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我國的媒體行業(yè)正處在快速發(fā)展階段。伴隨著媒體行業(yè)的快速向前推進,其產業(yè)對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媒體行業(yè)必須深刻認識到基層記者等媒體人的重要性,同時媒體工作者也要明確自己所肩負的使命和責任。為了信息傳播的真實性、及時性和有效性,媒體工作者必須從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四點出發(fā),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當下信息輿論的需求。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宣傳思想干部要從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上不斷完善自身的基礎能力。同時將“四力”作為提升自身專業(yè)能力的基礎著力點,從而全面建設一支專業(yè)素養(yǎng)強、立場堅定、求實創(chuàng)新、腳踏實地的思政工作團隊。媒體行業(yè)是當下宣傳思想的主陣地,作為媒體行業(yè)的工作人員必須堅定自己的政治立場,同時也要把控好輿論的風向。在實際工作當中,全媒體記者要將“四力”融入到自己的采訪當中,深入群眾,挖掘實情,以便做出更真實、更貼近民心的報道。
“四力”的概述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大會上提出的“四力”概念是提升廣大宣傳思想干部專業(yè)能力的具體指標,同時也是新時期全媒體記者需要具備的基礎能力?!八牧Α敝饕傅氖悄_力、眼力、腦力、筆力。
“腳力”的核心在于“察實情”
合格的新聞記者需要具備實事求是的精神,在工作的過程當中要逐步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只有具備踏實上進的工作精神,新聞記者其他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腳力是記者的基本功,增強腳力,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好新聞是靠鐵板腳走出來的。腳力是眼力、腦力、筆力的基礎。只有深入到一線,零距離接觸采訪對象,并且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第一手資料,才能更加全面又準確地把握真相,感受現場溫度,捕捉生動的細節(jié),進而采制出既真實可信、經得起檢驗、冒熱氣、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好新聞是跑出來的,好記者是苦出來的,腳板底下出新聞,汗水永遠是寫作最好的墨汁。只有與受訪者深入交談,才能體會到真摯的感情,發(fā)現感人的細節(jié),進而用飽滿的情感寫作。
新聞記者要想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必須鍛煉好自己的腳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勝任新聞記者的工作,進而承擔起新聞傳播的神圣使命。實踐表明,新聞記者也只有具備良好的腳力,才能深入基層,發(fā)現民眾的需求,繼而總結和報道出更貼近民眾、貼近真實生活的優(yōu)秀的新聞作品。也正是由于每個新聞工作者都心懷追求真實信息的愿望,才能堅守住自己的本心,在一次次新聞報道面前新聞記者都能始終牢記身為新聞工作者的使命。
“眼力”的核心在于“識真相”
眼力是觀察、發(fā)現、辨別。在各種社會思潮非?;钴S的環(huán)境下,各種似是而非的觀點和許多的謠言很容易混淆了真相。對記者來說,加強眼力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指導,堅持聯系、發(fā)展的眼光,觀察形勢,明辨是非。要不停開闊新的視野,要眼觀六路,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善于見微知著,以小見大,善于發(fā)現傾向性的、新興的、有價值的新聞主題。捕捉信息,看人和事物,不僅僅是看表面,還要看內部,這需要長期的思考和實踐來鍛煉。
眼力就是洞悉一切事物真相,對于新聞記者而言具備良好的眼力也是工作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huán)。只有具備眼力這項能力的新聞記者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質,才能挑開問題的迷霧,還給公眾一個真相。從新聞記者的職業(yè)出發(fā),現代新聞記者不單單是信息的傳播者,同時也是這個時代的觀察者和丑惡社會現象的揭露者,新聞記者的使命就是要將真實的信息呈現在公眾面前,還公眾事物原本的模樣。新聞記者的明察秋毫以及去偽存真能力是新聞記者應該具備的素養(yǎng)。作為社會現實的反映者,基層新聞記者還需要具備良好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在判斷一件事情時,新聞工作者需要有獨到的見解和敏銳的觀察力才能全面分析和看待某一事件,當新聞記者的視野開闊時,新聞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聞報道工作,在這種情形下新聞記者才能將社會輿論朝著正確的方向引導。
“腦力”的核心在于“明方向”
腦力作為新聞工作者思想水平、理論水平以及政治水平的集中體現,直接關系到新聞報道的政治地位、關系到新聞報道的思想深度和大局意識。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要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不斷增強“四個意識”,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tǒng)一,既要思考新聞導向的政治站位,也要寫好新聞報道的人民情懷。腦力指標要求新聞記者要擁有正確的思維邏輯和思考能力。在動腦思考時,新聞記者要保證能夠全面的思考,并且能夠找準采訪和切入的角度,同時能夠站在全局的角度對事物或者問題進行統(tǒng)籌策劃,通過全方面整理和協(xié)調能夠幫助新聞工作者解決許多新聞工作當中出現的難題,進而幫助其創(chuàng)作出更多優(yōu)秀的新聞作品。新聞記者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順利完成從采訪到報道這么一整套工作流程。新聞報道這項工作從素材積累到整理編輯成稿需要工作人員付出許多心血。
筆力是基本功
對于一篇完整的新聞稿件,無論多么豐富的素材都需要新聞記者具備良好的構思和寫作能力才能突出新聞素材的價值?,F代社會不光需要新聞記者具備一定的文字和語言組織能力,在信息技術的介入下,新聞記者還需要具備處理視頻、圖像、聲音等能力。在新時代新聞記者唯有具備多項能力,才能符合職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才能滿足人們對信息輿論報道的要求。
踐行“四力”的重要性
遵循新聞傳播基本規(guī)律的必然要求
新聞的三要素分別指的是真實性、有效_生以及及時性?,F代社會已經全面進入了信息化網絡時代,信息社會最突出的特點便是信息的交互性?,F代人接角到信息的渠道和方式逐漸增多,信息本身所具有的真實性卻漸漸被人們忽略。部分媒體為了閱讀雖常常會掩蓋信息的真實性,在新聞稿的編輯方面重點突出信思的娛樂性。從現代新聞傳播的特點來看,人們感性的一面會占據主導位置。從對信息的接受方面來看,人們更樂于接受一些自己贊成的觀點。正因現代信息傳播忽略了信息原本的真賣性,導致一些信息從理論上無法具備一定的說服力。若是新聞喪失了客觀的真實性,新聞就仿佛是無源之水找不到根本的立足點。就基層新聞記者的工作而言,力求真實性是新聞記者最基本的職業(yè)操守。新聞記者唯有從“四力”方面出發(fā),遵循“四力”的各項要求,抓住信息傳播的規(guī)律和要點,才能更好地向廣大受眾傳播信息。
有利于增強黨性,增進與基層群眾之間的聯系
“四力”的提出是為了更好宣傳黨建和思政工作。新聞工作是宣傳黨建思想的主陣地。黨性原則直接決定了新聞的發(fā)展方向,遵循“四力”原則能夠更好地實踐黨的指導方針和思想。為了更好地遵循黨的領導,需要以新聞報道為介質,通過新聞報道宣傳黨的思想,從而實現社會的和諧發(fā)展,繼而增強黨與基層群眾之間的聯系。
增強“四力”的策略
有利于積極鍛煉腳力,提升政治敏銳性
新聞報道是一項政治性與專業(yè)性并存的工作,作為新聞工作人員首先需要堅守正確的政治立場,從黨的角度和立場上思考問題,力求現代人的思想和黨的思想與方針保持一致。作為黨的思想的踐行者和傳播者,新聞工作者需要將民眾放到第一位,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基本立場,深入民眾當中,傾聽民眾的聲音,引導好輿論工作。在處理問題上新聞記者要從大局出發(fā),一切要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同時基層新聞記者也要具備從海量的數據和信息當中篩選關鍵信息和區(qū)分信息真假的能力。在生活當中,新聞記者需要始終牢記是黨和人民的新聞工作者,在具體的新聞實踐當中要以嚴格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有利于練好眼力,透過現象找準新聞事件的本質
合格的新聞記者在編輯新聞稿時需要重點突出主題內容,寫標題自然也就成為了新聞稿編輯的核心。在日常的采編工作當中,新聞記者需要從人群和工作當中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這就需要新聞記者具備一定觀察力和判斷力。在新媒體繁盛的今天,新聞記者不能被事件的表面所迷惑,其必須具備透過表面看到事物本質的能力。在信息化時代各種信息充斥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有時難免會被一些虛假的信息所蒙騙和蠱惑,而新聞工作者要學會鑒別各類信息,這樣才能將更有價值的新聞作品呈現給廣大群眾。新聞記者以敏銳的視覺發(fā)現普通事件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比如在面對疫情時,媒體人走上街頭采訪普通民眾的日常,從點滴生活細節(jié)報道當中體現出疫情面前的大義大愛。
有利于多動腦力,提高對第一手新聞信息的提煉能力
新媒體的出現促進了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傳統(tǒng)媒體更應該向新媒體靠攏。傳統(tǒng)媒體受到新媒體的巨大沖擊。在這種情形下?;鶎有侣動浾咝枰獡碛袆?chuàng)新精神,但不能脫離新聞傳播的本質,通過不斷調整新媒體的發(fā)展方向,使其適應現代媒體發(fā)展的潮流。新聞記者需要用知識武裝自己,通過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來獲取和甄別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有利于增強筆力,創(chuàng)新寫作形式
新聞編輯的方式直接影響了新聞報道的質量。即便新聞工作者能夠收集到更多有價值、有內涵的新聞素材,若是自身沒有良好的整編能力最后的新聞報道的價值也無從體現。在缺乏筆力的條件下,新聞記者需要創(chuàng)新自己的工作理念,同時還要增強自身的筆力訓練和提升。在不脫離傳統(tǒng)新聞報道本質的情形下需要基層新聞記者堅守好自己的底線,在編寫新聞稿的過程當中要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新聞報道當中不能出現虛假的新聞氣息。在新聞報道當中堅持正確的思想輿論導向,要避免謠言的傳播。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新聞寫作通過引用典故等形式在新聞報道當中加入一些新元素,從而更好地為受眾所接受。
總之,合格的現代基層新聞記者需要遵循“四力”原則,不斷打磨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在堅守正確政治導向的同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原則,在收集和整理新聞素材時,需要擁有辨別信息真?zhèn)蔚哪芰Γ@樣才能更好地引導輿論的走向。
作者簡介:
丁杰(1970—),男,漢,籍貫:湖南常德,湖南省婁底市婁底日報社,本科,職稱:編輯,研究方向:新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