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月龍, 王 琳, 陳 偉, 熊艾倫
(重慶工商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 重慶 400067)
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培養(yǎng)出滿足時代需求的卓越人才是高等教育必須解答的時代命題。然而,卓越人才培養(yǎng)需要高質量的高等教育,這又依賴教師高水平的工作投入,而高校教師工作投入也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重要助力。Adil等[1]研究表明高校教師工作投入與其工作績效具有顯著正相關關系。由于高校教師工作的多任務特征[2-5],教師能否平衡地投入各工作任務,不僅對自身職業(yè)生涯及學生發(fā)展產生直接影響,更對中國教育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為此,針對中國高校教師缺乏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及職業(yè)滿意度和成就感較低的事實[6],研究多任務平衡下高校教師工作投入激勵機制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
工作投入一直是人力資源管理和組織行為學領域研究的熱點,而現(xiàn)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工作投入的內涵[7-8]、測量[7,9-12]、影響因素[13-15]及工作投入與工作績效關系[16-19]等領域。在繼承上述研究基礎上,國內學者對教師工作投入展開積極探索,如陳運平等[6]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大多數(shù)學者都是將企業(yè)組織中員工的工作投入概念直接用于教師工作投入的研究上,或是代表性概念分拆、綜合或變形;盛建森[20]在UWES 量表基礎上,編制了包括工作重要性、工作樂趣和工作專注等維度的教師工作投入量表。李敏[21]和李新翠[22]運用UWES量表測量了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投入情況,以探究工作投入與工作量、基本心理需求之間的內在關系;學者們還就個體特征[15,23]、工作要求[22,24]、工作資源[21,25-26]及內生動力[27]等對教師工作投入的影響展開了研究。此外,針對教師工作的多任務性特征,學者張立杰等[2]將高校教師工作劃分為教學努力和科研努力,運用博弈論和與委托代理理論建立模型對教學質量和科研產出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劉振天[28]認為教師教學活動是時間、精力和情感投入的總和,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高校教師教學投入總量偏低,且不同年齡、性別、學位、職稱及院校層次的教師教學投入不均衡;康欣等[4]將高校教師工作劃分為教學努力、學習方法指導努力和科研努力,并運用多任務委托代理理論對教師激勵機制進行了研究;麻艷如[5]通過以教書育人、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為任務委托代理模型的建立,對不同情境和不同任務下最優(yōu)契約安排進行了分析,并得出相關政策建議。最近,Adil等[1]探討了認知工作投入的前因及其對教師工作績效的影響,并揭示了職業(yè)壓力和指導的調節(jié)作用。
現(xiàn)有文獻基于組織工作投入研究成果探討了教師工作投入問題,也充分意識到高校教師工作的多任務性特征并做出了一些探索,然而,鮮有在多任務平衡下對高校教師工作投入激勵機制的專門研究。本文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基于實踐考察,將教師工作任務劃分為教學、科研和行政性事務三類,構建提出高校教師多任務激勵的理論分析框架;運用委托代理理論,在多任務平衡視角下構建高校教師工作投入激勵模型,對高校教師工作投入的影響因素及影響機理進行深入分析,提出激勵教師多任務平衡投入的政策建議,為高校管理者設計激勵機制以開拓學校教學、科研及行政性事務的新局面提供參考。
根據(jù)中國《高等教育法》,高校具有教學、科研和服務社會等三大基本職能。通過三者關系的剖析,教學是培養(yǎng)人才的需要,是高校的基本職能;科研是創(chuàng)造知識和辦一流大學的關鍵,是高校的重要職能;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結合可為社會發(fā)展提供諸如優(yōu)秀人才、咨詢培訓等服務。因此,社會服務是高校存在的基本價值,但不能脫離教學和科研將其作為獨立的職能,應嵌入教學和科研過程并構成教學和科研努力的結果。
高校職能的實現(xiàn)離不開教師(主要指教學科研崗教師)和行政人員(如學校管理者、教學秘書和輔導員等)的協(xié)同努力。教師的主要職責教學和科研,然而,現(xiàn)實中由于學校資源約束等原因,教師須從事一些諸如報告撰寫、報賬等繁雜的行政性事務。因此,教師工作具有由教學、科研和行政性事務構成的多任務特征。具體而言,教學任務包含相關教學要件(如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PPT及教案等)準備、課堂教學、課后作業(yè)及批改、論文指導、學生實習和競賽指導及教研活動和教改項目等;科研任務包含發(fā)表學術論文、申請縱向科研項目以及橫向培訓咨詢項目等;行政性事務指的是除教學和科研之外的其他行政性事務,例如各類評估報告撰寫、科研報賬及各種行政性接待工作等。由于精力不足、興趣不同以及考核導向等原因,教師極易出現(xiàn)“重科研、輕教學、盡量少參與行政性事務”的行為傾向,難以實現(xiàn)多任務的合理平衡,不利于高校職能順利實現(xiàn)。
如何激勵教師實現(xiàn)多任務平衡投入,即設計何種有效的激勵機制,應成為高校給予重點關注的問題。然而,教師作為“理性人”,以工作投入的產出最大化為目標,而高校作為生產教育公共產品的非營利性組織,其目標與教師個人目標存在不一致[4]。高校希望教師在教學、科研及行政性事務平衡地投入努力,但由于信息不對稱,高校難以觀察到教師實際工作投入情況,于是,高校和教師之間構成一種特殊的委托代理關系。根據(jù)委托代理理論內涵,高校應設計一種機制,在滿足教師個人理性(IR)和激勵相容(IC)約束下將教師的個人最大化目標嵌入高校實現(xiàn)最優(yōu)問題過程中進行考量,使學校和教師在進行博弈的過程中都能實現(xiàn)各自目標。
根據(jù)上述分析,構建高校教師多任務激勵的理論分析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高校教師多任務激勵的理論分析框架
根據(jù)圖1,高校教師需要同時完成教學、科研和行政性事務等工作,具有多任務投入特征,用a=(a1,a2,a3)表示高校教師工作投入向量,a1表示科研投入,a2表示教學投入,a3表示行政性事務投入,ai>0,i=1,2,3。參考相關文獻[2,4-5,29]做如下假設。
此外,由于高校教師面臨教學、科研與行政性事務工作的多任務平衡,教師在某一方面投入不足將影響工作產生,進而影響其收益水平,L(a1,a2,a3)的設計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師在科研、教學及行政性事務任一方面投入ai很小時工作產出也不會很高的事實。若L(a1,a2,a3)一定時,教師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其在各任務的投入,這點在現(xiàn)行相當部分高校教學可以按某種規(guī)則置換科研等政策下無疑是正確的。
假設3:高校根據(jù)教師工作產生L(a1,a2,a3)對教師進行獎勵,教師通過工作投入獲得的收益函數(shù)取線性形式s=α+β[L(a1,a2,a3)-L0],其中α為教師的固定收益,β為教師工作投入的激勵系數(shù),L0為高校事先規(guī)定的教師各項工作投入應達到的最低產出。這里選取線性收益函數(shù)有助于激勵機制的可操作性,也與實踐中各類非營利、企業(yè)等組織基于績效的獎懲機制相符合[29-31]。
假設4:根據(jù)委托代理理論的一般分析框架,假定高校是風險中性的,高校教師是風險規(guī)避的,且具有不變絕對風險規(guī)避的效用函數(shù),即u=-e-ρω,其中ρ為Arrow-Pratt絕對風險規(guī)避系數(shù),ω為實際貨幣收入。
(1)
高校獲得的確定性等價收益為
S=E[L(a1,a2,a3)-s]=Aa1pa2qa31-p-q-
{α+β[L(a1,a2,a3)-L0]}
(2)
(3)
因此,在信息不對稱下,高校對教師工作投入的激勵問題就是滿足教師激勵相容的約束IC條件下選擇激勵系數(shù)β最大化TS,即求解如下最優(yōu)化問題P1:
(4)
由于ai>0,給定β的值,式(4)中IC約束條件是關于(a1,a2,a3)的極值問題,通過分別對ai的一階條件可得
(5)
根據(jù)式(5)可得IC約束條件駐點M(a1*,a2*,a3*),其中:
(6)
(7)
進一步地,將最優(yōu)激勵系數(shù)β*代入式(6),得到高校教師教學、科研和行政性事務工作的最優(yōu)投入水平分別為
(8)
命題1高校教師在教學、科研和行政性事務工作的最優(yōu)投入水平與教師的綜合平衡技能水平正相關,與相應投入單位成本系數(shù)負相關。
證明:根據(jù)式(8)易得
由命題1,教師工作具有多任務性,教師在各項工作任務的最優(yōu)投入水平受到教師綜合平衡技能水平的正向影響,且受到各項任務投入成本系數(shù)負向影響。為此,高校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師的綜合平衡技能,降低投入成本,進而實現(xiàn)多任務平衡。
命題2高校教師在教學、科研和行政性事務工作的最優(yōu)投入水平由其對教師工作產出相對重要性和各任務相對投入成本系數(shù)決定,某項任務對產出越重要、相對投入成本系數(shù)越低,教師在該項任務上的相對投入就越大。
由命題2,高校教師工作任務對產出進而收益影響越大,教師越傾向于加大對該項任務的投入,而相對投入成本的增加減少了在該任務上投入的積極性。因此,高校若要激勵教師工作投入,需要在考量各任務對產出進而教師收益重要性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與措施,使得教師在制度保障下實現(xiàn)多任務平衡。
命題3最優(yōu)激勵系數(shù)是高校教師絕對風險規(guī)避系數(shù)和外部環(huán)境不確定性的減函數(shù),是綜合平衡技能水平的增函數(shù)。
命題3說明,對于最優(yōu)激勵系數(shù)β*,絕對風險規(guī)避系數(shù)ρ和外部干擾δ2越大,高校教師工作投入的風險成本越高,為了降低風險成本,最優(yōu)風險分擔要求β*越小,高校教師的綜合平衡技能水平A越高,則最優(yōu)風險分擔要求β*越大。
最優(yōu)激勵系數(shù)是絕對風險規(guī)避系數(shù)的減函數(shù)隱含著對于不同風險態(tài)度的高校教師應采取不同的激勵方案。因此,高校應考慮教師工作投入的多任務性,根據(jù)教師對不同工作任務的風險態(tài)度給予權變的激勵策略。
最優(yōu)激勵系數(shù)是外部干擾因素的減函數(shù)意味著若教師外部因素干擾越大,工作產出難以判斷是教師工作投入還是外界干擾導致的,考慮到高校與教師間的信息不對稱性,根據(jù)具體情況考察教師的教學產出并給予激勵非常必要。
最優(yōu)激勵系數(shù)是綜合平衡技能水平的增函數(shù)意味著教師綜合平衡技能水平越高,相同工作投入水平下能帶來更大的產出。因此,提高教師綜合平衡技能水平進而激發(fā)教師在多任務平衡下工作投入的積極性,應成為高校激勵教師工作投入的重要著眼點。
命題4其他情況既定,在極值點處,較高的教學、科研和行政性事務投入成本系數(shù)之和導致較低的最優(yōu)激勵強度。
由命題4,在極值點處,若高校教師工作投入單位成本系數(shù)之和越大,應采取較低的激勵強度。如果教師工作投入單位成本系數(shù)之和越大,則教師額外的工作投入的成本將有較大幅上升,此時相反對教師應給予較弱的激勵。
命題5給定ρ和δ2,當教師的教學、科研和行政性事務投入對工作產出的相對重要性與其單位投入成本系數(shù)之和的比例一致時,最優(yōu)激勵強度越弱。
由命題3、命題4及命題5,學校對教師的最優(yōu)激勵系數(shù)取決于兩方面因素:一是教師自身因素,包含教師的綜合平衡技能水平、絕對風險規(guī)避系數(shù)和各工作任務的單位投入成本系數(shù);二是任務本身及外部干擾因素,包括各項任務投入對工作產出的相對重要性以及教師所處外部干擾程度,例如是否需要負擔家庭中的家務、照顧老人和小孩等。然而,在具體教學投入實踐中,不能只依賴上述兩方面的某一方面來確定最優(yōu)激勵系數(shù),需要權衡兩方面的的關聯(lián)性,選擇既滿足任務本身特征又考慮外部干擾因素的最優(yōu)激勵系數(shù)。
高校教師工作具有多任務特征,通過運用多任務委托代理理論建立教師工作投入激勵模型,分析了教師多工作任務投入的影響因素及機理。研究結果表明:①高校教師在教學、科研和行政性事務工作的最優(yōu)投入水平與教師的綜合平衡技能水平正相關,與相應投入單位成本系數(shù)負相關;②高校教師在各項工作任務的最優(yōu)投入水平由其對教師工作產出相對重要性和各任務相對投入成本系數(shù)決定,某項任務對產出越重要、相對投入成本系數(shù)越低,教師在該項任務上的相對投入就越大;③最優(yōu)激勵系數(shù)是高校教師絕對風險規(guī)避系數(shù)和外部環(huán)境不確定性的減函數(shù),是綜合平衡技能水平的增函數(shù);④較高的教學、科研和行政性事務投入成本系數(shù)之和導致較低的最優(yōu)激勵強度;當教師各任務投入對產出相對重要性與其單位投入成本系數(shù)之和比例一致時,最優(yōu)激勵強度越弱。
根據(jù)研究結論,高??蓸嬛缦聶C制以激勵教師多工作任務的平衡投入:①構建教師綜合平衡技能提升機制,為此,通過宣講等形式使教師明白其工作的多任務特征,通過集中排課讓教師有連續(xù)時間從事科研,通過任務組的形成完成行政性事務讓教師有足夠的靈活時間安排等,進而實現(xiàn)教學、科研和行政性事務的多工作任務的平衡投入;②建立權變激勵機制,為此,高校應綜合權衡教師實際狀況進而設計權變激勵機制,例如針對科研投入成本大(比如很長時間沒有搞科研等)的教師,應該給予更多通過教學和行政性事務投入給予補齊等,使得各位教師的潛能都能充分發(fā)揮;③設計多任務平衡的教師績效考評機制,由于教師會在對其產出重要的任務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造成目前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盡量不做行政性事務”的現(xiàn)狀,為此,考慮以上兩方面,通過分配某種權重設計包含教學、科研及行政性事務等一級指標組成的績效考核體系,激勵教師多任務平衡投入,開拓教學、科研及行政性事務的產出效率全面提升的新局面。
盡管通過教師多工作任務投入的影響因素及機理的分析提出了促進教師教學、科研及行政性事務平衡投入的政策建議,作為初步研究,還可從以下方面進行拓展:①教師多任務中有關教學投入有較豐富的研究,認為教學包含時間、情感和精力三方面的投入,運用多任務委托代理理論深入研究教學投入激勵機制是一個有意義的方向;②根據(jù)本文的研究結論,構建多任務平衡下教師工作投入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也是一個開拓性的研究方向;③教師教學、科研及行政性事務投入之間具有一定的替代關系,而本文假設三者之間是相互獨立的,為此,識別教師在每項任務上的投入成本,并在各任務相互替代前提下構造教師投入的成本函數(shù)也是未來需深入研究的話題。