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瓷板畫藝術博物館位于南昌市紅谷灘新區(qū)臥龍風景區(qū)南昌儺文化公園里,公園兩側的儺像石雕建筑宏偉壯觀,很是引人注目。沿中間階梯往上走,外觀為青銅器型的“司母戊鼎”是主樓,配東、西耳房及前部廣場,博物館建于2013年。
博物館分為五大功能區(qū),走進博物館,去參觀陳列廳的經(jīng)典南昌瓷板畫作品。展示廳還有瓷板畫藝術品,在國家級大師及專職畫家創(chuàng)作演示區(qū)觀看大師的現(xiàn)場演示。館中的瓷板畫藝術品創(chuàng)意策劃生產(chǎn)基地、瓷板畫藝術傳承交流區(qū),為參觀者提供互動空間,在交易區(qū)可以購買自己喜歡的藝術品。在這里可以了解南昌瓷板畫的興起、發(fā)展與傳承,更能欣賞到精品畫作和珍貴的藝術品。
1博物館內展墻。
2博物館內瓷板畫藝術品。
瓷板畫又稱瓷上肖像畫,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繪畫藝術。是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法、陶瓷彩繪和西方攝影術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是繪畫藝術與燒瓷工藝的巧妙結合。它與進賢文港毛筆制作工藝、李渡燒酒釀造工藝、安義黃洲宗山米粉制作工藝并稱為“南昌四寶”。
早期出現(xiàn)的南昌瓷板畫,以照片為摹本進行繪制,其寫實手法和以黑白兩色為特征的人物肖像為后來瓷板畫的傳承與發(fā)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據(jù)資料記載,瓷板畫最早可追溯到秦漢時期,而真正意義上的“瓷板畫”則出現(xiàn)在明代中期。從清中期開始,瓷板畫的發(fā)展走向了興盛。清末民初,南昌及周邊地區(qū)出現(xiàn)了瓷板肖像畫,隨著社會變革,景德鎮(zhèn)瓷上傳統(tǒng)藝術——瓷上肖像畫在南昌極其周邊地區(qū)悄然興起。彩瓷色釉發(fā)展到五彩繽紛的境界,任何顏色都可以燒制出來,瓷器裝飾與繪畫變得更為密切,所以一批文人畫家開始介入繪瓷藝術,他們以中國傳統(tǒng)繪畫入瓷,把瓷胎當畫紙,作畫題字,與水墨畫法無異,形成了一種新的文人派畫風。明、清兩代,在江西景德鎮(zhèn)集中了一大批能工巧匠,當時繪制瓷上肖像畫不僅藝術手法獨特精致,而且還形成了中國慈孝文化的重要元素,受到當時中上層社會人士的喜愛,尤其是一些富庶的家族,他們?yōu)榱吮磉_孝悌之心,專門雇請瓷畫家將父母長輩的肖像畫制在瓷板上,滿足了老百姓在廳堂中墻上懸掛肖像或先人遺像,以供子孫們緬懷的需求。這種瓷板畫,可以長期保存,經(jīng)久不變,是照片不可替代的。在過去的南昌市內,到處可見為人繪制人像瓷板畫的店鋪或作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瓷板畫也向彩色發(fā)展,題材也越來越多樣化。
在博物館的演示區(qū),有專職的畫家演示和講解瓷板畫的制作過程,讓參觀者了解瓷板畫的制作。一件成功的作品,歷經(jīng)的過程十分繁復,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容不得半點馬虎或者不到位。瓷板畫是使用特殊的化工顏料,在平素的瓷板上手工繪畫、上釉,再經(jīng)高溫燒制而成的一種平面陶瓷工藝品,作為觀賞,可以裝裱后掛在室內墻壁上,也可以作為相片擺放,或嵌入屏風中。瓷板畫品種多樣,有青花、青花釉里紅、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淺絳彩等,圖案內容涉及面廣,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蟲鳥、魚藻及吉祥圖案等,形制也多,有長方形、圓形、橢圓形、多方、多角、扇面等。與紙畫、絹畫相比,瓷板畫的材料物理和化學性能都很穩(wěn)定,不怕潮濕,不怕霉變,如同傳世千百年的瓷器,極具收藏價值。
3博物館內瓷板畫藝術品。
南昌瓷板畫傳承至今,歷經(jīng)六代人傳承。瓷板畫的創(chuàng)始人、清末秀才鄧碧珊(1874-1930年)是著名的景德鎮(zhèn)“珠山八友”之一,作為瓷板畫第一代的代表人,也是頂級的工藝美術大師。
晚清民國年間,在江西景德鎮(zhèn)一帶聚集了不少創(chuàng)作瓷板畫的藝人。1928年,一位客商預訂瓷板畫,瓷板畫藝人王琦、王大凡聯(lián)絡同好鄧碧珊、汪野亭、何許人、程意亭、畢伯濤、劉雨岑,每人畫一幅瓷板畫。畫完之后,很多人看了都非常驚訝和喜歡,請他們八人繼續(xù)畫。自此,他們相約每月望日,月圓雅集珠山,以畫會友,切磋畫藝,稱為“珠山八友”,為此,成立一個瓷藝社,雅號叫“月圓會”,取“花好、月圓、人壽”之意。八人畫風各不同,各有各的特色,如王琦的畫風瀟灑豪放,王大凡的畫風形神兼?zhèn)?,汪野亭的青綠山水自成一派,何許人的雪景山水,畢伯濤、程意亭、劉雨岑的花鳥,現(xiàn)在看來仍然生機勃勃,尤其是鄧碧珊的游魚,堪稱一絕?!爸樯桨擞选眲?chuàng)作的鼎盛時期為晚清、民國至上世紀60年代的數(shù)十年間,留下的作品不多,歷來是陶瓷收藏家夢寐以求的收藏品。
鄧碧珊起初主要畫山水,后來繪瓷板肖像,最早常使用馬尾織造的九宮格繪制人像,后來到景德鎮(zhèn)瓷業(yè)學堂當老師,教授傳統(tǒng)儒學。他思想活躍,能接受新生事物,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不囿于傳統(tǒng)的中國畫手法繪瓷,大膽借鑒吸收日本東洋畫技法,這在當時的陶瓷美術界,可謂獨辟蹊徑。人們形容他的畫作格調高尚、個性鮮明、畫風寫實、構圖考究,以他為代表的瓷板畫的起點很高。
4館內展示的瓷板畫作品。
5館內展示的瓷板畫作品。
6館內展示的瓷板畫作品。
7瓷板畫作品及生活用品。
珠山八友的領軍人物王琦(1894-1937年)是瓷板畫第二代傳承人,1901年到景德鎮(zhèn)后,曾向鄧碧珊學習陶瓷繪畫藝術和人像繪畫藝術。王琦的傳世作品以人物畫像為主,博物館中的《老人肖像》是其代表作品,所畫人物不繪布景,突出形態(tài)表情,別具韻味。其作品在乾隆粉彩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早年畫瓷像的技藝,又吸收西洋畫法,因此有人稱他為“西法頭子”。瓷板畫第三代傳承代表人梁兌石(1894-1945年)、第四代傳承代表人梁少石(1918-1984年),二人是父子,父梁兌石是愛國民主人士、書法家,也是唐太尉梁彥昭第三十一代后裔。民國初年畢業(yè)于饒州窯業(yè)學堂,后來,梁兌石在南昌中山路繁華地段開設麗澤軒瓷莊,將瓷板畫藝術遷移到南昌。聘請藝人按照顧客要求繪制肖像和粉彩瓷器,開創(chuàng)瓷板畫在南昌發(fā)展的先河。在梁兌石的帶動下,各類畫莊陸續(xù)出現(xiàn),同時也誕生出楊厚興、關月山、梁燮亭、黃六子等一批瓷板畫家,使瓷板畫藝術在南昌生根開花,館中陳列的瓷板畫《我的胞弟》是梁兌石代表作品。其子梁少石14歲跟隨其父在南昌麗澤軒瓷莊學藝,抗戰(zhàn)爆發(fā)后遷居吉安,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返回南昌繼續(xù)經(jīng)營麗澤軒瓷莊。梁少石一生雖顛沛流離,歷經(jīng)磨難,但從未間斷過瓷板肖像畫的創(chuàng)作,盡管梁少石作品存世不多,但均為南昌瓷板肖像畫中的精品,梁少石有一幅代表作品《自畫像》可以讓觀眾認識這位瓷板畫家。
1館內展示的瓷板畫作品。
2館內展示的瓷板畫作品。
3館內展示的瓷板畫作品。
楊厚興(1915-1992年),江西省黎川縣人,早年作品《歷屆美國總統(tǒng)肖像》,曾在美國芝加哥國際博覽會獲得特別獎,并引起轟動。從上個世紀40年代開始,南昌瓷板畫便走出國門,遠播東南亞。60余年間,其作品以人物為主,兼畫山水。他還將攝影、油畫、水粉畫、水彩等技法應用于瓷板畫之中,功力深厚、美輪美奐。
從瓷板畫《沉思的老人》畫面上看,人物的塑造方面大有突破,這是第六代傳承人馮杰的代表作品。馮杰,遼寧省大連市人,少年時,在大連市少年宮學習西洋畫,1960年3月考入江西省工業(yè)勞動大學讀書,在繪瓷藝術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多年來,應邀為國內外許多國家領導人及各界名人畫了瓷上肖像、水墨肖像,如里根、克林頓、黃秋園、李嘉誠等,均被肖像本人或親屬及歐冠部門收藏,其瓷上肖像作品代表了本畫種目前的最高水平。他獨立撰寫的專著《瓷上肖像技法》,填補了中國繪瓷史上的一個空白。
在六代傳承人的不懈努力下,傳承百年的南昌瓷板畫,以人物寫實為主,經(jīng)過油與水的交替、紙與瓷轉換的變革,利用繪瓷特有的繪畫材料和工具,創(chuàng)造了一套完整的、與眾不同的肖像畫繪制技法,如九宮格定位、魚鱗點子筆法等各種瓷上肖像畫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從早期梁兌石開創(chuàng)的麗澤軒至上世紀60年代南昌工藝美術廠成立,南昌瓷板畫經(jīng)歷了由作坊到專業(yè)型規(guī)?;瘎?chuàng)作產(chǎn)業(yè)的演變過程。然而,上世紀90年代,隨著攝影和電腦打印技術的飛躍發(fā)展,南昌瓷板畫一度受到強烈沖擊,也曾一度淡出了百姓生活,令人扼腕,但其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如璞玉之美,日久彌新。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眾生活品質不斷提升,對文化藝術的需求日趨高漲,南昌瓷板畫再度受到人們的追捧、市場的寵愛,且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政府的關懷。2008年經(jīng)文化部批準,南昌瓷板畫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在中國工藝美術陶瓷領域獨樹一幟。但卻未出現(xiàn)杰出的后繼者,馮杰現(xiàn)有弟子除王躍林與李春敏,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尷尬局面。
瓷板畫藝人學藝時間長,難度大,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瓷板畫藝人,最少要經(jīng)過3年的磨練。因為創(chuàng)作瓷板畫不僅需要很扎實的繪畫功底,還要有高水平的燒瓷技術。每一幅瓷板畫,少則需要10余天,多則數(shù)月才能完成。不知道誰會是第七代傳承人?
4館內展示的瓷板畫作品。
5館內展示的瓷板畫作品。
瓷板畫在全世界都是一個特殊的畫種,不同于瓷畫。景德鎮(zhèn)傳統(tǒng)瓷畫一般是繪在琢器或圓器上,這種繪畫方法要經(jīng)過長期訓練,一般藝人很難勝任這樣的繪畫工作。瓷板當作畫紙繪制一切紙絹上能夠繪制的畫,可以畫出任何風格的畫,材質細膩,顏色非常豐富。瓷板畫淺淡而朦朧,近景立體清晰,粉彩似有似無;遠景隱隱約約,欲露未露。瓷板畫的出現(xiàn),改變了陶瓷美術的純粹工藝裝飾性質,而把瓷板畫當作純粹美術品來繪制、贈送和收藏。
雖然南昌瓷板畫與景德鎮(zhèn)的瓷畫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但南昌瓷板畫卻始終堅持著獨有的特色:重工重彩,以寫實為主,以人物為主。使用的繪畫工具是特制的,為了細膩地表現(xiàn)畫作內容,就要自制極細的繡花針筆等。技法上,藝術家們在繼承傳統(tǒng)“點子法”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工藝,大膽吸收油畫、粉畫、水彩畫、版畫、素描等技巧,兼收并蓄,使畫面更具藝術性。館中展示的現(xiàn)代瓷板畫《周總理標準像》《鄧小平像》等偉人的畫像形象逼真,忠實于原像,這種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是瓷板畫從誕生之初就贏得廣大群眾喜愛的原因。
名人肖像瓷板畫《艾弗森》《詹姆斯》《梅西》《姆巴佩》《C羅》等,生動逼真的人物造型,宛如一幅照片,似乎又比照片更具立體感,而且具有幅面尺寸大,還可以永久保存不褪色。
那幅《搗練圖》表現(xiàn)的是貴族婦女搗練縫衣的工作場面。原畫為中國唐代名畫,畫中共刻畫了12個人物形象,描繪了唐代婦女按勞動工序分成搗練、織線、熨燙三組場景,系盛唐時的一幅風俗畫。瓷板畫不僅再現(xiàn)了原圖神韻,而且給人以更加鮮活的色彩、光澤,細觀還似有立體感。同類的作品還有《寶象四條屏》《大威德金剛》等,如今這些都已是價格不菲的藝術品。
館中那幅《南昌八一起義》瓷板畫,將八一南昌起義時的場景再現(xiàn)。人物雖多,但是生動鮮活、栩栩如生,又亦如當時拍攝的彩色照片,瓷板畫精準生動地表現(xiàn)了這一紅色主題。
6《豫章記憶》
博物館還有一部分內容吸引了我,“奮進迎華誕 共繪新中國——2019年南昌市中小學校瓷板畫作品成果展”,展出的是南昌市在20所中小學校開展的“瓷板畫進校園”活動的獲獎作品,一等獎有《盛世華誕 榮耀中國》《秀美三清山》《豫章記憶》《贛藏情》等,二等獎有《長軌乘風 英雄城》《厲害了我的國》《獻禮》《尋夢》等,一幅幅形式多樣、構思巧妙、趣味橫生的瓷板畫作品引人入勝,充分展示了小作者們的智慧、靈感和藝術修養(yǎng)。
南昌市教育局、南昌瓷板畫研究中心注重從孩子抓起,傳承祖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弘揚國家級非遺項目南昌瓷板畫,讓更多的中小學生感受南昌厚重的文化傳承及瓷板畫百年的藝術雅韻,讓瓷板畫代代傳承。
7名人肖像瓷板畫。
8名人肖像瓷板畫。
9瓷板畫《搗練圖》。
TIPS
地址:豐和南大道520號
時間:9:00-16:30(周一閉館)
電話:0791-88895861轉8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