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稱邊玖
(云南省迪慶州德欽縣升平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云南 迪慶)
西藏高原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特殊,具有常年寒冷、氧氣稀薄、風寒干燥的特點[1]。長期生活在高原藏區(qū)容易導致風寒入侵、氣血瘀滯,再加上當?shù)鼐用裼文?、行走山路的生活習慣,腰痛較為常見并且大多為風寒痹阻型[2]。西藏高原地區(qū)常采用藏藥的治療,但風寒痹阻型腰痛臨床癥狀容易反復,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影響較大,單用藥物治療療效不足。針灸具有良好的活血通絡、止痛化瘀的作用。風寒痹阻型腰痛喜溫,將溫針灸應用于腰痛治療中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選取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藏醫(yī)科收治的腰痛患者,患者均存在腰部疼痛,并且遇冷疼痛加重,溫熱可減輕疼痛癥狀。經(jīng)診斷患者均為高原風寒痹阻型腰痛,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關(guān)于風寒痹阻型腰椎疼痛的診斷標準[3]。采用隨機方式將患者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0例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28~64歲,平均(48.57±7.53)歲;對照組50例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29~65歲,平均(48.54±7.51)歲。兩組資料差異不大(P>0.05)。
納入標準:腰部存在冷痛癥狀;患者年齡≥18歲;無中藥過敏史,患者知情同意納入研究。
排除標準:非風寒痹阻型腰痛者;腰部皮膚存在皮損、感染者;治療依從性較差者。
對照組:給予患者藏藥治療,具體如下:(1)采用西藏如意珍寶膠囊(西藏甘露藏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110031,規(guī)格0.4 g/粒),1.6 g/次,1次/d,早上口服用藥;(2)采用二十五味兒茶丸(金訶藏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63020191,規(guī)格:0.3 g/丸),晚上口服用藥,1粒(丸)/2 d,隔天服用,連續(xù)治療4周后觀察治療效果。
觀察組:給予患者藏藥治療聯(lián)合溫針灸,具體如下:(1)藏藥治療:如意珍寶膠囊和二十五味兒茶丸藥物用法、劑量與對照組一致;(2)溫針灸治療:穴位選取大腸俞、腎俞、委中、阿是穴、腰陽關(guān)、氣海穴為主。治療目的為通絡止痛,驅(qū)寒溫經(jīng)[4]。指導患者取俯臥位,采用棉球蘸取碘伏消毒患者皮膚,采用無菌針灸針刺以平補平瀉的方式入針,留針后進行艾灸。剪切5 mm厚的棉墊放于針灸皮膚上,將皮膚與艾柱隔離,避免燙傷,選取2~3柱長度2.0 cm艾柱點燃嵌入穴位施灸[5]。1次/d,每周治療5次,連續(xù)治療4周。
觀察指標:(1)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2)對比兩組腰痛緩解時間和腰痛消失時間;(3)對比兩組腰椎功能障礙和疼痛指數(shù)。
判定標準:(1)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治療后,腰痛癥狀基本消失,腰椎功能評分提高超過60%,有效:腰痛癥狀有所緩解,腰椎功能評分提高25%~60%,無效:腰痛癥狀改善不明顯。(2)采用JOA評分評價腰椎功能,分值0~29分,分值越高患者腰椎功能越佳。(3)采用VAS指數(shù)評價疼痛情況,分值0~1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疼痛越嚴重。
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1.0對統(tǒng)計出的患者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常規(guī)治療的對照組治療有效率(86.00%)明顯低于觀察組(9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n(%)]
觀察組腰痛緩解時間、腰痛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腰痛緩解、消失時間對比( , d)
表2 患者腰痛緩解、消失時間對比( , d)
組別 例數(shù) 腰痛緩解時間 腰痛消失時間觀察組 50 5.25±0.76 10.85±1.65對照組 50 7.85±0.88 14.32±1.84 t 15.8114 9.9280 P 0.0000 0.0000
治療前兩組患者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治療后,評分均改善,觀察組JOA與VAS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治療前、后JOA、VAS評分( )
表3 治療前、后JOA、VAS評分( )
JOA VA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0 12.55±2.74 26.24±2.82 4.38±0.57 1.18±0.45對照組 50 12.53±2.76 20.15±2.87 4.45±0.54 2.23±0.65 t 0.0364 10.7026 0.6304 9.3915 P 0.9711 0.0000 0.5229 0.0000組別 例數(shù)
藏醫(yī)學吸取了印度醫(yī)學、中醫(yī)醫(yī)學等理論,并在長期的實踐經(jīng)驗積累和獨特藏藥研究中形成的醫(yī)學體系[6]。由于藏區(qū)屬于高原地形,海拔高,地理環(huán)境獨特,藏藥也具有一定的特點,以溫熱為主[7]。本次治療風寒痹阻型腰痛選取了藏藥常用的二十五味兒茶丸與如意珍寶,如意珍寶膠囊的主要成分為珍珠母、金礞石、紅華、石灰華等多味藥材,對痹癥、疼痛、經(jīng)絡不通者具有較高的治療價值。二十五味兒茶丸以西藏特有的棱子芹、兒茶、松生、黃葵子、喜馬拉雅紫茉莉等藥材組成,主要功效為止痛消腫、祛風寒除痹癥,對腰痛患者起到溫經(jīng)的作用[8]。溫針灸治療所選大腸俞、腎俞、阿是穴,均能起到疏通腰部經(jīng)脈,活血止痛的效果,對風寒痹阻者實施溫針灸,發(fā)揮針刺和艾灸的共同效果,達到溫經(jīng)祛寒、消除痹阻的效果[9]。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腰痛緩解和消除時間短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腰椎功能和疼痛指數(shù)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采用溫針灸聯(lián)合藏藥治療西藏地區(qū)風寒痹阻型腰痛患者,療效顯著,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