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波日橋。
2波日橋橋面。
3波日橋橋亭。
自北向南幾乎縱貫四川省甘孜州全境的雅礱江大峽谷,山高水急,地理環(huán)境惡劣,歷史上一直是由四川進入西藏的天然屏障。然而,就在這似乎是不宜人居之地,一座古稱瞻對今稱新龍的小城,居然坐落于險惡的雅礱江大峽谷中段。
位于歷史上“民族走廊”深處的新龍,因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形成對外的封閉,卻幸運地使它的古老民族文化較完整地遺存下來。世界上惟一保存完整的藏式懸臂橋波日橋,以其近800年的資歷,安臥在新龍縣樂安鄉(xiāng)境內(nèi)的雅礱江上,淡定平和地辭舊迎新、迎來送往。波日橋被譽為“康巴第一橋”,南距新龍縣城約40公里。
在這里,河流兩岸山勢較為低緩,河床也較為寬闊,水流也較為平和。西岸的橋頭周邊,更是一層層在大峽谷里少見的如梯田般的坡地,坡地上散落的藏居炊煙裊繞。
可以想象,當年翻山越嶺歷盡艱辛的販夫走卒到達這里,除了短暫的歇息以舒展筋骨,也能夠喚起思鄉(xiāng)之情。
217省道就從波日橋身邊經(jīng)過,因此我一下車,便可俯視近在眼前的全景。
有人用“一根挑著兩個籮筐的扁擔(dān)”來形容波日橋,雖然不是很雅,卻也貼切。
4波日橋懸臂。
長125米、寬3米、孔徑跨度60米的波日橋,由橋身、橋墩、橋亭三部分構(gòu)成。東、西橋頭的兩個橋墩,形如兩個堅固的碉堡,全部用圓杉木、卵石、片石相間疊砌而成。兩個橋墩腰部臨江的方向,用數(shù)根圓木撐成拱形。圓木長度自下而上,逐步遞增,形成兩個支撐整個橋身的懸挑臂,然后在懸臂上架梁,鋪上橋板,再裝上欄桿,構(gòu)成橋身。兩個橋墩之上,用石片疊的傘狀圓形橋亭高近3米、面積約30平方米。
最為稱奇的是,整座橋沒有用一顆釘、一塊鐵,每一個結(jié)合部均用木楔連接,原始但結(jié)實。
波日橋約建于元末明初,由杰出的藏族建筑大師唐通吉布設(shè)計,并親自率領(lǐng)民工風(fēng)餐露宿幾個月才完成。
5俯瞰波日橋。
作為大峽谷里極為重要的交通樞紐,波日橋見證著歷史風(fēng)云變遷。1930年,西藏噶廈政府的軍隊從甘孜進駐新龍,為了戰(zhàn)略需要,燒毀了城區(qū)附近的6座藏式懸臂橋。使原本就處于甘孜州“肚臍”的新龍,更顯得與世隔絕。風(fēng)雨飄搖中幸存的波日橋,成為當時人們出入新龍的惟一通道。由于超負荷使用,破舊不堪的波日橋搖搖欲墜。
1933年,新龍一位名叫亞馬的藏族民間建筑藝人臨危受命,承擔(dān)了維修波日橋的工作。通過幾個月的努力,波日橋在歷史原貌的基礎(chǔ)上煥然一新。1936年6月,紅四方面軍與紅六軍團在新龍會師后,經(jīng)波日橋揮師北上。此后,當?shù)厝罕娪钟H切地稱該橋為“紅軍橋”。
聲名在外的波日橋由于形制的獨一無二,早在數(shù)碼相機尚未問世的年代,便有攝影者如此感慨:拍攝過它的那些攝影者使用的膠卷的重量可能以噸計!
我早已多次欣賞過攝影者們在各種季節(jié)各種光影里拍攝的波日橋,但始終感到有些遺憾。因為不知何種原因,幾乎所有關(guān)于它的攝影作品,都沒有呈現(xiàn)其橋亭內(nèi)景,也甚少從局部展示其精湛的工藝。不過,此時的我很快明白了,因為我所在的東橋頭橋亭的木板門緊鎖,早已封閉了。
遺憾之際我抬頭向波日橋上游望去,只見200多米開外有一座新建的鋼索吊橋,幾頭牦牛正悠哉游哉地在橋上踱步。于是我抱著一線希望,決定過橋去西橋頭橋亭看看。
走在鋼索吊橋上,雖然感覺搖晃,其實蠻結(jié)實,在這一帶不時可見到手扶式拖拉機都能過橋。過橋后便有一條1米多寬的土路直通橋亭,也許這就是當年的古道。
走進橋亭,我不禁喜出望外,橋亭的木門大開,仿佛等著我的到來。但是,我下意識地在門前停下了腳步,猶如在即將登臨神圣殿堂之前,佇立著整理紛亂的思緒一般。
1波日橋橋亭內(nèi)景。
2波日橋懸臂。
3雅礱江大峽谷里的寺廟。攝影/ 謝裕麟
橋亭內(nèi)正中的過道直通橋面,左右各有一個半圓形的房間,里面黑黝黝的,只有臨江的方向分別開有一扇狀如射擊孔的窗戶,透進一束光亮。聯(lián)想到這橋亭的碉堡狀,容易讓人認為其具有封鎖橋面的御敵堡壘功能。但事前我遍查相關(guān)史料,并沒有為爭奪此橋發(fā)生戰(zhàn)事的記載。不過,這橋亭也應(yīng)該不是純粹為裝飾、為美觀而建。比較合理的解釋應(yīng)該是,這頂部覆蓋石片、內(nèi)部石條砌墻的橋亭,是為增加橋墩的重量,使其更為牢固,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暴雨狂風(fēng)對橋墩損傷。當然,一個附帶的功能,便是為南來北往的過客提供了一處躲雨避風(fēng)的小憩之所。
走過橋亭兩個房間之間的過道,便真正走上了波日橋。3米寬的橋面在不留縫隙的橫鋪木板的基礎(chǔ)上,又以橋面的中線為準縱向鋪有寬1米的木板,從而使橋面容易磨損且受力最多的部位得以強化;同時,也使橋面平順了一些,減輕了一點走在橋上的顛簸感。橋欄桿也一點不馬虎,其材料全部是碗口粗的圓木,雖然看起來簡單粗糙些,但足夠安全。
走出橋亭,我仍然感覺對波日橋的觀賞似乎還欠缺點什么。在面對西橋亭依依回望時,其左側(cè)一條隱于灌木叢中的通往江邊的坡道使我明白了,應(yīng)該到橋下去看看。于是,我半走半滑地下到江灘。
這是我進入雅礱江大峽谷后,第一次與雅礱江江水零距離接觸。我踏著江中卵石蹲下,以仰視的角度,最后將波日橋如彩虹掛在藍天的英姿用相機記錄下來。
TIPS
交通:從成都出發(fā),經(jīng)318國道至理塘,從理塘經(jīng)211省道到達波日橋,全程620公里,過路費140元。
周邊景區(qū):拉曰馬草原、中國第一石板藏寨、措卡湖。
特色美食:新龍香豬腿、新龍牦牛肉、血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