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堯
(新疆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烏魯木齊 830000)
平原水庫設計中,為保證總庫容達到設計要求,盡量減少外運土方,利用庫盤內開挖料,增大庫容[1],減少工程投資,庫容、壩體填筑、庫盤開挖等計算是水利規(guī)劃設計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不同于傳統(tǒng)的計算方法,Civil 3D 三維設計軟件由于計算精度高、速度快,目前已廣泛應用。
新疆KMS水庫位于某輸水工程輸水線路末端,承擔著受水區(qū)調節(jié)配水及事故檢修備用作用,在輸水工程事故及檢修期間將是受水區(qū)唯一供水水源,地位特別重要,水庫四面圍壩,由擋水大壩、入庫建筑物、供水兼退水建筑物等組成,水庫最大壩高18 m,壩頂寬度8 m,上游壩坡1∶2.5,下游壩坡1∶2.0,除西壩段外,其余壩段設有30 m 寬上、下游反壓平臺,反壓平臺坡度1∶3.0,總庫容2860 萬m3,有效庫容2700 萬m3,壩軸線總長6081 m,為土工膜斜墻壩,采用全庫盤土工膜防滲。
利用Civil 3D將KMS水庫二維原始地形線生成三維原始地形曲面,并將已定的放坡線創(chuàng)建為要素線并進行挖填方放坡,生成放坡曲面[2],最終利用生成的曲面作為“對照曲面”,與“基準曲面”分析計算庫容及工程量。
(1)根據地質專業(yè)提供的KMS 水庫1∶1000 二維原始地形圖,利用Civil 3D 中很多種生成曲面的方式,例如利用高程線、高程點等生成三維地形曲面(見圖1)。
圖1 三維原始地形曲面
(2)根據壩體橫剖面圖(見圖2、圖3),將壩軸線、壩頂高程、壩頂上下游及上下游反壓平臺頂部邊緣線賦予高程后創(chuàng)建“要素線”,考慮壩基清基1 m,編輯降低原始地形曲面1 m,再利用“放坡創(chuàng)建工具”,分別向上、下游按照設計坡度進行填方放坡至原始地形曲面,生成壩體填筑曲面(見圖4),點擊“分析”中“體積面板”[3],以原始地形曲面作為“基準曲面”,壩體填筑曲面作為“對照曲面”,計算出壩體填筑量。
圖2 西壩段壩體橫剖面圖
圖3 其余壩段壩體橫剖面圖
圖4 壩體填筑曲面
(3)庫容計算時先計算四面圍壩后正常蓄水位下與原始地形間的容量,再將庫盤開挖、壩體填筑等因素考慮后得出最終庫容。因靜庫容水面可近似認為是水平面[4],故根據與正常蓄水位同一高程的壩體上游坡曲面線,做多段線連接,將多段線賦予正常蓄水位高程后創(chuàng)建為要素線,作為特征線新建庫容曲面,得到放坡組,點擊放坡組特性,生成放坡曲面。利用“體積面板”,以原始地形曲面作為“基準曲面”,計算出原始庫容(見圖5)。
(4)庫盤開挖時,以壩體上游坡腳線向庫盤內偏移(西壩段偏移60 m,其余壩段因設有上游反壓平臺,偏移30 m)后開始放坡開挖,坡度1∶15,在靠近東壩段庫盤設平臺,向西、北庫盤平整,平整坡度為1∶300(見圖6),利用Civil 3D分別生成曲面,點擊“分析”中“地面數據”,點擊“曲面之間最小距離”選擇這兩個曲面后生成曲面交線[5],以此交線作為兩曲面的邊界,最終生成庫盤開挖曲面,利用“體積面板”,以原始地形曲面作為“基準曲面”,計算出庫盤開挖量(見圖7)。
圖5 庫容水面曲面
圖6 庫盤開挖示意圖
(5)對通過Civil 3D 計算得出的各個工程量進行整理,結果見表1,水庫最終設計三維效果圖見圖8。
圖7 庫盤開挖曲面
表1 Civil 3D 計算結果表 萬m3
圖8 水庫最終設計三維效果圖
KMS 水庫工程設計過程中,需考慮挖填平衡,利用庫內開挖料進行壩體填筑和增加庫容,相較于傳統(tǒng)計算方法,Civil 3D在設計分析計算時,基本操作簡單,計算速度快、精度高、成果合理,且直觀的三維視覺效果便于準確合理布置建筑物的位置,全面了解工程區(qū)概況,減少無效工作,KMS 水庫工程從可研至技施階段均采用Civil 3D軟件進行設計計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人為計算的誤差,充分說明Civil 3D在水利行業(yè)有很好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