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清
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應當遵從學生的發(fā)展意愿,避免過于嚴格的管理制度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學習成績。在此期間,學校應當明確自身在教育教學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應當尊重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主體地位,在柔性管理中引導家長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在班級管理中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而給予學生穩(wěn)定、踏實、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教育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與發(fā)展。
一、以家校協同為紐帶,建立共同教育體系
為了建立校園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的良好紐帶,需要建立平等的溝通和教育關系,保證家長、教師、學校幾個因素的有機結合,將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各項信息呈現在教師和家長面前。教師應當將學校發(fā)布的授課的相關信息及時轉發(fā)到班級群里,保證學生的知情權。班長需要督促班級內的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在授課的過程中出現疑問需要及時向班長反饋。班長需要將當天的科目作業(yè)及時發(fā)放到群內,保證同學能夠順利完成作業(yè)。課代表需要與任課教師溝通,發(fā)布學科類的學習資料、教學內容等,幫助同學進行課程總結與資料歸類,并且把每天按時完成作業(yè)以及未完成作業(yè)的學生名單遞交給教師,以便于教師對學生進行督促。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展現出家校協同教育的優(yōu)勢,還能夠提升班主任柔性管理班級的質量與水平。
二、以柔性管理為契機,完善學生發(fā)展機制
首先班主任應從以下兩方面解決自身的認知問題: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班主任應該能夠正確認知德、智、體、美、勞之間的關系,明確這五種教育對基礎教學的作用,進而有效避免將智代替德、智在先德在后情況的出現;于班主任而言,其針對學生德和智兩方面教育工作的交叉點應做到積極且善于尋找,以此引發(fā)家長的興奮點。應當提升柔性管理的深遠性和長效性,促進柔性管理形式取得更為完善的發(fā)展和提升。
三、以心理健康為引導,托舉學生實現全面成長
為了充分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教育工作的支點作用,班主任在開展家校協同教育前應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在家校協同教育模式方面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并積極關注和重視學生個體。在家校協同教育的準備階段,班主任應對個別學生的日常表現進行分析,在學生個體上落實班級教育總結,確保家長了解班級教育和學生行為品質之間的關系。為了充分落實教育工作總結,班主任應基于觀察和發(fā)現,充分全面了解不同學生的閃光點和不足,并在此基礎上落實分類處理方式。班主任在對每種分類的改進策略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還應考慮這些策略在家校協同教育上提出的方式,做到推陳出新。
四、以社會實踐為導向,提升學生專業(yè)能力
教師在管理學生的同時需要學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良好意識。班主任在評定學生成績的過程中也應當秉承著分層評定的標準,將學生的日常表現、作業(yè)完成情況、考試情況等多方面都納入到考核中來,給予學生全面的評價,建立完善系統的考核標準。班主任需要強化教學評價機制的制定,進而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教師也應當全面審視自身的成長與發(fā)展,吸收當下教育領域的先進思想,在課堂教學中引進現代化教學模式,在信息化的教學設備中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五、以班級建設為核心,創(chuàng)建良好學習環(huán)境
信息化教學及形式的進步應當落實在教育教學中。校園教育與課堂教育不同,課堂教育具有較高的局限性,受到教師教學能力、學生配合程度、課堂授課時間等因素的影響。而校園教育能夠通過營造學校軟環(huán)境、設定校園文化等手段以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形式影響和教育學生。
總而言之,為了充分發(fā)揮柔性管理對學生家校德育的支點作用,學校應該通過以德為先、德智并舉,民主平等、建立信任,關注個體、推陳出新等家校協同教育優(yōu)化方式,為柔性管理作用的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