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書覽
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重點和難點。與其它知識相比,學生要想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去閱讀和積累,很多學生因沒有什么生活經驗而缺少寫作素材,再加上詞匯量匱乏,所以在寫作時經常會感到茫然無措,于是逐漸喪失對寫作的興趣。盡管寫作需要一定的技巧,但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作文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打破固有的寫作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一、整合寫作素材,奠定作文教學的基礎
很多學生的作文之所以內容空洞,根本上還是因為沒有寫作素材,只能“東拼西湊”地勉強寫完。其實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靈感來源,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用心觀察和體會生活,隨身攜帶紙筆,遇到有意思的人與事、美麗的風景都可以隨時記錄下來,讓生活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當生活事件積累到一定程度,學生自然就不會無話可寫。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多閱讀書籍,增加閱讀量,摘抄書中的好詞好句,并堅持寫閱讀筆記;教師要定期檢查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整理出優(yōu)秀的讀書筆記在班級中展覽,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教師還可以利用業(yè)余時間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比如郊游、采訪革命老人、探訪養(yǎng)老院、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跡等,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拓學生眼界。以上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其實最關鍵的是要讓學生意識到生活與寫作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逐漸對寫作產生興趣,將寫作當成一種精神享受。
二、善用信息技術教學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這也是寫作教學難以推進的原因之一。比如有些景物描寫的詞語和句子,學生在沒有身臨其境的情況下,僅憑回憶和想象很難寫出生動鮮活的文字。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呈現(xiàn)出風景的畫面,學生在觀看了圖片和視頻后,就可以把景物寫得更加詳細和真實。比如,在以“旅游出行”作為主題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用短視頻的方式播放九寨溝的風景,尤其是去過九寨溝旅游的學生,內心的體驗更加豐富,寫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有位學生這樣寫道:“如果讓我用一個詞形容九寨溝,我會說‘神奇’。它的神奇之處就在我的腳下——由木板鋪成的小路蜿蜒曲折,一路延伸,小路的兩旁是高大、舒展的樹木,在風中搖擺的枝條仿佛對我揮手??諝鉂駶櫍諝庵惺悄嗤恋姆曳?,青翠的草地像是被清晨的露水洗刷過,干凈得沒有一點塵土。天空中是大片厚重的,如棉花糖一樣的白云,讓我想咬一口……”盡管學生的文筆有限,在對景物的描寫中并沒有體現(xiàn)出豐富的情感,但已經很生動了。可見,多媒體技術對于學生寫作是有巨大幫助的,真實的情境讓學生更有代入感,寫出的文字格外真實,彌補了學生在認知、閱歷上的不足。
三、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改編文本
小學是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教學中教師不可急于求成,應遵循“深入淺出”的教學原則,讓學生從簡單的模仿與文本改編開始,先對寫作有一個直觀的感知,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教師可以圍繞教材,也可以引入教材之外的文本讓學生改寫和改編,在寫作教學之初,可以先讓學生改編文本的某個段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比如,在《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小蝌蚪在找媽媽的路上遇到的小魚、小烏龜的經歷續(xù)寫新的故事情節(jié),如果學生沒有頭緒,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比如小蝌蚪在找到真正的媽媽之前,又將哪個動物誤認為是自己的媽媽。學生不需要構思太多情節(jié),只需要根據之前的文本內容仿寫。有的學生寫道:小蝌蚪聽了烏龜的話,繼續(xù)游啊游,找啊找,終于找到一個身體是綠色,眼睛大大的家伙。小蝌蚪們追上去叫媽媽,沒想到這個大家伙是一只大蜥蜴。大蜥蜴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會呱呱叫。”這種改編實際上就是對文本的擴充,盡管簡單,但是卻讓學生理解、掌握了故事的發(fā)展規(guī)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和運用文字的能力。
四、利用思維導圖開展作文教學
1.設計教學流程
寫作之前,學生首先要有一個清晰的寫作思路,即先寫什么、再寫什么、為什么這么寫。利用思維導圖,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梳理寫作思路,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寫作框架,這樣在真正落筆時,只需要往框架里填內容,極大地降低了寫作難度。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明確寫作主題,圍繞主題再劃分段落,確定每個段落的內容,為學生構建寫作框架。比如,在教學時“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教師可在思維導圖中確立寫作的關鍵詞“桑葚樹”,圍繞關鍵詞把作文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寫桑葚樹的外觀;第二段舉例說明為什么桑葚樹是“我”眼中的繽紛世界,而舉例的部分,又可以分為起因、經過和結果;第三段則是感情的抒發(fā)和主題的升華。通過思維導圖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幫助學生理清寫作思路,從一個關鍵詞出發(fā),構建寫作框架,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加強細節(jié)描寫
細節(jié)往往是一篇作文中的“點睛之筆”,細節(jié)描寫不到位,文章的重點就不突出,整篇文章便顯得黯然失色,不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小學生作文存在的問題,恰恰是缺少對細節(jié)的描寫。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分解和細化情節(jié)。比如,以“那次玩得真開心”為主題練習寫作,作為一篇記敘文,細節(jié)描寫十分重要,教師可以用“游樂園一日游”這件事為例,在思維導圖中先列出游樂園的整體布局、特點和各種琳瑯滿目的項目,然后抓住某個游樂項目作為重點描寫的內容,再讓學生說一說這個項目的特色與玩這個項目時的感受,即細節(jié)。用思維導圖讓學生對“細節(jié)”有直觀的認識,從而在寫作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細節(jié)描寫。
3.優(yōu)化文字表達方式
寫作可以檢驗學生運用文字和組織文字的能力,只有學會運用修辭方法,才能提升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在思維導圖中羅列出常用的描寫事物、景物的修辭手法,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比如,以植物園為主題進行寫作,描寫植物可以用比喻、排比、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讓文字更加生動,使文章充滿靈性和創(chuàng)意。而想象又是小學生的優(yōu)勢,天馬行空的想象往往會讓作文提檔升格,增加文章的美感。
小學生之所以寫作水平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少生活閱歷,對生活的感知能力不強,沒有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所以作文中缺少真情實感,內容空洞。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與作文水平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既要傳授寫作技巧,又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與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正確的引導和啟發(fā),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個性,挖掘寫作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