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瑩 武永剛
山東中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
玫瑰花是傳統(tǒng)中藥,為薔薇科植物玫瑰的干燥花蕾,有理氣解郁、活血散瘀的功能,用于肝胃氣痛,月經(jīng)不調,跌打傷痛。玫瑰在中國植物志中只有一個種,但由于薔薇科薔薇屬的某些植物非常相似,再加上植物本身有不同的變種,品種,異物同名或同名異物現(xiàn)象嚴重,導致在市場上玫瑰花藥材比較混亂。常見的易混淆品有鈍葉薔薇、山刺玫、美薔薇等,因此,關于玫瑰花的鑒別研究對于保障人們用藥準確、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鑒別方法可以分為經(jīng)典鑒別方法和現(xiàn)代鑒別方法,現(xiàn)分述如下。
玫瑰花的經(jīng)典鑒別方法是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和發(fā)展起來的,方法簡便、易行、迅速。主要包括性狀鑒別、顯微鑒別和理化鑒別。
玫瑰花為薔薇科植物玫瑰Rosa rugosa Thumb的干燥花蕾,月季花為薔薇科植物月季花Rosa Chinensig Jaeq半開放的干燥花,鈍葉薔薇為薔薇科植物鈍葉薔薇Rosa sertata Rocfa的干燥花蕾。美薔薇為薔薇科植物美薔薇Rosa bella Rehd.et Wils的干燥花蕾。下面就玫瑰花及其常見混淆品的性狀鑒別特征列表比較[1],見表1.。
表1.玫瑰花與其偽品的性狀鑒別
玫瑰花及其常見混淆品的顯微鑒別特征比較[2],見表2.
表2.玫瑰花與其偽品顯微鑒別
屠聞婷[3]分別將玫瑰花與月季花藥材粗粉2g,加乙醇20ml,振搖浸泡1h,濾過。取濾液2ml,揮干乙醇,加數(shù)滴5%香草醛濃硫酸溶液,觀察現(xiàn)象,玫瑰花粗粉經(jīng)上述理化反應,溶液顯紫紅色。而月季花粗粉溶液顯紫褐色。胡小姜[4]等對玫瑰花進行了薄層色譜和紫外光譜分析,對甘肅產(chǎn)玫瑰花、浙江產(chǎn)玫瑰花和月季花進行了鑒別。薛祥驥[2]等從植物形態(tài)、性狀特征、顯微特征、理化反應等方面對玫瑰花及其混偽品進行了鑒定分析,認為混淆品不具備正品玫瑰花的鑒別特征。陳柳蓉等[5]對5種玫瑰花分別作了植物形態(tài)和性狀的鑒別,并通過記錄數(shù)據(jù)進行了數(shù)量分類,通過R分類和Q分類,認為鑒定玫瑰花的主要性狀特征是花柱上非腺毛的著生狀況。
夏至[6]應用 ISSR分子標記技術對藥用植物玫瑰花、月季花及其同屬近緣種的 15 個種 33 個樣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月季花、玫瑰花及其同屬近緣種具有豐富的遺傳多樣性,聚類分析的結果與基于形態(tài)特征的薔薇屬下的分類學研究結果相一致,研究表明ISSR分子標記技術可以有效鑒別藥用植物玫瑰花、月季花及其同屬近緣種。龐曉慧[7]以薔薇科植物為研究對象,分別對四個 DNA 片段(rbc L,mat K,rpo C1,ITS2)進行了比較和評估。結果表明,ITS2序列對薔薇科九個屬均有較高的物種鑒定成功率。張偉等[8]選用 DNA 條形碼中常用的 mat K基因序列對薔薇科玫瑰、月季、薔薇等易混的植物進行分子鑒定,得出 mat K 基因序列具有足夠的變異位點,能夠用于玫瑰、薔薇、月季等易混植物的精確鑒定。該研究為來源于薔薇屬的藥材的鑒別提供新的思路。
綜上所述,在經(jīng)典鑒別方法中,經(jīng)過長期的摸索和實踐,性狀鑒別法至今已較為成熟;當前對玫瑰花及其混偽品的鑒別主要是在性狀方面,主要通過對玫瑰花花柄、花托、花冠、花柱的性狀鑒別來區(qū)別玫瑰花與其混偽品,但性狀鑒別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主觀性,并且比較復雜。顯微鑒定方法雖然結果準確有效,但缺點是樣品處理過程比較繁瑣,而薄層鑒別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分子鑒定技術應用于薔薇屬植物的鑒別是近年來才被科學工作者使用的一種新型方法。該方法優(yōu)點是不受物種、環(huán)境等因素限制,結果準確率高、重復率高,方法通用性強。因此,在對于玫瑰花真?zhèn)舞b別工作中,應從簡單方法著手,必要時可以結合分子鑒定技術,實現(xiàn)對玫瑰花的快速真?zhèn)舞b別,確保臨床安全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