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金燕,李潔凌
茂名市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廣東茂名 525000
人體的內分泌系統(tǒng)分泌著各種的激素, 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一起調節(jié)人體的代謝和生理功能,在正常的情況下,各種激素都能夠保持一個平衡的狀態(tài)。 但是如果因為某種原因使這種平衡被打破了, 例如某種激素分泌過多或者過少,這就造成了內分泌失調,就會引起相應的臨床表現(xiàn)。 肥胖就是內分泌失調的表現(xiàn)之一,肥胖癥現(xiàn)在的患病率越來越高,逐漸地引起了大家的重視,也是目前社會研究的熱點,它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個疾病,而且是一個很嚴峻的社會問題[1]。 臨床上一般把肥胖癥分為兩類,一個是原發(fā)性的肥胖癥,稱之為單純性肥胖[2];一類肥胖癥,相對比較少,稱之為繼發(fā)性肥胖癥,它是由內分泌失調所導致的, 因為內分泌失調造成了功能紊亂,從而導致的肥胖癥,它是屬于很典型的內分泌與代謝的疾病[3]。對于內分泌失調型肥胖主要是調節(jié)內分泌,減輕體重, 護理干預是主要的方法。 該研究隨機選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該院內分泌科收治的100例內分泌失調伴肥胖癥患者, 探討分析對內分泌失調伴肥胖癥患者使用針對性護理對患者依從性和治療效果的影響。 現(xiàn)報道如下。
隨機收集配合該研究的內分泌失調伴肥胖癥患者100 例,對這些患者進行編號,然后對編號進行隨機抽取并分組。 研究組50 例,男26 例,女24 例;22~76 歲,平均(39.56±11.23)歲。 對照組50 例,男29 例,女21例;22~76 歲,平均(39.03±11.27)歲。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上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內分泌失調伴肥胖癥的診斷標準;配合該次研究。 排除標準:其他原因導致的肥胖、惡性腫瘤、不配合護理者、精神性疾病。
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飲食指導、運動指導。
研究組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1) 心理護理。 肥胖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易怒等消極心理,因此讓患者正面面對肥胖,提高減肥信心是必要的。 通過心理咨詢,使患者敞開心扉,更愿意表達,更多的鼓勵、安慰患者,讓患者感到被重視和尊重。 告訴患者意志決定減肥的效果與質量。(2)特殊飲食護理。減肥和調節(jié)內分泌,飲食是第一步,根據(jù)患者情況,制定每餐飲食,及時攝入熱量、蛋白質、脂肪等,并要豐富色澤和香味,激發(fā)患者食欲,禁止高油高鹽食物,提倡低鹽低油,少食餐,并且對飲食進行控制。①控制熱量與脂肪。要始終小心食物的熱量,在膳食中應減少肥肉,增加魚類和家禽。 ②飲食要清淡。 要少吃鹽,咸的東西吃得越多,就越想吃。少吃經(jīng)加工帶有醬汁的食物,這些東西含有豐富的糖、鹽和面粉,會增加熱量。 ③常吃蔬果。 要適量吃些含纖維多的水果、蔬菜和全麥面包。 ④平衡膳食。每天按計劃均衡安排自己的飲食,同時要注意定時、不可濫食。要減慢吃飯的時間,吃頓飯的時間不少于20 min。 ⑤熱量負平衡。 減肥的原則: 熱量的攝取量必須少于消耗量。(3) 運動護理。管住嘴邁開腿,根據(jù)患者情況制定日常鍛煉計劃。 體重較大的不適合跑步等劇烈運動,可以從走路開始。 因為個人會有惰性,可以安排2~3 人/組,互相監(jiān)督,互相鼓勵。 (4)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
對兩組的體重,BMI 指數(shù),腰圍,治療效果[顯著:體重減輕,體脂下降,BMI 下降3 個指數(shù)以上;改善:體重減輕,體脂下降,BMI 下降0.5~3 個指數(shù);無效:體重未減輕,體脂未下降,BMI 未下降;總有效率=(顯著例數(shù)+改善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4]進行對比,并評價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法,讓患者對該次護理進行評分,根據(jù)評分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3 個級別,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一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和患者依從性[總依從性=(完全依從例數(shù)+部分依從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90%要比對照組56%要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研究組患者依從性92%比對照組76%高,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依從性對比[n(%)]
表3 兩組體重、BMI 和腰圍比較
表3 兩組體重、BMI 和腰圍比較
組別體重(kg)護理前 護理后BMI(kg/m2)護理前 護理后腰圍(cm)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n=50)對照組(n=50)t 值P 值96.35±14.07 96.16±14.11 0.067 0.946 75.53±9.45 89.26±10.03 7.045<0.001 31.35±5.07 32.16±5.11 0.796 0.428 20.28±3.45 27.26±4.03 9.304<0.001 99.25±7.93 99.56±7.55 0.200 0.842 89.12±5.14 95.93±6.28 5.934<0.001
研究組體重(75.53±9.45)kg,BMI(20.28±3.45)kg/m2和腰圍(89.12±5.14)cm 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92%比對照組76%高,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的比較[n(%)]
內分泌系統(tǒng)屬于體液調節(jié)系統(tǒng), 通過其分泌激素影響其他臟器的功能和代謝, 激素也可調節(jié)結締組織的細胞及細胞產(chǎn)物的代謝。 因此體內激素一旦分泌紊亂,則會導致內分泌疾病。 內分泌失調是由人體內分泌腺激素分泌過多、過少而引起,除原發(fā)于內分泌腺或內分泌組織的疾病, 如垂體性侏儒癥、 甲狀腺功能亢進外, 也可繼發(fā)于許多非分泌器官疾病的內分泌功能異常,如血吸蟲病性侏儒癥、肝硬化、腎病綜合征、慢性腎功能衰竭、維生素D 缺乏,或非內分泌腺腫瘤分泌類激素樣物質引起,異位內分泌疾病或綜合征,長期使用大量激素也可引起內分泌改變。 內分泌失調還會引起肥胖。 肥胖是多種疾病的高危因素。 肥胖可引起糖尿病、高脂血癥、痛風等代謝性疾病,可引起腫瘤,如食管癌、胃腸道癌、胰腺癌、乳腺癌等,肥胖可導致骨關節(jié)炎、生殖系統(tǒng)問題,如婦女不孕、呼吸系統(tǒng)等[5]。 內分泌失調其實也是屬于肥胖癥的一個原因, 除了先天性遺傳的因素之外,很多內分泌的原因也可以導致肥胖癥的發(fā)生[6],比如甲狀腺素、胰島素、糖皮質激素,這些都可以調節(jié)糖脂肪代謝循環(huán),然后會出現(xiàn)一些和肥胖相關的癥狀[7]。
對于內分泌失調伴肥胖癥要及時地進行干預,減輕體重,改善內分泌。 該研究用針對性護理,治療總有效率90%,患者依從性92%,與胡雅麗[8]的研究針對性護理總有效率97.56%、總依從率95.12%比常規(guī)護理高的結果一致。 護理滿意度92%,體重(75.53±9.45)kg,BMI(20.28±3.45)kg/m2和腰圍(89.12±5.14)cm 均降低,治療效果顯著,且患者依從性高。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調節(jié)內分泌的主要方法,針對性的護理主要是通過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的干預,使患者養(yǎng)成健康、低鹽、低油的飲食習慣,養(yǎng)成早睡早起、合理運動的習慣[9]。 通過心理護理改善負性情緒,使患者保持愉快的情緒,提高依從性。 其內容主要包括:①心理護理。 對于肥胖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易怒等消極心理,因此讓患者正面面對肥胖,提高減肥信心是必要的。 通過心理咨詢,患者敞開心扉,更愿意表達,更多的鼓勵、安慰患者,讓患者感到被重視和尊重。②特殊飲食護理。減肥和調節(jié)內分泌,飲食是第一步,根據(jù)患者情況,制定每餐飲食,及時攝入熱量、蛋白質、脂肪等,并要豐富色澤和香味,激發(fā)患者食欲,禁止高油高鹽食物,保持低鹽低油,少食餐。 ③運動護理。 根據(jù)患者情況制定日常鍛煉計劃。 體重較大的不適合跑步等劇烈運動,可以從走路開始。 因為個人會有惰性,可以安排2~3 人/組,互相監(jiān)督,互相鼓勵。 ④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 針對性護理效果顯著,可有效減輕體重、腰圍、BMI,改善內分泌。
綜上所述, 對內分泌失調伴肥胖癥患者使用針對性護理,有效降低患者體重,縮小腰圍,改善BMI 指數(shù),治療效果顯著,并且患者依從性高,護理滿意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