雙滾筒式卸苗設備,但由于諸多問題,國內暫未引進。國內在貽貝卸苗方面的研究較少,限制了自動化貽貝脫苗設備的研發(fā)。課題組設計的螺桿傳動式卸苗設備,是基于當前卸苗設備的一種改進,利用PLC自動控制,減少了加工人員的數(shù)量,同時加工效率得到了明顯提高。
成熟的貽貝、養(yǎng)殖苗繩和卸苗設備分別如圖1所示。
圖1 貽貝卸苗現(xiàn)狀Figure 1 Current status of mussel breeding rope removal
養(yǎng)殖成熟的貽貝吸附于苗繩表面,整體近似長條狀,成熟貽貝收割后,需要將苗繩從中抽出,便于下一次養(yǎng)殖使用,從成熟貽貝中取下苗繩的工序稱為貽貝卸苗。目前貽貝卸苗采用機械化作業(yè),工人需將苗繩穿過卸苗模具孔,再將養(yǎng)殖苗繩與牽引繩索相連,并將牽引繩索纏繞在卷筒表面,利用電機帶動卷筒旋轉,拉動牽引苗繩,啟動電機后,牽引繩索帶動苗繩前進,苗繩表面的貽貝在前進過程中被模具擋板阻擋,苗繩被抽出,完成卸苗。卸苗完成后,工人需完成脫繩等工作。由于此類卸苗作業(yè)工序較為復雜,單次作業(yè)時間較長,同時養(yǎng)殖苗繩屬于柔性物體,給穿繩作業(yè)和苗繩打結作業(yè)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卸苗作業(yè)效率不高,為實現(xiàn)貽貝高效率加工,設計一款可以提高卸苗作業(yè)效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的自動化卸苗設備很有必要。
根據(jù)設備設計需要,對浙江嵊泗貽貝養(yǎng)殖基地的貽貝卸苗設備進行了參數(shù)采集,主要包括電機相關參數(shù)和卷筒相關參數(shù),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電機相關參數(shù)
表2 卷筒相關參數(shù)
由于V型帶和減速器傳動存在功率損耗,查閱機械設計相關資料[10],確定設備的總傳動效率為0.81,則執(zhí)行部件功率為1.62 kW;同時,已知轉速為70 r/min,計算出卷筒工作扭矩如式(1)所示。
M=9 550×(P/n)=9 550×1.62/70=221 N·m。
(1)
式中:P為功率,n為轉速。
在實際加工過程中,卷筒卷繞繩索都是從最小半徑開始的,且開始階段,貽貝所需的卸苗拉力最大,因此,該處的拉力以最初拉力計算,工作所需拉力為:
F=M/dmin=221/0.15=1 473 N。
(2)
未卸苗貽貝吸附于苗繩表面,整體近似長條狀,由于設計需要,對其主要進行長度和周徑2方面的尺寸進行數(shù)據(jù)采集,如表3所示。
根據(jù)測量結果可知,未卸苗貽貝長度尺寸保持在4.2 m左右,周徑尺寸保持在0.4~0.5 m之間。養(yǎng)殖繩索均采用標準麻繩,長度保持在5 m左右,周徑為50 mm。
表3 未卸苗貽貝尺寸數(shù)據(jù)
為了降低當前卸苗作業(yè)的復雜程度和提高加工效率,課題組基于SolidWorks軟件設計的螺桿傳動式貽貝卸苗設備,結構如圖2所示。同時對各部件的裝配進行了干涉檢查,沒有發(fā)現(xiàn)干涉,各部件裝配合理[11-12]。
1—卸苗模具機架;2—卸苗模具;3—出料口;4—機架連接鋼板;5—導桿支架;6—卸苗機架;7—滑車導桿;8—螺桿;9—卸苗滑車;10—滑車機架;11—卸苗鉤;12—電機;13—絲桿軸承座。圖2 設備結構Figure 2 Equipment structure
設備主要由卸苗模具、滾珠螺桿、螺母、卸苗架、卸苗鉤、出料口和電機等組成。在卸苗工作開始前,將帶苗貽貝的傳輸帶與卸苗模具口對接,形成一個整體。設備啟動后,由1名工人將未卸苗的貽貝苗繩掛在卸苗鉤上,按動按鈕,由電機驅動絲桿旋轉,經(jīng)過螺紋副對作用力的轉化,使卸苗鉤產生拉力,貽貝受到卸苗模具的阻擋,從模具的底部漏下,由出料口排出。卸苗鉤運動到另一個工作位后自行停止,完成單方向卸苗作業(yè),同時另一名工人在工位另一端掛上苗繩,重新啟動電機,卸苗鉤在電機的驅動下,進行反方向運動,完成逆向卸苗作業(yè)。該設備在工作過程中,取消了傳遞繩索和打結繩索等工序,縮短了加工時間,提高了加工效率。
考慮到該設備中絲桿的軸向長度較大,選用絲桿在滿足軸向載荷的同時,還要滿足剛度要求,因此,綜合強度和剛度,選用FFZD3205-3型號的滾珠絲桿,公稱直徑32 mm,導程5 mm,螺桿螺紋長度為5 m,基本額定靜載荷和動載荷分別為31.4 kN和11.7 kN,剛度為826 N/μm[13-14]。
伺服電機作為該設備的驅動單元,需要為絲桿提供足夠的扭矩,型號選用之前,要對工作所需的扭矩進行相關計算,如式(3)所示。
T=(F×l)/(2×π×0.9)=(1 473×0.005)/(2×3.14×0.9)=1.3 N·m。
(3)
實際加工過程中,貽貝卸苗牽引拉力偶爾會超過理論計算值,電機選用需要留出一定的余量,才能保證加工可靠性。根據(jù)常規(guī)設計經(jīng)驗,扭矩在理論計算值的基礎上增加20%,較為可靠,即扭矩為1.56 N·m。根據(jù)選型手冊,選擇JSF系列中的80系列伺服電機,額定轉矩為2.4 N·m,額定轉速為3 000 r/min,額定功率為0.75 kW,相應的伺服驅動器型號為SA3L04C[15-16]。
卸苗模具和卸苗鉤如圖3所示。
圖3 卸苗模具和卸苗鉤結構Figure 3 Structure of breeding rope removal mold and hook
卸苗模具采用鋼板經(jīng)過焊接而成,2側鋼板由于受力較小,厚度為10 mm,前端鋼板在卸苗過程中要阻擋貽貝,受力較大,設計為15 mm。為方便底部出料,模具長度設計為1 m,寬度為0.7 m,為減小卸苗所需的拉力,卸苗口設計為具有一定斜度的刃口,刃口寬度為苗繩直徑1.1倍,即55 mm。同時模具底部采用鋼條焊接而成,每根鋼條之間的間距為150 mm,用于貽貝出料。卸苗鉤結構設計為開口形式,方便掛繩和取繩作業(yè),提高加工效率。
316不銹鋼材料的性能參數(shù)如表4所示。
表4 316不銹鋼性能參數(shù)[17]
由于設備的工作環(huán)境處于沿海地區(qū),采用普通材料制作設備,會造成設備短時間內銹蝕,降低設備的使用壽命及影響貽貝食用安全,316不銹鋼材料具有很好的耐腐蝕性,用于制作該設備較為合適。
卸苗鉤和支架組合體應力云圖和變形云圖如圖4所示。
圖4 卸苗鉤和支架組合體有限元仿真Figure 4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breeding rope removal hook and bracket assembly
卸苗鉤是通過4顆螺栓緊固于支架的橫梁上,支架采用型鋼焊接而成,將卸苗鉤和支架結合在一起分析,比較符合實際變形情況。采用SolidWorks軟件中的Simulation模塊進行分析:材料選取316不銹鋼,輸入材料的性能參數(shù),固定支架底部,在卸苗鉤一端施加1 473 N的卸苗載荷。經(jīng)過計算,最大應力位于卸苗鉤拐角附近,為18.39 MPa,遠小于材料屈服強度172 MPa;最大變形量位于掛鉤端部,為0.45 mm,未超過材料的彈性極限,不會產生塑性變形。卸苗鉤的邊角采用了圓角過渡,沒有出現(xiàn)應力集中現(xiàn)象[18]
卸苗模具的應力云圖和變形云圖如圖5所示。
圖5 卸苗模具應力云圖和變形云圖Figure 5 Stress cloud diagram and deformation cloud diagram of seedling removal mold
卸苗模具的有限元分析過程和上述相同,材料定義為316不銹鋼,對底部施加固定約束,由于卸苗模具主要是對苗繩上的貽貝形成阻擋,貽貝對模具前端擋板的作用力主要呈近似圓形的分布狀態(tài),因此,對前端擋板面施加分布載荷1 473 N,分布區(qū)間直徑為500 mm。經(jīng)計算,最大應力位于模具的前端面,應力值為5.74 MPa,遠小于材料的屈服極限172 MPa,最大變形位置處于卸苗口的頂部,最大變形量為0.053 mm,不影響卸苗正常作業(yè)[19]。
通過仿真,機架前5階模態(tài)振型云圖如圖6所示。經(jīng)分析,第1階和第5階模態(tài)云圖如圖6(a)和圖6(e)所示,振型位置均集中于滑車導桿和設備機架橫梁位置;第2,3,4階模態(tài)分別如圖6(b)、圖6(c)和圖6(d)所示,振型位置均集中于滑車導桿位置。根據(jù)仿真結果,1~5階振幅分別為0.124,0.147,0.195,0.195和0.085 mm,均可滿足實際加工要求。為了進一步保證設備工作的可靠性,繼續(xù)利用Simulation模塊求解出前5階振動頻率,分別為13.629,14.559,15.231,15.237和17.096 Hz。從計算結果可知,機架前5階固有頻率為13~18 Hz范圍之間,而該設備作業(yè)過程中,主要振動來源于卸苗過程中的苗繩與貽貝產生錯動而產生的振動,根據(jù)常規(guī)的卸苗速度,振動頻率小于5 Hz,避開了機架固有頻率范圍,因此,機架的結構設計合理[20-21]。
圖6 設備機架前5階模態(tài)振型云圖Figure 6 Mode shape cloud diagram of the first 5 modes of equipment rack
設備運行簡圖如圖7所示。電機驅動絲桿旋轉帶動卸苗滑車往返運動,為了保證設備可自動化運行,在A,B兩端增設行程開關,當一端行程開關閉合,滑車可停止數(shù)秒,等待工人取繩和掛繩作業(yè),停止時間結束,滑車向另一端運行。
圖7 設備運行簡圖Figure 7 Equipment operation diagram
該設備控制系統(tǒng)主要由S7-200PLC、三菱MR-JE-20A伺服驅動器、JSF系列中的80系列伺服電機及相應附件組成。PLC編程之前,需將PLC相應輸入、輸出端口進行分配,如表5所示。PLC輸出端直接與伺服驅動器連接,伺服驅動器控制端SP1和SP2用于電機轉速控制,ST1和ST2用于轉向控制,由于該設備的伺服電機工作轉速恒定,因此,直接對驅動器進行輸出轉速設定,此處設定伺服電機轉速為3 000 r/min,即SP1為1,SP2為0。ST1和ST2用于控制電機轉向,正轉設定ST1為0,ST2為1,反轉設定ST1為1,ST1為0。
表5 I/O端口分配表
PLC控制程序如圖8所示。該設備運行方式為往返式,PLC可采用順序控制指令進行編程。設備啟動前,工人需檢查滑車位置,如果滑車不處于A端工作位,可通過常開按鈕SB5,將滑車復位至A端。當A端工作位掛上苗繩后,啟動電機,程序跳轉S0.0,滑車向B端運行,當滑車觸碰到B端工作位的形成開關后,程序跳轉S0.1,同時對PLC輸出端進行清零,由于伺服電機自身具有制動功能,可保證滑車在B端立即停止。當S0.1程序段中的定時器T37計時條件滿足后,程序立即跳往S0.2,伺服電機反轉,滑車向A端運行,當滑車運行到A端后,其控制方式和B端相同。如果需要停止設備或遇到緊急情況時,可通過按鈕SB2觸發(fā)I0.1,對各程序段進行復位,同時對PLC輸出端進行清零,伺服電機失電。
圖8 PLC控制程序Figure 8 PLC control program
2種卸苗設備參數(shù)對比信息如表6所示。
表6 2種卸苗設備參數(shù)對比信息歸納
通過對比可知,螺桿式卸苗設備單次作業(yè)時間(每根繩卸苗時間)約為卷筒式卸苗設備的2/3,節(jié)約時間約11 s。借助螺桿傳動的“低扭矩、大推力”特性,電機功率僅為卷筒卸苗設備電機的37.5%,同時可減少1名加工人員,進一步降低加工成本。螺桿式卸苗設備整機采用PLC控制,相比卷筒式卸苗設備,加工人員作業(yè)強度可大幅度降低。由于螺桿軸向尺寸較大,設備占地面積高于卷筒式卸苗設備3 m2,因此,采用螺桿式卸苗設備的同時,需對剩余工序的加工設備重新進行合理布置。
螺桿傳動式貽貝卸苗設備,是對目前卸苗設備的一種改進,利用滾珠絲桿特有的"低扭矩、大推力"特性,降低設備能源消耗的同時,卸苗過程更加流暢。課題組利用SolidWorks軟件對設備進行了三維建模,同時對卸苗架、卸苗鉤和卸苗模具進行了靜應力分析及對機架進行了模態(tài)分析,結果表明:相應部件靜應力未超過屈服強度,機架前5階固有頻率在13~18 Hz之間,未與作業(yè)過程中產生的振動頻率重合,設備可長時間正常化運行。采用PLC控制伺服電機,自動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據(jù)計算,該設備單次卸苗時間約為20 s,相比當前卸苗設備,效率可提高30%左右?;诋斍皣鴥荣O貝面向產業(yè)化發(fā)展,而加工設備仍然存在自動化程度不足、人員配置多等問題,螺桿式卸苗設備的成功設計,對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提升貽貝加工效率具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